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美學知識/傳家知識

“美”是每一個人都嚮往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了解美學的含義。對於青少年來說,了解一定的美學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褚澤泰編著的《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美學知識》就是為了豐富青少年的美學常識而誕生。書中介紹了點線美學、空間美學、色彩美學、聲音美學、飲食美學、形體美學、著裝美學、搭配美學、家居裝飾美學、設計美學等。通過閱讀本書,青少年的美學知識將會得到擴展,同時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基本介紹

  • 書名: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美學知識/傳家知識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頁數:181頁
  • 開本:16
  • 作者:褚澤泰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學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創造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不但可以提高哲學視野和理論素養,而且對我們理解人類生活的價值追求和藝術創造,提高審美修養和藝術鑑賞力,提高人生品大有裨益。褚澤泰編著的《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美學知識》提示故事背後的人類審美實踐和美學原理,帶領青少年輕鬆領略美學歷史發展的全貌,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外美學。

作者簡介

山東肥城人。現從事中小學生課外輔導工作,多年來致力於為青少年提供最科學的成長解決方案。曾寫作《愛從不卑微——大師談親情》《智慧語錄1000》《沒有想法長不大——從小讓孩子樹立想法的100個趣味經典故事》《成功來自1%的不同——從小讓孩子懂得成功的100個智慧經典故事》《種什麼得什麼——從小培養優秀男孩的100個做人做事故事》《愛是一切的答案》等十幾部圖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為何情人眼裡出西施——美感力從何而來
審美直覺:“蛙聲十里出山泉”如何得來
審美錯覺:情人眼裡出西施
審美幻覺:“舉杯邀明月”緣何“對影成三人”
第二章 揭秘美學的廬山真面目——美學基本原理
審美距離:為什麼距離能夠產生美
美感的共同性與差異性:焦大會愛上林妹妹嗎
審美價值:為什麼我國文人偏愛竹
第三章 借我一雙發現美的慧眼——美的發現力
學會發現身邊的美
聯想,讓美感力變得更豐富
升華審美情趣,發現事物的內涵之美
第四章 看戲看門道,審美講訣竅——美的欣賞力
是藝術品,還是垃圾
站在大眾審美的肩膀上進行超越
讓美感力在創作中提升
第五章 讓美成為一種本能——美的表現力
隨時表達美的感受
畫龍點睛的力量
化腐朽為神奇之美
第六章 人類最簡單的敘述方式——點線美學
為什麼嫩綠枝頭的紅一點能給人美感
線條可以用來表達情緒
寬屏電視為什麼更受歡迎
第七章 為何城市建設需要雕塑——空間美學
如果只長一隻眼睛會怎樣
為什麼舞蹈演員要在一束燈光下表演
如何讓二維畫表現出三維效果
第八章 人們為什麼冬天愛穿深色衣服——色彩美學
對於色彩為什麼“眼見不一定為實”
為什麼商店裡的衣服色彩比家裡的鮮艷
生活中怎樣配色才好看
第九章 為什麼音樂能讓人喜悅悲傷——聲音美學
為什麼一聽聲音就能認出電話那頭的人
為什麼人們都不喜歡烏鴉的叫聲
聲音可以畫出美麗的畫
第十章 什麼改變了人們對美食的期望值一飲食美學
為什麼餐廳里的菜比家中的更好看
為什麼生活中的美好回憶大多與吃有關
從《摩登時代》想到了什麼
第十一章 世上真有完美體形嗎——形體美學
你了解自己的“型”嗎
你屬於哪種款式的風格
你適合什麼服飾裝扮
第十二章 揚長避短穿對衣——著裝美學
相信眼睛是個錯
顯瘦和顯高能同時兼得嗎
打造彰顯活力的四肢完美線條
第十三章 混搭為什麼成為一種流行時尚——搭配美學
混搭有標準嗎
平價的物品也能搭配出時尚感嗎
便宜和貴的服飾可以混搭在一起嗎
第十四章 為什麼要美化你的居室——家居裝飾美學
如何選到最合適的裝飾品
如何做好室內綠化為居室添彩
家居裝飾如何不斷給人新意
第十五章 為什麼有些產品看了總想摸一摸——設計美學
為什麼展覽館的通道多變化
可以利用錯視進行獨特的美的設計嗎
設計中的字型如何選擇才好看
第十六章 跟隨影評家還是自己的感覺——影視美學
觀眾為什麼會被銀幕上的火車嚇跑
為什麼時空與節奏是讓影視美感飛揚的兩隻翅膀
怎樣欣賞不同類型影片的美
第十七章 什麼是“凝固的藝術”——建築美學
為什麼世博園建築是一場“視覺盛宴”
為什麼建築會給人以時空感
中式建築為何大多講究對稱美
第十八章 讓心靈詩意地棲息——藝術美學
詩詞美學:生活需要一點詩意
舞蹈美學:身體與心靈的完美結合
戲劇美學:綜合藝術美的舞台享受

