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讀醫隨筆

《讀醫隨筆》是?>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學海

基本介紹

  • 書名:讀醫隨筆
  • 作者:(清)周學海
  • ISBN:9787509132463
  • 定價:18.00元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7-1
  • 開本:16開
原著,作者簡介,影響,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原著

卷一證治總論;卷二形氣、脈法類;卷三-四證治類,列各種病證證治;卷五方藥類,審辨藥物性味效用;卷六評釋類,為作者研讀古醫書的心得體會,有一定參考價值。現存清《周氏醫學叢書》本等。

作者簡介

周學海(1856—1906),字澄之,號健之,建德(今安徽東至縣)人,周馥之長子。
周學海幼時正值太平天國革命,因家居受到衝擊,父從戎在外,跟隨母親常往江西彭澤縣九都山中逃難,兵亂稍定,歸家已無完居,靠稠粥度日,背著小箱子到私塾讀書。1864年隨母被父接往金陵,補為縣學生員。光緒四年(1878)因祖母病重,又隨父母回鄉省親,周學海充任家庭塾師,教弟學銘、學熙課讀。
光緒十四年(1888)周氏三兄弟一同應試,周學海南下參加江南鄉試,周學銘與周學熙在北京應順天鄉試,三場考畢,周學熙榜上無名,周學銘中了順天副榜第七名,周學海南閣應試得中江南鄉試第29名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周學海、周學銘殿試同榜得中進士。周學海以內閣中書用,分發南河同知,未到任。遵父命回揚州,任河捕同知,負責江河防務、水利等事,因任職有功,提升道員,賞戴花鋪,加二且銜,後改浙江後補道。周學銘進士及弟,庶吉士後散館以知縣;四川省蓬溪縣任職,也提升道員後被授二品銜,改江西候補道,再署江西按察使,1904年因父任兩江總督,循例迴避,改任湖南候補道。
1906年5月,周學海病故於南京。

影響

周學海因體弱多病,一生中對仕途經濟比較淡薄,節儉律己少交遊,唯好讀書,尤喜潛心醫學,宗師張璐、葉天士。他的信條是“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為人治病,輒有奇效。1890年5月周學熙大病,久日高燒不退,學海診斷為盪,用驗方新編中成方煎藥服之,並囑其妻用黃酒等搓四肢,一夜之間,影發遍體,始得平安。他畢生校勘、評註、編撰醫學著作達32種,光緒十七年(1891),校勘出版《周氏醫學叢書》,全書共分初、二、三集。初集為周氏校刊的醫籍,多為宋、元所刊,世稱善本f二集為周氏撰著及評註書,三集除一種是校刊外,均為周氏撰著或評註。叢書所載臨床經驗及方法,在醫療實踐中效果顯著。

內容簡介

本書為清·周學海著。全書六卷,是作者匯集讀書、臨證之筆記整理而成,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脈法、運氣、方藥和臨床各種雜證的辨治等。該書為作者研讀古醫書的心得體會,論述精闢,頗有啟發意義,適合於中醫各科臨床醫師及在校師生參閱。
讀醫隨筆

圖書目錄

卷一 證治總論
氣血精神論
升降出人論
承制生化論
虛實補瀉論
卷二(上) 形氣類
三陰三陽名義一論六經、五臟不能強合
三陰三陽名義二直指本義起於分野,而廣引以明之
三陰三陽名義三論六經、六氣不能強合,又推論其餘意也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論
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
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氣能生血血能藏氣
卷二(下) 脈法類此卷是發《脈簡補義》未盡之餘義也
單診總按不同
浮沉起伏中途變易
脈不應病及脈平而死
脈中有線有吉有凶
脈有數道
止脈形勢吉凶辨
搖擺之脈有來去辨
躁脈有浮沉辨
實洪實散虛洪虛散四脈辨
濡弱二脈辨
牢脈本義
弦脈反為吉象說
浮脈反宜見於閉證說
浮脈反不宜發散說
數脈反不宜用清散說
浮緩反不如弦澀說
伏脈反因陽氣將伸說
代脈結脈反為陽氣將舒伏氣將發說
短脈余義
已死有脈復生無脈
胎怪脈鬼胎脈
伏濕沖氣脈
結氣伏熱脈辨
太素約旨彭用光書繁雜無緒,茲撮其要,撰為此篇,以備診家一法
卷三 證治類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不按<足喬>春不病溫義不同
燥濕同形同病
寒熱同形同病
陰盛陰虛脈證辨篇中所援諸論,並出張石頑《醫通》
瘟疫脈沉
血熱血乾
溫熱發斑其人反清附虛勞將死,其人反清
自齧狂走是氣血熱極非祟也
痰飲分治說繆仲淳、柯韻伯俱有此說,而未暢未確,今為伸其說如下
論咳嗽前人每以有聲無痰、有痰無聲細分咳嗽二字,今概不取。無聲即不得為咳嗽矣,且亦安能無痰?但多少、厚薄、難出易出有不同耳!
論喘附哮
傷寒傷風俱有戴陽附黃汗
痙厥癲癎奔豚
論髒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以桂枝湯先其時發汗則愈
藥對證而增劇
卷四 證治類
陰虛注夏陽虛注秋並陽虛注夏
論嚏
論嘔噦
驚躍
表里俱病治各不同
傷寒邪在陽經則脈浮在陰經則脈沉
少陽三禁辨
蟲脈蟲證
汗病
肺中伏風有專寒夾溫不同
寒濕下受直傷少陰變證多端搜治匪易
史載之論水氣凌心諸脈證
和解法說與《少陽三禁》篇參看
血痹瘧母合論
中風有陰虛陽虛兩大綱
虛勞損極有內因外因兩大綱
瘧疾肝體壞外證
富貴貧賤攻補異宜其說有辨
病後調補須兼散氣破血
病在腸胃三焦大氣流行空虛之部與淫溢惉滯經脈膜絡曲折深隱之部其治不同
身中腹中一股熱氣衝動者有虛實二因
五臟內傷外應見證
論痙不當以剛柔分虛實
……
卷五 方藥類
卷六 評釋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