豬龍河

豬龍河

豬龍河是流經淄博市的一條重要河道,是淄博市境內4條(重要河流之一,豬龍河流向西北,南起泰沂山北麓,流經淄博市張店區高新區桓台縣3個區縣,最後匯入小清河,全長47公里,張店境內長24公里,流經中心城區段全長885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龍河
  • 全長:47公里
  • 境內長:24公里
  • 中心城區段長:8850米
豬龍河概述,名稱由來,傳說,豬龍河與劉大王,東豬龍河,

豬龍河概述

豬龍河是流經淄博市的一條重要河道,是淄博市境內4條(另外三條是:澇淄河孝婦河、漫泗河)重要河流之一,豬龍河流向西北,南起泰沂山北麓,流經淄博市張店區高新區桓台縣3個區縣,最後匯入小清河,全長47公里,張店境內長24公里,流經中心城區段全長8850米。
豬龍河又稱珠龍河,是唯一流經淄博(張店)中心城區的天然河流。歷史上,豬龍河是一條河道寬闊、碧波蕩漾、風景優美的河流,一直發揮著重要的防洪功能。

名稱由來

豬龍河(或被記為“朱龍河”、“珠龍河”、“洙龍河”),古稱德會水,又名“灃水”。這些名稱,含義大致相近。

傳說

豬龍河源頭,謂之“灃源”、“灃泉”,當地人稱曰“泉河”或“泉河頭”。據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灃泉龍王廟碑記”載:“邑(淄川城)東北三十里灃水鄉,其南木鈴山、鳳凰山之北坂,泉源萬斛(hú),湧出如珠,積流成溪,名朱龍河。”又據民國9年(公元1920)《淄川縣誌》記載:“(豬龍河)源出縣東北三十五里范王莊南,名‘泉河頭’,源可三畝余。”又載:“傳言(豬龍河)源通淄水,理或然也。”1944年,村民在挖掘泉河時,曾經在後龍灣離地表1米多的深處,挖出一條長約6米、徑粗約3厘米、四肢皆無的大型脊椎骨;同時,還在南石灣更深一些的沙土中,剷出一具頭骨,骨骼粗大,狀如牛頭。村民視其為“龍骨”,只可惜沒有保存下來。
往昔的豬龍河,水量豐盈,積聚太多,常因河道淤塞而影響交通。自然也演繹出與“豬”和“龍”的有關趣事。
第一則傳說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販豬人途經此地,被積水阻擋,販豬人指揮著豬群拱地,一隻接一隻,浩浩蕩蕩地朝西北方向拱去,拱出的河道也彎彎曲曲,宛若一條游龍,從此河便因此而得名。
第二則傳說是:若干年以前,不知從何處來了一頭怪豬,身高丈余,頭大如瓮。它晝伏夜出,經常乘夜間糟蹋滿坡的莊稼或傷害宅院的家畜家禽,鬧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迫於無奈,只得祈求玉皇大帝拯救一方生靈。
玉帝聞知,立即派譴護殿前衛將軍下界為民除害。它找到怪豬,與其激戰七七四十九天后,依然難分勝負。最後,護殿將軍顯出白龍原形,豬怪也露出原樣,雙方繼續戰鬥。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白龍愈戰愈勇,豬怪敗下陣來,於是,豬怪把嘴插進土裡,拱著地一溜煙地朝西北方向逃竄,白龍也窮追不捨。當豬怪拱到小清河時,終於力盡氣絕,淹死在河中。白龍帶著一股巨水,追至小清河後,與其相互溝通,形成了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人們因此稱其為“豬龍河”。

豬龍河與劉大王

每年的夏、秋,是陰雨連綿、暴雨成災的季節,豬龍河常常發大水,此間,在豬龍河畔,常見到一種顏色淡綠、一尺來長的小蛇出沒,或在岸邊爬行,或在水中漂浮,舊長山縣、舊新城縣一帶的老百姓只要見到這種小蛇,都視其為“劉大(dài)王”的化身,認為這就是“劉大王”回鄉探來家了。
傳說劉大王系舊長山縣劉家寨子村人,姓劉名鴻訓,原本是朝里的大官,傳說他奉皇旨治水不成,遂投水報命,玉皇大帝受到感動,封其為“劉大王”。劉大王雖死,但他始終熱愛著家鄉山東,更眷念故鄉長山縣的父老鄉親,所以,凡有大洪水降臨,劉大王總是先幻化為一條綠色小蛇,提前向長山縣的父老暗示報警。傳說第一次,玉帝傳旨,令其淹“山東”,他故意去淹了“關東”;第二次,玉帝命令去淹“長山”,他實在不忍心自己家鄉人受災遇害,又假裝聽錯,去淹了“黃縣”。玉帝為此震怒,挖去他的一隻眼睛。仔細看去:這種小蛇仿佛有一隻眼睛是凹陷著的。
在張店、桓台一帶,古有祭祀劉大王的迷信習俗,一般是選定在農曆的五月十三和六月二十四。依照當地氣象規律,農曆的這兩天,必定是陰天或下雨的日子,俗稱“雨日”。所以農諺自古就有:“大旱三年,脫(拖)不過五月十三”;“五月十三,淋破瓷罐”。前幾年在荊家孝婦河發水時,聽那裡人說見過他。
史書中,也確有劉鴻訓(公元1565—1634)其人,他的籍貫為周村鎮建國村,字默承,號清岳,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進士,相繼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出使朝鮮,通過詩歌酬唱,宣揚教化,團結友邦。後任右中允,又改左諭德。明天啟元年(公元1626)冬,改任少詹事。當時魏忠賢專權,劉鴻訓被貶為民。崇禎元年(公元1628)又奉旨還朝,官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魏忠賢雖貶,但其黨羽尚在,劉鴻訓力主正義,將閹黨楊維垣等13人全部罷黜,人心大快。但隨之又遭陷害,被貶往代州守衛邊防(其後明王朝為其平反)。劉鴻訓著有《四素山房集》、《皇華集》等。在《明史》第二十一冊載其詳績。

