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徵,分布,變色,蛇目,食源,毒素,保護,發現地點,
特徵
【一】長度:變色蛇雄蛇全長範圍286~466mm,雌蛇全長範圍306~504mm。
【二】鱗片:根據對變色蛇的觀察,鱗片的數量有:吻鱗(1),鼻間鱗(1),前額鱗(2),額鱗(1),頂鱗(2),鼻鱗(每側1),頰鱗(每側1),眶上鱗(每側1),前顳鱗(每側1),頦鱗(1),頷片(4),背鱗(19-19-17行),肛前鱗(1);
【四】攝食和食性:每年4月開始攝食,6月為攝食高峰,9月停止;食物以小形蛙類和蝌蚪為主,其次為小魚。【五】繁殖習性:二級性徵主要反映在雄性尾的比例較長,尾下鱗的數目相應較多;;二級性比(出生時的性比)接近1:1,三級性比在居群較大的情況下也約為1:1,而在居群較小的情況下統計約為0.5:1;雌性性成熟期(以開始產仔為依據)全長都在350mm以上。
分布
變色蛇主要分布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一婆羅洲。世界自然基金會4日公布的一份報告說,自2005年7月到2006年9月,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分管的婆羅洲總共二萬二千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核心區,共發現三十種魚類、兩種樹蛙、十六種姜科植物、三種樹木和一種闊葉植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四月公布,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婆羅洲共發現了三百六十一個新物種,平均每個月至少新發現三個物種,且該地區尚有上千個物種還沒得到研究。世界自然基金會“婆羅洲之心”項目國際協調員斯圖爾特・查普曼說:“這些發現再次證明了婆羅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一。”
隨著農業開墾和種植經濟作物,島上的原始森林目前只剩下一半,當地生物急需保護。目前婆羅洲生活著十種靈長類動物、三百五十種鳥類、一百五十種爬行及兩棲類動物以及一萬五千種植物。這裡還是紅毛猩猩、馬來熊、犀牛等瀕危物種的家園。
變色
卡普阿斯泥蛇(變色蛇)為何變色?它是否還能變為白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對此,科學家尚未有定論,但他們表示,變色可能是一種警告或防禦機制。“因為具備變色能力,卡普阿斯泥蛇將自己隱藏得很好,直到今天我們才發現這一新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駐婆羅洲辦事處官員、從事動植物保護工作的斯圖爾特·查普曼推斷。
查普曼的想法並不是毫無依據。研究發現,非永久性變色在蛇群中非常普遍,如在交配季節時。有的蛇種也可能因為身體生長而永久性改變顏色。同時極少數蛇種也會因為色素細胞發生變化,顏色改變。
蛇目
食源
變色蛇和大多數游蛇科的水蛇一樣,除喜食各種淡水雜魚、泥鰍外,還尤喜歡黃鱔和各種蛙類,應根據容易捕獲的季節或變色蛇的育肥特需按時投喂,儘量使投餌種類多樣化,滿足其身體生長的需要。大多數水蛇食慾旺盛,每隔4—5天便要攝食一次,一般每條重約100—200克左右的水蛇,每次可吞食1—2條小雜魚,多者可達3—4條。另外,變色蛇的膽子特別大,凡在吞食的過程中有人在旁邊並不影響進食。該蛇進食後同其它蛇類一樣也有靜臥不動的習性,此時不要過分驚擾它,否則亦會將吞入腹中的食物反吐出來,這樣勢必會延遲下一次的進食時間,減少應有的進食量,對變色蛇的生長極為不利,應人為地減少入場觀望次數或謝絕陌生人入場參觀。
毒素
大部分的水蛇都是有毒的只是它們都是後槽牙毒蛇它們的毒牙咬不到人所以一直人們認為水蛇沒有毒。水蛇大部分屬於游蛇科游蛇科是一種正在從無毒蛇向有毒蛇過渡的蛇科。變色蛇屬於水蛇中有毒的一種。它的毒素和海蛇的毒素是一樣的屬於神經性毒素,不過要小的多。 神經毒素是以神經系統為對象的全身性毒劑,其主要特徵是抑制神經系統功能,產生相應的中毒體徵和症狀,嚴重時可致命。神經性毒劑與常見的有機磷農藥屬同一類化合物,其中毒原理、臨床表現、防治原則和急救方法基本相似。雖然神經毒素通常稱為「神經毒氣」,但它們在常溫下是液態的。
保護
我們知道了野生動物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動物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它們通過食物鏈的關係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青草——蝗蟲——蛙(鼠)——蛇——鷹,這就是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如果人類無節制地捕獵野外的蛇,蛇就越來越少,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越來越猖獗,鼠害和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生態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捕殺野生動物在全世界都是嚴重的問題,據西方報章報導:世界各地的蛇毒交易將導致毒蛇在地球上滅絕。巴西全國各地的人都涌到米納斯州去捉蛇,也許不久的將來,蛇會成為只有在民間故事中才會提起的動物。
發現地點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宣布,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沼澤里發現了一種可以改變皮膚顏色的蛇。根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聲明,改變皮膚顏色在變色龍等爬行動物身上十分常見,但在蛇身上相當罕見。科學家目前尚不能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我把這條紅棕色的蛇放到沒有光的桶里,”爬行動物專家馬克·奧利亞說,“我幾分鐘後把它拿出來時,它幾乎通體都變成了白色。” 爬行動物改變皮膚顏色往往是為了偽裝自己,躲避捕食者,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條蛇為什麼會通體變為白色。
變色蛇
這種毒蛇大約半米長,在印度尼西亞所屬的Betung國際公園的濕地和沼澤林中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