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寫詩人讀《諸葛亮傳》後的感慨:贊述了諸葛亮由一個布農得遇知己薦舉,君臣相合,建功立業的事跡;進而聯繫歷史上崔瑗、管、鮑的故事,讚美了知人舉才的先賢;最後抒發了詩人自己熱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薦舉而施展抱負的願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1
漢道昔雲季2,群雄方戰爭。
霸圖3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4,臥龍5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6畝躬7自耕。
魚水三顧合8,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9,壯志吞鹹京10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11
余亦草間人12,頗懷拯物情。
晚途1314子玉15,華發同衰榮16
托意17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18,千載獨知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讀了諸葛亮傳後,寫下自己的感懷,贈給京兆府長安縣尉崔叔封兄弟。諸葛武侯,即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死後封為武侯。少府,縣尉,當時崔叔封任京兆府長安縣尉。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清河大房崔氏有叔封,乃同州刺史崔子源之子,或即此人。昆季,兄弟。
  2. 季:指末世。
  3. 霸圖:指統治天下的雄心。
  4. 赤伏:即赤伏符,迷信預卜凶吉的書。頹(tuí)運,倒霉的運氣。《後漢書·光武帝紀》載,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長安的時候,一個叫疆華的人自關中奉赤伏符來。赤伏符中預言劉秀命中注定要當皇帝。這裡是說劉備在與曹操、孫權爭雄中處於不利地位,正在這時得到了諸葛亮,好象命中注定要扭轉不利局面一樣。
  5. 臥龍:臥龍崗,在今河南南陽市境內。
  6. 隴(lǒng):田中高地。
  7. 躬(gōng):自身,親自。
  8. 魚水三顧合:《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曾感慨地說:“我得孔明象魚得水一樣”。三顧合,指劉備曾三次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顧合,融洽地會見,拜訪。
  9. 岷(mín):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屬蜀地。
  10. 吞鹹京:這裡指奪取曹魏政權的首都許昌。
  11.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在南的徐庶相信他的才智。
  12. 草間人:指不得志的人。
  13. 晚途:晚年生活的道路上。
  14. 值:這裡是指相逢。
  15. 子玉:東漢崔瑗的字,這裡借喻崔叔封。
  16. 衰榮: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這裡側重在榮。
  17. 托意:寄託全部的心意。
  18. 管與鮑(bào):即管仲與鮑叔牙,《史記·管晏列傳》載,管仲在年青時常和鮑叔牙知道管仲是個賢能的人。後來齊國的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鮑叔牙幫助小白,管仲幫助公子糾。結果小白得勝,就是齊桓公,而公子糾被殺,管仲被抓進監獄。這時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甘願做管仲的部下。

白話譯文

東漢末年,群雄紛起,龍爭虎鬥。
爭王圖霸之業未立,各自割據稱雄。
劉備像漢光武一樣一挽漢朝之頹運,得到了孔明這條“臥龍”的輔佐。
諸葛亮在南陽之時,親自躬耕於隴畝之中。
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臥龍崗茅廬,如魚之得水,叱吒風雲於天下。
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劉備立國,其凌雲攻志,直吞鹹京。
諸葛亮未顯達之時,是誰對他最為讚許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個布衣之士,胸懷報國憂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這樣的朋友,華發之際同衰共榮。
我們都是寄意於經國濟民,結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讓我們的友誼像管仲和樂毅一樣在歷史上千載傳名。

創作背景

此詩以諸葛亮自比,而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似有肯求援引之意,當作於開元間未達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一二句描繪出一幅昔日漢代末世群雄紛紛而起、互相爭戰奪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發生的起因和背景,“昔雲”、“季”、“群雄”、“戰爭”,喧染出戰爭氣氛,仿佛讓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寫昔日漢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據、稱霸天下目標未成,交代群雄割據的格局,側面襯托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贊述了諸葛亮由一個布農得遇知己薦舉,君臣相合,建功立業的事跡。喻指諸葛亮起於隴畝之中,隱居草野不得志。劉備三顧茅廬後得到諸葛亮輔佐,使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三國鼎立的新局面。
十一十二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明寫只有崔州平能夠了解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實則暗喻只有崔叔封才了解詩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寫詩人自稱胸懷報國憂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詩人意在通過與諸葛亮自比,寫自己和當年的諸葛亮一樣,身在草野,但胸懷治理天下的大志。
十五十六句寫詩人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華發之際同衰共榮,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寫詩人與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誼,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宛如諸葛亮一樣可以施展才華,“壯志吞鹹京”的政治抱負。
末兩句借用管、鮑的典故,側面讚美了知人舉才的先賢,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詩人,期待詩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也要象管、鮑一樣,可以千載留名,抒發了詩人熱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薦舉而施展抱負的願望。
詩人被迫離開長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但詩人並沒有就此消極下去。在此詩里,詩人熱烈讚揚了諸葛亮,對於劉備與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業,表示衷心的嚮往。詩人在不少詩里提到諸葛亮。詩人羨慕諸葛亮起於隴畝而身至宰輔,受到君主的重用;詩人景仰諸葛亮改革現實,治理社會的作為;詩人讚賞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而這一切,又都是和詩人自己的處境,自己改革社會的進步要求聯繫在一起的。詩人在詩中明確表示自己同樣有諸葛亮那樣的胸襟和政治抱負,因而也希望像諸葛亮“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那樣,得到君主的知遇,乾一番經時濟世的大事業。詩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崔少府能夠象崔州平了解諸葛亮那樣了解他,如果有機會,就象鮑叔牙推薦管仲那樣推薦自己。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經濟”,立志改革現實,治理社會一直是詩人的思想主流。

名家點評

南宋詩論家嚴羽云:贈人適以自贈,見任達,然有望而無怨,亦見溫厚。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