東豬龍河

東豬龍河原稱德匯水、珠龍河、鄭黃溝。據清道光《濟南府志》記載: 淄川德匯水俗稱豐水。源出淄川
縣東北三十里,名泉河頭,可三畝余,諸泉並發,曰珠龍河。又據《新城縣誌》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鄭黃溝又名珠龍河,源發於淄川之黌山。東豬龍河發源於淄川區黌山北麓, 流向西北,至張店西側之膠濟鐵路橋再北流,穿過張店城區,在石橋鄉朱莊北入桓台縣,於華溝村北入馬踏湖,再穿過予備河和孝婦河入小清河。河長47公里,河寬一般在10~15米,深2~3米,比降為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流域面積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1463億立方米,泄洪能力在張店區閆橋村以上為15立方米/秒,以下可達30立方米/秒。
據《淄川縣誌》記載,豬龍河原是“水草茂盛,魚蟹滿河”的清水河,有“小江南”之美稱。74歲的魯其昌老人清楚記得上世紀40年代豬龍河的模樣。“河水清澈見底,有魚蝦螃蟹,岸上有青草、樹林、莊稼,小夥伴們常在水邊玩‘放河燈’、‘趕老牛’的遊戲,那時候過春節煮餃子,做豆腐都是用豬龍河裡的水。”
東豬龍河過去由於受灃水泉群的補給,長流不斷,自20世紀60年代起變成了排污河道,日接納張店城區
及沿河廠礦排水10餘萬噸,屬嚴重污染河道。
豬龍河支流稱豬龍河西支,起於張店區唐家山北坡,全長96公里,原為彎曲的小水溝,1965年由張店區進行了疏通,在張店區閆橋村北入主河道。該支流由於張店城區西部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入,不僅造成淤積,亦被嚴重污染,河水水質嚴重惡化,兩岸更是雜草叢生,垃圾遍布,尤其是大量的違章建築、篷河建築讓豬龍河面目全非,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排污河、臭水溝。
豬龍河,一條穿越中心城區的清水河,一條曾經留給人們美好回憶的河流,一條被污染了10多年的河流,在2006年,經過大規模環保綜合整治,終於又開始露出她清麗的面容。
9月23日,記者在豬龍河人民公園段看到,河面碧波蕩漾,高樓、綠樹倒映水中,儼然一幅意境高遠的水墨畫。遊園的市民紛紛來到岸邊,驚奇地議論:“豬龍河終於變清了!”家住附近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說:“這一天等得太久了!”曾經期待了那么久,曾經呼籲了那么多,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當豬龍河水重新變清時,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在河邊留影紀念。據同行的張店建設局、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豬龍河綜合整治工程竣工後,9月18日晚9點,從張店南郊污水處理廠流出的清水緩緩注入豬龍河。此後一段時間,南郊污水處理廠每天將處理好的5萬立方清水源源不斷地注入豬龍河,經過一段時間的河道沖刷,河水將逐漸變得清澈透底。從此,豬龍河“龍鬚溝”的形象將永遠淡出人們的記憶。年紀稍長的人對豬龍河有著深遠的記憶。豬龍河原是一條貫穿張店城區的天然河流,發源於張店南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一直是碧水清清、魚翔淺底。但隨著水源的減少和沿岸排污的增多,豬龍河這條曾經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河流,逐漸成為一條接納沿河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溝。豬龍河的污染不僅影響了城市景觀,而且嚴重影響了沿岸民眾的生活,特別是夏天,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居民不堪其苦。民眾要求徹底整治豬龍河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去年,豬龍河被省政府列入了水污染治理重點項目。今年,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投資1億多元開始對豬龍河進行綜合整治。這次整治要封堵所有往豬龍河排污的工業和生活排污口,沿河鋪設污水管道,污水全部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實現清污分流。整治工程比預想的艱難得多。在張店城區蓬河段,大型設備派不上用場,工人們腳穿雨靴,鑽入又髒又黑的河道里,忍著刺鼻的臭味,手鏟肩扛一點一點地施工。當時正值酷暑,悶熱加上惡劣的施工環境,有的人竟暈倒在裡面。豬龍河整治得到民眾的衷心擁護,在施工期間,附近的居民給工人們送來了綠豆湯,防暑茶。有一位家住公園西的孫秀英大媽,幾乎天天給工人們送綠豆湯,工人們不讓她送。她說:“我在河邊住了幾十年,天天盼著它變清。現在政府花錢讓你們來幹活,我們心裡高興,感激政府,感激你們呵。”
豬龍河
豬龍河綜合整治工程從5月6日正式開工,至9月中旬工程結束時,共鋪設污水管線1.1萬米,對800多個排污口進行了規範化改造,並清淤河道4.6萬立方。同時,環保部門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行動,嚴厲打擊向豬龍河排污行為。“豬龍河變清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好了,心情更加舒暢了。”聽著這發自心底的聲音,望著一張張喜悅的笑臉,我們無限感嘆,豬龍河治理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啊!
保護環境等於保護生命,讓我們擁有一寸淨土,讓我們擁有一片藍天,讓我們擁有一滴清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