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河

象河

象河古稱象禾,也叫繒關、瀉關、象河關、白馬關。在春秋時屬楚國,北與韓國交界,曾隸屬於舞陰、毗陽。明清兩代均在此設定巡檢司,民國和解放初時設象河(大)鄉。新中國成立後象河原屬南陽專區管轄,1965年歸駐馬店專區,屬春水人民公社,1975年年底增設為象河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為象河鄉人民政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河
  • 河床縱坡比降:1/430
  • 總面積約:15000畝
  • 發源於荊門東寶栗溪鎮境內縫旗山下
象河鄉,河流名字象河,

象河鄉

象河關的設定,最早應推至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因這裡是繒國之封地,故得名繒關。當時繒關僅是一般的屯兵守衛之地,不為天下所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因此地修建了一條堪稱當時中國最早也是最長的國道—夏路,加之戰事紛繁,版圖更變,它的軍事和經濟價值驟然上升。為防禦外侵,楚國便在關山和五峰山中間寬約五六公里的山坳里橫向壘起了一道長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楚長城。這段長城宛如一把大鎖,截斷了南北交通,截斷了侵略者的鐵騎。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外敵難入,象河關便成了盛名天下的雄關之一。
象河
1957年在安徽省壽縣邱家花園出土的戰國青銅器“鄂君啟金(車)節”上的銘文中就有“自鄂往,庚陽丘、庚方城、庚象禾、庚焚、庚繁陽、庚下蔡、庚居巢、庚郢……”的記載,“庚”即經過的意思,可見“象禾”的名字早在戰國以前就存在了。根據《水經注》、《荊州記》的有關記載:春秋時代楚曾設長城起葉縣經方城入毗陽綿延數百里。並且在此設關隘以拒中原,屬天下九大名關之一,所以象禾歷史上又叫象禾(河)關;又因傳說伍子胥曾騎白馬在此守關,所以民間又稱“白馬關”。又傳說唐末時李希烈兵屯這裡,因在南河獲大象以為祥瑞,遂將象禾改名為象河。
抗戰時期,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曾在此視察國防,並在象河回族國小發表演講;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曾在此駐軍;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毛妮曾長期居住活動在這裡。
象河鄉
悠久的歷史給象河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2010年初,河南省楚長城考察隊在象河經過近兩個月的考察,認定:象河楚長城遺址是目前我國保存狀況最好、預警配套設施最完善、寬度最寬、殘存長度最長的楚土築長城,和安陽曹操墓等一起,被列為2010年河南省五大考古發現之一。另外,還有戰國烽火台、古石刻岩畫(八處)、隋唐時期的關山摩崖石刻、始建於唐代的清真寺、元代石橋,、古(象禾)關城(關衙)遺址、小馬莊新石器遺址,光石腦山寨、老寨、劉寨、歪頭山寨、跑馬嶺山寨、茶山寨等10多處古山寨遺址,張老院、盈福禪寺、黑石寺、萬寺、觀音堂、禪音寺等10多處古廟遺址,還有‘中原第一樹’陳平銀杏樹(白果樹)、張老院三棵近千年的銀杏樹(白果樹),其中陳平銀杏樹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幹周長11.2米,需八人才能合抱,樹高30多米,樹冠覆蓋面積達3畝多。還有天順御棗製作工藝、古蘭經唱誦表演、高莊接骨藥、劉長久社火表演、馬發泥塑工藝、根雕製作工藝等民間技藝、民間習俗、民間文學、民間醫藥、民間美術、戲曲表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300多項。
象河鄉位於泌陽縣最北部,地處平頂山市舞鋼市、南陽市方城縣、駐馬店市泌陽縣“三市三縣”的交界處,距泌陽縣城56公里,東距駐馬店市區70公里,北距舞鋼市區25公里。平(頂山)—桐(柏)省道及焦(作)—桐(柏)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南距駐(馬店)—南(陽)省道9公里。全鄉總面積121平方公里,轄槐樹李、崗王、霍莊、象河、吳樓、焦林、何莊、劉台、上曹、下曹、陳平11個行政村,144個自然村,7990戶,33589人,其中回民1445人,是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鎮。這裡鄉風文明,民情淳樸,社會穩定,是各界有識之士興業發展的沃土

河流名字象河

象河,發源於湖北荊門東寶栗溪鎮境內縫旗山下的長溝,流經東寶區栗溪鎮的板倉、方家口,至鹽池廟,在距石橋驛西南1·5公里的胡岩子山下與永盛河匯合,沿東北流經石橋驛、白雲觀,在杜家灣進入鐘祥市境,於雙河口西700米處的下南棚雙河匯合,經浰河口注入漢江。在東寶區境內河道長34·1公里;在鐘祥市境內河道長3·6公里。該河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據傳,古代有一元帥,名叫趙象河,在此河上游建有一集鎮(今象河村境內的象河街),取名象河,該河由此得名。
象河上遊河床狹窄,兩岸開闊,平疇千傾,計有象河坪,官壋坪、新壋坪、趙家坪、普子坪、王家坪、何家坪、張家坪等8個小塊沖積平畈,總面積約為15000畝,河床縱坡比降為1/430,河床表面均為砂子礫卵石組成,兩岸農田土質肥沃,以種植水稻為主。
象河水源除地表徑流外,另有泉水:即高壋泉、雙泉、馬創泉、青龍泉等,故一般枯水流量亦在0.4立方米/秒左右。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洪峰,據資料記載,上游萬家口處(現象河水庫大壩腳下)於1918年出現298立方米/秒的山洪,下游胡岩子(現胡岩水庫大壩處)於1935年出現過588立方米/秒的山洪。沿河兩岸綠化面積為15萬畝,水土保持較為完好,故在非大旱年中,河水不會斷流。
象河流域居住著4.3萬人口,耕地面積9.85萬畝,其中水田7.54萬畝。從1958年起到1980年止,先後攔河建成中型水庫一座(象河水庫),小(一)型水庫1座(胡岩水庫),並在流域範圍內,興建小(二)型水庫2座(揚沖、聯心水庫)和興建維修塘堰11000多口,總蓄水能力達2000多萬方,另建水電站兩處(象河水電站、石橋驛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15千瓦,年發電量35萬度以上,養殖水面1020畝,年產成魚12萬公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