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蛔蟲

豬蛔蟲

豬蛔蟲病(Ascariosis)是由豬蛔蟲寄生於豬小腸引起的一種線蟲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約化養豬場和散養豬均廣泛發生。我國豬群的感染率為17%~80%,平均感染強度為20~30條。感染本病的仔豬生長發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嚴重患病的仔豬生長發育停滯,形成“僵豬”,甚至造成死亡。因此,豬蛔蟲病是造成養豬業損失最大的寄生蟲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豬蛔蟲
  • 別稱:豬似蚓蛔線蟲
  • :動物界
  • :線蟲動物門
  • :尾感器綱
  • 亞綱:小桿亞綱
  • :蛔蟲目
  • :蛔蟲科
  • :蛔蟲屬
  • :豬蛔蟲
  • 寄生部位:豬的小腸內
病 原,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鑑別,防治措施,

病 原

豬蛔蟲(Ascaris suum)是寄生於豬小腸中最大的一種線蟲。新鮮蟲體為淡紅色或淡黃色。蟲體呈中間稍粗、兩端較細的圓柱形。頭端有3個唇片,一片背唇較大,兩片腹唇較小,排列成品字形。體表具有厚的角質層。雄蟲長15~25cm,尾端向腹面彎曲,形似魚鉤。雌蟲長20~40cm,蟲體較直,尾端稍鈍。
豬蛔蟲
隨糞便排出的蟲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區分。受精卵為短橢圓形,大小為50~75µm×40~80µm,黃褐色,卵殼厚,由4層組成,最外一層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向內依次為卵黃膜、幾丁質膜和脂膜,內含一個圓形卵細胞,卵細胞與卵殼間兩端形成新月形空隙。未受精卵較狹長,平均大小為90µm×40µm,卵殼薄,多數無蛋白質膜,內容物為很多油滴狀的卵黃顆粒和空泡
寄生在豬小腸中的雌蟲產卵,每條雌蟲每天平均可產卵10萬~20萬個,產卵旺盛時期每天可排100萬~200萬個,每條雌蟲一生可產卵3000萬個。蟲卵隨糞便排出,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下,經11~12天發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蟲的卵,這種蟲卵隨同飼料或飲水被豬吞食後,在小腸中孵出幼蟲,並進入腸壁的血管,隨血流被帶到肝臟,再繼續沿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而移行至肺臟。幼蟲由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在這裡度過一定的發育階段,此後再沿支氣管氣管上行,後隨黏液進入會厭,經食道而至小腸。從感染時起到再次回到小腸發育為成蟲,共需2~2.5個月。蟲體以黏膜表層物質及腸內容物為食。在豬體內寄生7~10個月後,即隨糞便排出。

流行病學

豬蛔蟲病的流行很廣,一般在飼料管理較差的豬場,均有本病的發生;尤以3~5月齡的仔豬最易大量感染豬蛔蟲,常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甚至發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蛔蟲生活史簡單;第二,蛔蟲繁殖力強,產卵數量多,每一條雌蟲每天平均可產卵10萬~20萬個;第三,蟲卵對各種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強,蟲卵具有4層卵膜,可保護胚胎不受外界各種化學物質的侵蝕,保持內部濕度和阻止紫外線的照射,加之蟲卵的發育在卵殼內進行,使幼蟲受到卵殼的保護。因此,蟲卵在外界環境中長期存活,大大增加了感染性幼蟲在自然界的積累。有人報導,豬蛔蟲能在疏鬆濕潤的耕地或園土中生存長達3~5年。蟲卵還具有黏性,容易藉助糞甲蟲、鞋靴等傳播。
染病過程染病過程

臨床症狀

豬蛔蟲幼蟲和成蟲階段引起的症狀和病變是各不相同的。
(1)幼蟲移行至肝臟時,引起肝組織出血、變性和壞死,形成雲霧狀的蛔蟲斑,直徑約1cm。移行至肺時,引起蛔蟲性肺炎。臨診表現為咳嗽、呼吸增快、體溫升高、食慾減退和精神沉鬱。病豬伏臥在地,不願走動。幼蟲移行時還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出現蕁麻疹和某些神經症狀類的反應。
(2)成蟲寄生在小腸時機械性地刺激腸黏膜,引起腹痛。蛔蟲數量多時常凝集成團,堵塞腸道,導致腸破裂。有時蛔蟲可進人膽管,造成膽管堵塞,引起黃疸等症狀。
(3)成蟲能分泌毒素,作用於中樞神經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經症狀。成蟲奪取宿主大量的營養,使仔豬發育不良,生長受阻,被毛粗亂,常是造成“僵豬”的一個重要原因,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肝組織出血肝組織出血

病理變化

豬蛔蟲幼蟲和成蟲階段引起的症狀和病變是各不相同的。
(1)幼蟲移行至肝臟時,引起肝組織出血、變性和壞死,形成雲霧狀的蛔蟲斑,直徑約1cm。移行至肺時,引起蛔蟲性肺炎。
(2)成蟲寄生在小腸時機械性地刺激腸黏膜,引起腹痛。蛔蟲數量多時常凝集成團,堵塞腸道,導致腸破裂。有時蛔蟲可進人膽管,造成膽管堵塞,引起黃疸等症狀。
(3)成蟲能分泌毒素,作用於中樞神經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經症狀。成蟲奪取宿主大量的營養,使仔豬發育不良,生長受阻,被毛粗亂,常是造成“僵豬”的一個重要原因,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雲霧狀的蛔蟲斑雲霧狀的蛔蟲斑

診斷鑑別

對2個月以上的仔豬,可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正常的受精卵為短橢圓形,黃褐色,卵殼內有一個受精的卵細胞,兩端有半月形空隙,卵殼表面有起伏不平的蛋白質膜,通常比較整齊。有時糞便中可見到未受精卵,偏長,蛋白質膜常不整齊,卵殼內充滿顆粒,兩端無空隙。

防治措施

(一)治療 可使用下列藥物驅蟲,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1)甲苯咪唑 每千克體重l0~20mg,混在飼料中餵服。
(2)氟苯咪唑 每千克體重30mg,混在飼料中餵服。
(3)左咪唑 每千克體重10mg,混在飼料中餵服。
(4)噻嘧啶 每千克體重20~30mg,混在飼料中餵服。
(5)丙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10~20mg,混在飼料中餵服。
(6)阿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7)伊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8)多拉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二)預防
(1)定期驅蟲。在規模化豬場,首先要對全群豬驅蟲;以後公豬每年驅蟲2次;母豬產前1~2周驅蟲1次;仔豬轉入新圈時驅蟲1次;新引進的豬需驅蟲後再和其他豬並群。產房和豬舍在進豬前應徹底清洗和消毒。母豬轉入產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
在散養的育肥豬場,對斷奶仔豬進行第一次驅蟲,4~6周后再驅一次蟲。在廣大農村散養的豬群,建議在3月齡和5月齡各驅蟲一次。驅蟲時應首選阿維菌素類藥物。
(2)保持豬舍、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生。
(3)豬糞和墊草應在固定地點堆集發酵,利用發酵的溫度殺滅蟲卵。已有報導豬蛔蟲幼蟲可引起人的內臟幼蟲移行症,因此殺滅蟲卵對公共衛生也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