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索邦大學。
1960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精疲力盡》,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而他也憑藉該片獲得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1962年,憑藉劇情片《隨心所欲》獲得第2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1965年,執導犯罪片《狂人皮埃羅》,該片獲得第3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1969年,執導愛情片《愛情與憤怒》。1972年,執導劇情片《萬事快調》。1980年,執導劇情片《人人為己》,該片獲得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83年,執導愛情喜劇片《芳名卡門》,該片獲得第4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1987年,執導音樂喜劇片《華麗的詠嘆》,該片獲得第4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93年,執導劇情片《悲哀於我》。1998年,獲得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榮譽凱撒獎。
2001年,執導愛情片《愛情研究院》,該片獲得第54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2004年,執導戰爭片《我們的音樂》。2010年,執導劇情片《社會主義》,該片參加了第63屆坎城電影節展映。2014年,執導劇情片《再見語言》,該片獲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4年 | 《再見語言》 | 電影 |
2014年 | 《塞拉耶佛的橋》 | 電影 |
2013年 | 《3D鐵三角》 | 電影 |
2010年 | 《電影社會主義》 | 電影 |
2004年 | 《我們的音樂》 | 電影 |
2002年 | 電影 | |
2002年 | 《自由與故鄉》 | 電影 |
2001年 | 《愛的輓歌》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B 我們中的符號》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A 控制宇宙》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B 新浪潮》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A 絕對的貨幣》 | 電影 |
1997年 | 《電影史-2B 致命的美麗》 | 電影 |
1996年 | 《永遠的莫扎特》 | 電影 |
1993年 | 《悲哀於我》 | 電影 |
1991年 | 《拒絕遺忘》 | 電影 |
1990年 | 《新浪潮》 | 電影 |
1989年 | 《電影史-1B 單獨的歷史》 | 電影 |
1988年 | 《牛仔和法國人》 | 電視劇 |
1988年 | 《言辭的力量》 | 電影 |
1988年 | 《電影史-1A 所有的歷史》 | 電影 |
1987年 | 《李爾王》 | 電影 |
1987年 | 《導演的堅持》 | 電影 |
1987年 | 《華麗的詠嘆》 | 電影 |
1985年 | 《軟硬兼施》 | 電影 |
1985年 | 《偵探》 | 電影 |
1983年 | 《向瑪利亞致敬》 | 電影 |
1983年 | 《芳名卡門》 | 電影 |
1982年 | 《受難記》 | 電影 |
1980年 | 《人人為己》 | 電影 |
1979年 | 《人人為己錄影紀事》 | 電影 |
1978年 | 《你還好嗎》 | 電影 |
1976年 | 《此處與彼處》 | 電影 |
1972年 | 《萬事快調》 | 電影 |
1972年 | 《一部平行電影》 | 電影 |
1971年 | 《鬥爭在義大利》 | 電影 |
1970年 | 《真理》 | 電影 |
1970年 | 《東風》 | 電影 |
1970年 | 《英倫之聲》 | 電影 |
1969年 | 《愛情與憤怒》 | 電影 |
1968年 | 《同情惡魔》 | 電影 |
1967年 | 《周末》 | 電影 |
1967年 | 《中國姑娘》 | 電影 |
1967年 | 《要愛的女人》 | 電影 |
1966年 | 《美國製造》 | 電影 |
1966年 | 《男性女性》 | 電影 |
1965年 | 《狂人皮埃羅》 | 電影 |
1965年 | 《六大導演看巴黎》 | 電影 |
1965年 | 《阿爾伐城》 | 電影 |
1964年 | 《法外之徒》 | 電影 |
1963年 | 《小兵》 | 電影 |
1963年 | 《輕蔑》 | 電影 |
1963年 | 《軟乳酪》 | 電影 |
1963年 | 《槍手》 | 電影 |
1962年 | 《隨心所欲》 | 電影 |
1962年 | 《七宗罪》 | 電影 |
1961年 | 《女人就是女人》 | 電影 |
1960年 | 《筋疲力盡》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1年 | 《再見語言》 | 電影 |
2001年 | 《3D鐵三角》 | 電影 |
2001年 | 《電影社會主義》 | 電影 |
2002年 | 《自由與故鄉》 | 電影 |
2001年 | 《愛的輓歌》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A 控制宇宙》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B 新浪潮》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我們中的符號》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絕對的貨幣》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A 絕對的貨幣》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B 我們中的符號》 | 電影 |
1997年 | 《電影史-2B 致命的美》 | 電影 |
1996年 | 《永遠的莫扎特》 | 電影 |
1993年 | 《悲哀於我》 | 電影 |
1991年 | 《新浪潮》 | 電影 |
1989年 | 《電影史-1B 單獨的歷史》 | 電影 |
1988年 | 《電影史-1A 所有的歷史》 | 電影 |
1988年 | 《言辭的力量》 | 電影 |
1987年 | 《導演的堅持》 | 電影 |
1987年 | 《李爾王》 | 電影 |
1985年 | 《向瑪麗致敬》 | 電影 |
1985年 | 《偵探》 | 電影 |
1983年 | 《斷了氣》 | 電影 |
1982年 | 《受難記》 | 電影 |
1980年 | 《人人為己》 | 電影 |
1978年 | 《你還好嗎》 | 電影 |
1976年 | 《此處與彼處》 | 電影 |
1972年 | 《萬事快調》 | 電影 |
1972年 | 《一部平行電影》 | 電影 |
1971年 | 《鬥爭在義大利》 | 電影 |
1970年 | 《東風》 | 電影 |
1970年 | 《英倫之聲》 | 電影 |
1970年 | 《真理》 | 電影 |
1969年 | 《愛情與憤怒》 | 電影 |
1968年 | 《同情惡魔》 | 電影 |
1967年 | 《中國姑娘》 | 電影 |
1967年 | 《周末》 | 電影 |
1967年 | 《要愛的女人》 | 電影 |
1966年 | 《男性女性》 | 電影 |
1966年 | 《美國製造》 | 電影 |
1965年 | 《狂人皮埃羅》 | 電影 |
1965年 | 《阿爾伐城》 | 電影 |
1965年 | 《六大導演看巴黎》 | 電影 |
1964年 | 《法外之徒》 | 電影 |
1963年 | 《輕蔑》 | 電影 |
1963年 | 《小兵》 | 電影 |
1963年 | 《槍手》 | 電影 |
1963年 | 《軟乳酪》 | 電影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2年 | 《自由與故鄉》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A 控制宇宙》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B 新浪潮》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我們中的符號》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絕對的貨幣》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3A 絕對的貨幣》 | 電影 |
