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拉·封丹

讓·德·拉封丹一般指本詞條

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7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詩人。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詩》《故事詩》《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等。

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德·拉·封丹
  • 外文名:Jean de la Fontaine
  • 別名:法國的荷馬
  • 國籍法國
  • 出生日期:1621年7月7日
  • 逝世日期:1695年4月13日
  • 畢業院校:巴黎神學院
  • 職業:寓言詩人
  • 主要成就:對後來歐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響
  • 出生地:夏托蒂埃里
  • 信仰:天主教
  • 代表作品:拉·封丹寓言
人物經歷,生平年表,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作品影響,

人物經歷

拉·封丹1621年7月7日出生於香巴涅一個小官員家庭。他從小生長在農村,熟悉大自然和農民的生活。
19歲到巴黎學神學,一年半之後又改學法律,畢業後獲得巴黎最高法院律師頭銜。他了解到法院黑暗腐敗的內幕,對這種職業十分厭棄。不久就回鄉下去過安閒的鄉紳生活。但他不善於管理家業,被迫出賣土地,到巴黎去投靠當時的財政總監富凱。富凱給他年金,讓他寫詩劇。
1661年富凱被捕,拉封丹寫詩向國王路易十四請願,得罪了朝廷,不得不逃亡到利摩日,從此他對封建朝廷甚為不滿。1663年年末,他返回巴黎,常常出入沙龍(文藝俱樂部),對上流社會和權貴有了更多的接觸和觀察的機會,同時也使他結識了如莫里哀拉辛等一些詩人和戲劇家。
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詩》第一集,引起很大反響,建立了他的文學聲譽,到1694年,共出版了12卷。此外還出版了5卷《故事詩》。他常用民間語言,通過動物形象諷刺當時法國上層社會的醜行和罪惡,嘲笑教會的黑暗和經院哲學的腐朽。
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去世。他對後來歐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響。

生平年表

1621年7月7日出生於法國香檳省的夏托蒂埃里,父親是湖泊森林管理處的小官吏。他幼年時常跟父親到樹林裡去散步,從小就對大自然產生了無比的熱愛。他在祖父豐富的藏書中發現了馬萊伯的抒情詩,從此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641年,拉封丹去巴黎學習神學,一年半後又改學法律。
1647年,由父親作主娶了年僅14歲的瑪麗·埃利卡特為妻,
1652年,接替父職,但不善管理,被迫出賣土地。
1657年,攜家定居巴黎。拉封丹的後半生一直生活在達官貴人的庇護之下。他首先投靠財政總監富凱,以每季度寫幾首詩來換取一筆年金。1661年富凱被捕入獄,拉封丹陷於困境,妻子返回原籍。他又投靠過奧爾良公爵夫人(1664~1672年)、德·拉·薩布里也爾夫人(1673~1693)、銀行家之女安娜·德爾瓦(1693~1695)。
1661年,寫詩向國王請願,被迫流亡日摩里。
1663年,返回巴黎,結識上層社會人士,接觸到著名作家莫里哀拉辛等人。
1664年,出版《故事詩》。
1668年,開始出版《寓言詩》,至逝世時共出版12卷。
1669年,出版小說《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
1683年,進入法蘭西學院
1695年,4月13日去世。安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主要作品

1.《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著於1664~1685年間,內容取材自薄伽丘拉伯雷阿里奧斯托等人,雖然文筆高雅,但淫穢的場面不少,被時人評為有傷風化。
2.《寓言詩》著於1668~1694年間,《寓言詩》裡頭的故事並非拉封丹自編,主要來自古希臘的伊索、古羅馬的寓言家費德魯斯(拉丁文:Phaedrus;法文:Phèdre),以及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書》(Pañchatantra;梵文:पञ्चतन्त्र)。不過,拉封丹化陳舊為新鮮,將寓言這傳統體裁推至一個新高度。他的詩風靈活,辭彙豐富,格律多變,擅長以動物喻人,諷刺勢利小人和達官貴人的嘴臉。
3.《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著於1669年,是一篇韻文小說。

創作特點

拉封丹克服了寓言體裁特有的諷喻性和枯燥的道德說教,最大程度上發展了其中形象性的藝術因素。從而改造了寓言體裁。許多同時代人批評他的這些革新,他們習慣把寓言看作是某種類似有教益意義的故事。他們覺得封丹試圖用詩體來“裝飾”寓言,這削弱了它獨特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明確指向。別林斯基曾針對克雷洛夫的寓言說:“寓言不是寓喻,也不應當是寓喻的。如果它是好的、詩體的寓言的話:它應當是有人物、有典型性格的小故事或小戲劇,而這些人物和性格都是用詩歌描寫的。”這樣的看法也可以用於拉封丹的寓言。拉封丹二作常出色地掌握了簡潔結構和挑選藝術細節的技巧,善於利用大眾的豐富語言,靈活運用音步自由詩,將寓言戲劇化,極大地擴張了它造型的可能性。拉封丹寓言裡的情節照例是南內部展開的。在寓言家拉封丹那裡,情節的推動力是他的主人公(作為個性和典型)特有的內在性格和動機。所以在拉封丹的作品裡,或置於寓言之首,或置於寓言之尾用詩歌形式表現的傳統道德教誨,往往比整篇詩歌總體客觀包含的思想內容來得窄。這樣教誨往往完全沒有或者就讓它的某個角色之口,從而成為刻畫那個角色特徵的手段。

作品影響

拉·封丹的寓言,與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詩一起,構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豐碑,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其中的名篇,如狼和小羊,烏鴉和狐狸等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廣為流傳。拉·封丹本人也作為17世紀法國古典文學的傑出代表廣受讚譽,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稱讚他是“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