文摘

審美直覺:“蛙聲十里出山泉”如何得來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清初詩人查慎行詩里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這樣得來的:一個雨過天晴的夏日夜晚,詩人漫步於溪邊。他放眼望去,天空中繁星點點,遠處青山與天渾然一色,近處的樹木漸漸隱沒在夜色中,螢火蟲沿著溪邊草叢飛來飛去。四周一片寂靜,耳邊從山澗傳來蛙聲。這些清新感覺在詩人頭腦中匯織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查慎行感到十分愉悅,於是詩意從心中湧出:
“雨過園林暑氣偏,繁星多上晚來天。漸沉遠翠峰峰澹,初長整陰樹樹園。螢火一星沿岸草,蛙聲十里出山泉。新詩未必能諧俗,解事人稀莫浪傳。”其中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至今仍傳唱不絕。查慎行為什麼能將雨後夜晚的感受吟成詩?審美直覺有什麼特點?
人能感受事物的美首先來源於直覺
查慎行之所以能將雨後夜晚的感受吟成了詩,是他運用了審美直覺的方式。所謂審美直覺,即人們在感受美的時候,不經過加工而直接獲得審美感覺、審美知覺、審美表象以及審美愉悅的心理特徵。用科學語言來表述,即審美直覺是人對事物外在審美特質的感覺、知覺、表象以及在預先掌握的理智、情感作用下的審美感受。
審美直覺往往具有偶然性的特點。生活中的美,往往是不期而遇的。所以詩人在表達審美直覺性這一特點時,喜歡用“偶”字。如呂從慶的《山中作》中有這么一句:“偶因送客出前溪,使過溪橋拾詩句。”
那么,審美感受為什麼具有直覺性呢?原因很簡單,即由於審美對象具備了直覺所能把握的具體可感形象的特性,而人類具有直接感受美的審美器官。所以人可以根據直覺捕捉到生活中的美。雨後夜晚山溪風景之美,在於繁星、園林、樹蔭、螢火蟲和蛙鳴、水聲組成的美麗圖畫。人通過自己的審美器官就可以直接感受這些美。
審美直覺是非理性的,也是一見鐘情的
審美直覺的第一個特點是“非理性”。正如康德說的那樣:“美是那不憑藉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美的事物“總是對我們的直觀能力發生作用,而不是對我們的邏輯能力發生作用”。我們感受美,並不需要經過理性思索,不需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而是運用審美感官,接觸美,捕捉美。正是由於這種非理性,我們才能進人審美世界,體會到其中的無窮奧妙。如果我們用純理性的眼光看待審美對象,那么就感受不到詩意的美。
有這么一段逸聞:蘇軾有一佳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把初春的景色生動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真是妙不可言。但是清人毛奇齡讀蘇軾這句詩時,指責說:“鵝也先知,怎只說鴨?”毛奇齡是用理性的、科學的態度讀詩,所以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
如果用理性的態度去欣賞事物,審美直覺就會離他而去,那么美感也就不復存在了。英國詩人華茲華斯在《勸友詩》中說得好:大自然給人的知識何等清新,我們混亂的理性,卻扭曲事物優美的原形——剖析無異於殺害生命。
審美直覺的另一個特點是“一觸即覺,一見傾心”。人們面對美的事物,只要眼睛一瞥,耳朵一聽,不用思索,就能立即感受到美,愉悅的情感頓時充盈心間。如春天在野外踏青,看到充滿生機的大自然,聽著泉水叮咚的聲音,享受著春風的吹拂,心中會頓時升起一種美的愉晚感。再如人們聽著美妙的音樂,或者欣賞著逼真的雕塑,都會情不自禁地稱讚它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P2-3

