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年平均氣溫13℃,年降水量1060毫米,適宜種植
玉米、
小麥、
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5436畝,其中人均耕地1.84畝;有林地67737.6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72戶,有鄉村人口2995人,其中農業人口2950人,勞動力171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6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5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92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36畝(其中:田0畝,旱地5436畝,人均耕地1.84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6773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蘋果、花椒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57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67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672戶通電,有391戶通
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46戶。該進村道路為柏油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67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2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134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2戶,共鄉村人口2995人,其中男性1794人,女性1201人。其中農業人口2950人,勞動力1717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0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8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醫療室,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0.15種植業收入667.6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35頭、肉牛246頭;肉羊444隻、雞4090隻。林業收入43.9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1.56工資性收入330.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12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0.39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3人 ,在省內務工250人,到省外務工8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3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0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工(勞均0個)。2015年末集體總收入37萬元,有固定資產16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村道現為土路,交通不便,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不便;
2、村級醫療室常備藥品缺乏,醫療器械簡陋、落後,人員編制少,給民眾看病就醫帶來不便。
3、村級文化活動室設備簡陋、落後地區,給民眾的娛樂生活帶來不便。
4、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缺乏科學規劃,制約了種植業發展。
5、農作物種植及養殖業品種單一,缺乏多品種的經濟作物及特色產業的試驗推廣,經濟效益低,難以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是:改變現今種植結構單一、經濟價值低的局面,努力發展及擴大經濟作物種植,改變以玉米、小麥、馬鈴薯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進行招商引資,大力推廣土地流轉,發展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大力發展養殖業,扶持養殖業重點戶,發展養殖戶50戶,養殖5000頭,牛30戶310頭,羊60戶4200隻。每年組織一定的農村剩餘勞動轉移,培育勞務經濟,加大勞務輸出量,為農民增收。發展魚塘養殖120畝,重點培育水產品養殖。創造集體經濟實體,為村委會帶來固定的經濟收入。以黃木水庫的建設為依託,努力發展綠色農業及旅遊業。
該村發展重點是:村道硬化6000米,通組公路5000米,農田水利設施建設10千米的三面光水溝建設,村內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學前教育活動場所的建設,醫療衛生室的建設及完善。
地圖信息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分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