1998年 | 《電影史-4B 我們中的符號》 | 電影 |
1997年 | 《電影史-2B 致命的美》 | 電影 |
1993年 | 《悲哀於我》 | 電影 |
1989年 | 《電影史-1B 單獨的歷史》 | 電影 |
1988年 | 《電影史-1A 所有的歷史》 | 電影 |
1980年 | 《人人為己》 | 電影 |
1971年 | 《鬥爭在義大利》 | 電影 |
1970年 | 《真理》 | 電影 |
1962年 | 《隨心所欲》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7年 | 《李爾王》 | 電影 |
1980年 | 《人人為己》 | 電影 |
1978年 | 《你還好嗎》 | 電影 |
1976年 | 《此處與彼處》 | 電影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1 | 第83屆榮譽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 |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影像之書 | 提名 |
2018 |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特別金棕櫚 | 影像之書 | 獲獎 |
2014 | 第67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再見語言 | 獲獎 |
2014 | 第67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再見語言 | 提名 |
2001 | 第54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愛的輓歌 | 提名 |
1990 | 第43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新浪潮 | 提名 |
1987 | 第40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華麗的詠嘆 | 提名 |
1985 | 第38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偵探 | 提名 |
1982 | 第35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受難記 | 提名 |
1980 | 第33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人人為己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6 | 第53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永遠的莫扎特 | 提名 |
1993 | 第50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悲哀於我 | 提名 |
1991 | 第48屆義大利參議院主席金質獎章 | Allemagne 90 neuf zéro | 獲獎 |
1991 | 第48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Allemagne 90 neuf zéro | 提名 |
1983 | 第40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芳名卡門 | 獲獎 |
1982 | 第39屆終身成就金獅獎 | ---- | 獲獎 |
1967 | 第32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 中國姑娘 | 獲獎 |
1967 | 第32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中國姑娘 | 提名 |
1965 | 第30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狂人皮埃羅 | 提名 |
1964 | 第29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已婚婦人 | 提名 |
1962 | 第27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 隨心所欲 | 獲獎 |
1962 | 第27屆帕西內蒂獎 | 隨心所欲 | 獲獎 |
1962 | 第27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隨心所欲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5 | 第35屆Interfilm獎-奧托·迪貝柳斯電影獎-競賽單元 | 向瑪麗致敬 | 獲獎 |
1985 | 第35屆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推廣獎-榮譽提及 | 向瑪麗致敬 | 獲獎 |
1985 | 第35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向瑪麗致敬 | 提名 |
1985 | 第35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向瑪麗致敬 | 提名 |
1973 | 第23屆Interfilm獎-推薦-新電影論壇 | 萬事快調 | 獲獎 |
1969 | 第19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愛情與憤怒 | 提名 |
1969 | 第19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Gai savoir, Le | 提名 |
1968 | 第18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周末 | 提名 |
1966 | 第16屆青年電影獎-最佳適合年輕人長片獎 | 男性女性 | 獲獎 |
1966 | 第16屆Interfilm獎-榮譽提及 | 男性女性 | 獲獎 |
1966 | 第16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男性女性 | 提名 |
1965 | 第15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阿爾伐城 | 獲獎 |
1961 | 第11屆銀熊獎-特別獎 | 女人就是女人 | 獲獎 |
1961 | 第11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女人就是女人 | 提名 |
1960 | 第10屆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 筋疲力盡 | 獲獎 |
1960 | 第10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筋疲力盡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7 | 第2屆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 導演的堅持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5 | 第48屆榮譽金豹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7 | 第20屆終生成就獎 | ---- | 獲獎 |
2004 | 第17屆最佳編劇獎 | 我們的音樂 | 提名 |
1990 | 第3屆最佳作曲獎 | 新浪潮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8 | 第23屆榮譽凱撒獎 | ---- | 獲獎 |
1987 | 第12屆榮譽凱撒獎 | ---- | 獲獎 |
1986 | 第12屆最佳法語電影獎 | 向瑪麗致敬 | 提名 |
1983 | 第8屆最佳影片獎 | 受難記 | 提名 |
1983 | 第8屆最佳導演獎 | 受難記 | 提名 |
1981 | 第6屆最佳影片獎 | 人人為己 | 提名 |
1981 | 第6屆最佳導演獎 | 人人為己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21-1 | 第24屆美國線上影評人協會獎終身成就獎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