序言

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在《大希庇亞斯篇》中記述了這樣一次對話,那是2500年前哲學家蘇格拉底同詭辯家希庇亞斯關於美的一次辯論,當時,學識淵博的蘇格拉底同以教人詭辯的希庇亞斯對“美是什麼”展開了一段爭論。希庇亞斯一開始就認為“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但蘇格拉底很快就用女神的美讓其無可反駁。但希庇亞斯馬上又提出:“美不是別的,就是黃金。凡是東西加上它,得到它的點綴,就顯得美了。”這種提法也被蘇格拉底有力地否決了。至最後,蘇氏只好長嘆一聲說:“我在同您的討論中得到益處,那就是更深切地了解了一句諺語‘美是難的’。”
這篇對話記錄是柏拉圖早期的作品。其中蘇格拉底的觀點充分地體現了柏拉圖對美的看法。而最後蘇格拉底關於“美是難的”的感嘆,也從一個側面道出了人類對美的探索漫長而又艱難的道路。
“美”究竟是什麼?看似簡單的問題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美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是都不能準確地表明什麼是美。可以說,這是美學國度的“哥德巴赫猜想”。
說起美學,不少人都會認為它有點兒“玄”,常常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如果非要用語言表述“美是什麼”,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許有人會說美是一種感覺,美是一種心情,美是一種享受,美是一種品德,美是一種符號,也有人會說最簡單的東西最美……看來,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如果要我們給一個準確的答案確實並不簡單。
那么,美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又人人都愛美呢?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追求美、創造美更是人類矢志不渝的理想。近代學者梁啓超說:“美,是人類生活的要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的全部內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可見。美是一種具體的東西,人類社會中處處都有美的體現,美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崇高的追求,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沒錯!美,散見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紛飛的雨中觀看和傾聽外界的變幻,是美;赤裸雙腳在河流中徜徉,或透過飛機舷窗向外眺望,也是美;在大洋沿岸閒聊,在飛流之下戲水,更是美;日出東方,我們心潮如涌;細雨如絲,我們思緒萬千;讀到一首好詩,聽到一段優美的音樂,都使我們感到美的存在……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是我們都太習以為常,“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溫度、一種寬度、一種高度,而它就從最切身的周遭開始。
在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的今天,人的精神格外緊張,身心格外勞頓,如何化解?只有美!
當你消沉時,聽一聽美妙的音樂,流暢的旋律、跳躍的音符,它們會帶你找到歡樂。
當你鬱悶時,翻開一本畫冊,精美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曼妙的曲線,會使你不知不覺地沉醉於其中,讓你的憂鬱煙消雲散。
當你孤寂時,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在鮮花、露珠、溪水、鳥鳴中,你會發現有許多可愛的朋友與你做伴。
契訶夫說過:“人應該什麼都美,容貌、衣服、心靈、思想……”青少年朋友身心都處於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的關鍵時刻,對美的事物也十分敏感。讓我們睜天雙眼,張開雙臂,去發現、去追求、去擁抱生活中所有的美吧——不求真正找到美的終極真理,只願大家都找回那雙發現美的眼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