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花37號

豫花37號

豫花37號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海花1號為母本,開選01-6為父本選育的食用、油用、油食兼用型花生品種。

豫花37號生育期116天左右;疏枝直立,葉片黃綠色、橢圓形,主莖高47厘米左右;莢果繭形、表面質地中,果嘴明顯程度極弱,縮縊程度弱,百果重177克左右,飽果率82%左右;籽仁桃形,種皮淺紅色,內種皮深黃色,有油斑,果皮薄,百仁重70克左右;中抗花生青枯病,中抗花生葉斑病,感花生鏽病,中抗花生病毒病,高抗花生網斑病。

基本介紹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相關訊息,

選育過程

2005年,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海花1號為母本,開選016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當年南繁加代。
2006年,在田間對F2進行大量的單株選擇,在室內對選留單株採用分子標記輔助及近紅外品質分析儀進行品質篩選。標記採用本研究室開發出的ASPCR-MP。ASPCR-MP由一條普通的上游引物和兩條3’端的5個鹼基有錯配的等位特異性引物組成。根據花生FAD2A和FAD2B的突變位點設計了引物:aF19(F*)和bF19(F*),凝膠成像結果能夠區分FAD2A(G/A突變)和FAD2B(A插入突變)的9種基因型,在F2對高油酸性狀進行選擇,選擇具有ahFAD2A-mu⁃tant和ahFAD2B-mutant雜合基因型單株,包括雙雜合類型AaBb、單雜合類型(Aabb和aaBb)。
在接下來的F3-F6,結合分子檢測結果,於2007年夏季、2008年夏季、2008年冬季(南繁)、2009年夏季連續4代實施單株選擇和株行比較,運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對後代的高油酸性狀進行鑑定,並結合田間及室內對產量、抗性、外觀品質及一致性的嚴格篩選,獲得更準確的目的材料,保留符合育種目標的株行w0508-36。
2010年,進行了株系試驗。
2011年,進行了品比試驗。
2012—2013年,參加河南省珍珠豆型優質花生區試(參加區試時命名為豫花37號)。
2014年,參加河南省珍珠豆型優質花生生產試驗。
豫花37號
親本血緣關係圖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豫花37號主莖高47.4~52厘米,側枝長52~57厘米,總分枝7.9~8.6個,結果枝6.1~6.9個,單株飽果數8.5~11.1個。葉片黃綠色、橢圓形,莢果繭形,果嘴鈍,網紋細淺,縮縊淺。百果質量169~189.9克,飽果率77.5%~81.3%;籽仁桃形,種皮粉色,百仁質量67.2~71.5克,出仁率70.3%~73%。
  • 品質:2012年、2013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試,蛋白質含量21.33/19.4%,粗脂肪含量52.63/55.96%,油酸含量79.0/77.0%,亞油酸含量5.52/6.94%,油酸亞油酸比值(O/L)14.31/11.10。
  • 抗性:2012年經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鑑定,抗花生網斑病、花生根腐病,中抗花生葉斑病、花生病毒病;2013年鑑定,抗花生頸腐病,高抗花生網斑病,中抗花生葉斑病,感花生鏽病。

產量表現

2012年,經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品種區域試驗,9點匯總,莢果7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每畝產莢果319.9千克、籽仁229.0千克,分別比對照花生品種遠雜9102增長5.6%和降低1.9%,莢果增產極顯著。
2013年續試,9點匯總,莢果3點增產、6點減產,平均每畝產莢果291.2千克、籽仁204.9千克,分別比對照品種遠雜9102增長0.4%和降低5.9%,莢果減產不顯著。
2014年經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品種生產試驗,6點匯總,莢果全部增產,平均每畝產莢果339.0千克、籽仁247.3千克,分別比對照品種遠雜9102增長10.8%和降低8.6%。

適種區域

豫花37號適宜河南春播、麥套、夏直播珍珠豆型花生種植區域種植;也適宜南北疆花生區種植。

栽培技術

施足底肥:麥套花生不便施基肥,應在小麥播種前施足所需肥料或在春季麥田多施肥,以保證花生有充足的養分供應。
種子處理:用適樂時、護風2號(30%辛硫磷)拌種,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蟲效果很好,晾後播種。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麥壟播種一般在5月中旬,採用隔行套種方式,播種深度為3~5厘米。花生種植密度依據氣候特點、土壤肥力、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而定,每畝播種1.0萬~1.1萬穴,每穴播2粒。
查苗補種。在花生出苗後,要及時進行查苗,缺苗嚴重的地方要及時補種。
苗期滅茬除草。禾本科雜草每畝用10.8%精喹禾靈乳油40克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闊葉雜草每畝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剎闊)2袋(8毫升/袋),對水30千克噴霧。
苗期追肥澆水。夏花生應在始花期結合澆水追肥,每畝追施40%花生專用配方肥(20-12-8)25~30千克,或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5千克開溝施入。也可施入有機肥,能有效預防花生因缺鐵引起的黃化症。
苗期防治病蟲害。麥套花生田於麥收後,每畝用1.8%阿維菌素20毫升,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葉蟎。每畝用10%吡蟲啉30毫升+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0毫升,對水30千克噴灑防治蚜蟲及食葉性害蟲。預防花生病毒病,每畝加入0.01%芸薹素內酯10~20毫升,噴灑防治。發生花生根腐病、花生莖腐病的地塊,每畝用25%戊唑醇懸浮劑60克或50%醚菌酯30毫升,對水60千克噴淋莖基部進行防治。
花針期科學追肥。盛花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花生專用配方肥(20-12-8)40~50千克,在盛花期以後,進行葉面追肥。
培土迎針。盛花期,進行深中耕培土,縮短果針的入土距離,並為果針發育創造一個疏鬆的土層。
花針期合理化控。根據花生長勢,在盛花期進行化學調控。對有旺長趨勢(株高超過35厘米,第1對側枝8~10節的平均長度>5厘米)的花生田,每畝可用壯飽安20克或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均勻噴霧。
花針期防治病蟲害。7月上中旬每畝用40%氟環·多菌靈15毫升或12.5%禾果利20~30克(50%多菌靈50克或70%甲基托布津50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花生褐斑病,藥劑交替施用效果更好。對蠐螬、金針蟲發生嚴重的地塊推廣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減少藥物防治。
飽果期管理:每畝用盈倉50~80毫升或磷酸二氫鉀50克+尿素0.5千克,溶於50千克清水中均勻噴灑,連噴2~3次,每次間隔7天,可結合病蟲害防治同時進行。對長勢差、有早衰趨勢的三類花生田,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
適時收穫:一般麥壟套種夏花生於9月下旬至10月初收穫,花生成熟後要及時收穫,避免出現落果、爛果、霉果和發芽果的現象。收穫後要徹底曬乾莢果,達到安全水分後進行儲藏。

相關訊息

2023年6月15日訊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推介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顯示,豫花37號,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種,2022年種植面積約占全省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的43%,居河南花生種植面積第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