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書
- 作者:李傳德
- 創作年代:當代
- 創作時間:1995年
- 作品體裁:五言詩
- 作品登記號:魯作登字-2024-A-00384017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鑑賞、記憶,學習知識的行為。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可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拓展自己的視野。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
《讀書》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宣稱自己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當官,而是為了平民百姓。全詩反映了作者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的情況,又表明了作者學習是為平民百姓而並無他求的可貴精神。全詩語言不加雕飾,娓娓道來。作品原文 讀書 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
《讀書》是當代著名文化學者李傳德先生於1995年創作的一首勵志勤學的五言詩作。作品原文 晝讀書百篇,深更細細思;會通識所學,踐行出真知。簡析 這首五言《讀書》詩教育人們做學問首先一定要勤奮自律,珍惜每一天的寶貴時間去認真學習慎密思考,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到以後要與自己的思想相融相合於一體,這樣才算是...
《古人談讀書》是二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論語》、《訓學齋規》兩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原文 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
讀書成語是指有關於讀書典故的成語。解釋 相關典故 懸樑刺股 懸樑的故事發生在楚國一位名叫孫敬的賢士,到洛陽求學,為了勤於學習, 怕受睡眠困擾,因而把頭髮綁住懸於樑上,如果讀書疲累,眼睛一合上,頭低下 來,那懸在樑上的頭髮一拉,必定痛得醒過來,而後他苦讀有成。 刺股的故事發生在戰國蘇秦身上。他在...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是新時代社會風尚,發生時間為2023年4月,發生地點是北京書市。2023年4月 ,2023北京書市 ,集中開展以促進全民閱讀為主題的精彩文化活動。
讀書三到,漢語成語,拼音是dú shū sān dào,意思是形容讀書十分認真。出自《訓學齋規》。成語出處 南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
《讀書》創刊於1979年,是一本以書為中心的思想文化評論雜誌。《讀書》關注書里書外的人和事,探討大書小書涉及的社會文化問題,推介不同知識領域的獨立思考,展示各種聲音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向以引領思潮為己任,是中國三十年來思想文化變遷的見證者。2018年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期刊簡介 讀書創刊...
讀書無用論是一種否定知識與學習的社會思潮。“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推行極“左”路線,宣稱“知識越多越反動”,把學者、專家等許多知識分子誣為“反動學術權威”,把成績優秀的學生誣為“走白專道路”;貶低知識,摧殘知識分子;同時,廢除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導致社會普遍輕視知識,不尊重知識分子,...
會讀書:顧名思義,指的是有一套讀書的方法方式,意指從書中讀出來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另有歌曲《會讀書》,是林俊傑第一張音樂專輯《樂行者》中的第二首歌曲,由俊傑作曲、張思爾作詞,2003年4月4日華宇唱片公司發行。善讀人物 培根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認為:...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著作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由西班牙轉交方案給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
讀書的名人名言: 蒐集了古今中外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近百條,如“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等等。前言 讀書的名人名言: 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
《讀書與閱世》是學者劉振凱發表於中國作家網上的一篇讀書隨筆。內容摘要 劉振凱在文中寫道:書籍是精神得以永存的一種物質。書籍承載著文明。書籍是人世滄桑的記錄。書籍,是愛的家園,心靈的憩園,美的方舟。他認為,好書總是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好書會成為我們的人生參謀,每一本好書都是一個美好的靈魂在私語...
《王冕讀書》是元末明初文學家宋濂所作的一篇文章,出處《宋學士文集 王冕傳》。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書是人類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好朋友;讀書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好的讀書名言,促進學習的進步,知識的掌握,避免走彎路,利於成功。作品簡介 讀書名言屬於適合任何人群進行讀書規律指導的心得體會,原創人多為歷代著名的成功人士或名人,對後人具有積極的影響。讀書名言具備精練、簡潔、目的明確等特點。好的...
《讀書》打破原有一對一、二對一訪談的形式和陽春白雪的表現風格,加入文化資訊、新書瀏覽、深度閱讀、書店風景、閱讀達人等全新內容,從關注名家、名作中跳出來,用書庫資源解讀社會熱點,用書海信息勾勒人生百態,並且每期加入好書推薦、百姓明星口袋書、各大書店網站書價對比等貼近百姓、貼近民生的服務資訊,是一檔...
《讀書》,是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1933年9月創作的一篇散文隨筆,收錄於代表文集《緣緣堂隨筆》中。(名片配圖為豐子愷漫畫作品)作品原文 《中學生》雜誌社出了一個關於“書”的題目來,命我寫一篇隨筆。倘要隨我的筆寫出,我新近到杭州去醫眼疾,獨游西湖,看了西湖上的字略有所感,讓我先寫些關於字的話吧。...
《讀書苦樂》是現代文學家楊絳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楊絳散文》。作品原文 讀書苦樂 讀書鑽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 如果他生於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麼“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 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
讀書百遍,漢語成語,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是指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熟讀後,自然會領會其中的道理。成語解釋 指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熟讀後,自然會領會其中的道理。作定語、分句;指導人讀書。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
閉戶讀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ì hù dú shū,意思是關起門來在家裡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後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成語示例 《隋書·盧思道傳》:“思道讀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閉...
朱子讀書法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學生匯集他的訓導概括歸納出來的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共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六條均反映了讀書學習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具有深刻的借鑑價值。朱子讀書法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讀書法,集古代讀書法之大成,值得認真研究和參考。人物介紹 ...
看書是指第二對腦神經在工作,兩眼直視書本內容,全神貫注,通過視神經將書本內容傳遞給腦中杻。本義 一.解釋 讀音:kànshū 英譯:[read] 讀書 同義詞:讀書、閱覽書、學書、閱讀 釋義:一個人拿著書在桌上認真地閱讀,思考與書在一起了。二.看書速度 一般人的正常閱讀速度是200字/分,但受過快速閱讀訓練...
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由此可見,我們常說的閱讀,主要是指人文方面的內容。個人的氣質、品位,便取決於這種閱讀。一個技術性的人才,如果沒有專業之外的人文閱讀,很難說他具有多高的文化修養與品位 閱讀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