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藝術

讀書的藝術

《讀書的藝術》是杜成凡先生所著的文學作品集,是作者常年讀書的筆記、資料及有關讀書講座的匯集,該書共分為“大師談讀書”、“讀書的意義”、“讀書的方法”、“讀書的經驗”、“讀書的感悟”、“讀書的學問”、“關於讀書學習的幾個問題”、“名家談讀書”共八編。該書集於2013年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讀書的藝術
  • 作者:《博覽群書》雜誌 選編
  • ISBN:7801950410
  • 定價:25 元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5-1
雜誌 選編,概述,圖書信息,內容提要,目錄,杜成凡著,圖書簡介,大師談讀書,作者簡介,基本信息,出版社簡介,

雜誌 選編

概述

《博覽群書》雜誌選編《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什麼》2005年5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該書分讀書的方法、讀書的經驗、讀書的情趣、一種新境界4部分。

圖書信息

書名: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什麼
作者:《博覽群書》雜誌 選編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7801950410
字數:280000
印次:1
版次:2
紙張:膠版紙
定價:25 元

內容提要

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他在自己這個身體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
讀書的藝術
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裡去。書本里所敘述的事情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裡去的讀物。
“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編輯推薦
最珍惜書籍的人本身就是最聰明的人。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美國)
首先要讀最好的書,以免來不及將它們讀完。
——亨利·大衛·梭羅(美國)
閱讀將使我們與偉大的人物為伍,生活於對崇高的思想的渴望之中,並且在每一次困惑中都會被高貴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
——伯特蘭·羅素(英國)
當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他所寓居的身體便成為了他行動的牢籠,他驚奇而惶恐地打量著周圍,一點一點地感知著這個世界和他自己。如果說“閱讀”不僅僅是指對書本的狹義閱讀,而是對整個周邊世界的廣義閱讀,那么恐怕還是書本的閱讀更為有效。今天人們都習慣從網路、電視上獲取信息,但這些絕大多數只是信息而已,是不加挑選的知識的碎片,一股腦兒地涌到你面前.但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當然是值得閱讀的書),我們立刻會被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地。在這個不同的世界裡,我們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相見與他們交談、爭辯,感受著他們和我們共同的悲苦和歡喜。因此,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是自由而幸福的人。

目錄

第一部分 讀書的方法
魯 迅 讀書的方法
附:魯迅推薦的寫中國人的兩種書
夏丏尊 閱讀什麼和怎樣閱讀
胡 適 讀書
附:一個實在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鄒韜奮 略談讀書的方法
朱光潛 談讀書
附: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
王 力 談談怎樣讀書
張其昀 讀書方法
賀 麟 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
錢歌川 讀書的習慣
謬沫沙 我的讀書方法
吳 晗 談讀書
鄧 拓 有書趕快讀
金克木 談讀書和“格式塔”
培 根 談讀書
阿若德·貝內特 嚴肅的讀物
第二部分 讀書的經驗
蔡元培 我的讀書經驗
陳 垣 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
周作人 我學國文的經驗
郭沫若 我的讀書經驗
附:郭沫若推薦的中國古代重要著作選目
馮友蘭 我的讀書經驗
茅 盾 愛讀的書
附:世界名著導讀書目
孫福熙 我的不讀書的經驗
豐子愷 我的苦學經驗
……
第三部分 讀書的情趣
第四部分 一種新境界
附錄
一、近20年中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20本書
二、改變世界的16本書
三、改變美國的25本書
四、世界最偉大的30份文獻

杜成凡著

圖書簡介

讀書是人生的必修課,是人生的必要勞動,也是人生的必須經歷。但客觀地講,在現實生活中,讀書的人不少,用心讀書的人不多,真正會讀書、善讀書的人就更少。不客氣地說,有相當多的人,一是不怎么讀書,二是也不會讀書。面對這一現狀,筆者懷著一種焦慮的心情,用兩年多的時間,選編了這本專題研究、探討、論述有關讀書的文字。其目的,就是為熱愛讀書的社會同仁、志士,特別是中、青年幹部,大、中學生提供一個學會讀書的讀本,供閱讀者,從偉人、大師那裡學習讀書,認識讀書的意義,掌握讀書的方法,領悟讀書的道理,達到提高自覺讀書的能力。
讀書的藝術

大師談讀書

一、蔡元培談讀書
蔡元培( 1868-1940),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早年為進士,翰林院編修,後又赴德留學。曾任中國教育會會長。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等職。著有《蔡元培選集》等。
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然而我也沒有什麼成就,這是讀書不得法的緣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寫出來,可以為前車之鑑。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專心。我初讀書的時候,讀的都是舊書,不外乎考據詞章兩類。我的嗜好,在考據方面,是偏於詁訓及哲理的,對於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煩的;在詞章上,是偏於散文的,對於駢文及詩詞,是不大熱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為恥,種種都讀,並且算學書也讀,醫學書也讀,都沒有讀通。所以我曾經想編一部說文聲系義證,又想編一本公羊春秋大義,都沒有成書。所為文辭,不但駢文詩詞,沒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歲以後我始學德文,後來又學法文,我都沒有好好兒做那記生字練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剝看書,所以至今不能寫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說。在德國進大學聽講以後,哲學史、文學史、文明史、心理學、美學、美術史、民族學統統去聽,那時候這幾類的參考書,也就亂讀起來了。後來雖勉自收縮,以美學與美術史為主,輔為民族學,然而他類的書終不能割愛、所以想譯一本美學,想編一部比較的民族學,也都沒有成書。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動筆。我的讀書,本來抱一種利己主義,就是書裡面的短處,我不大去搜尋它,我正注意於我所認為有用的或可愛的材料。這本來不算壞,但是我的壞處,就是我雖讀的時候注意於這幾點,但往往為速讀起見,無暇把這幾點摘抄出來,或在書上做一點特別的記號,若是有時候想起來,除了德文書檢目特詳,尚易檢尋外,其他的書,幾乎不容易尋到了。我國現雖有人編“索引”、“引得”等等,專門的辭典,也逐漸增加,尋檢自然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點,普通的檢目,斷不能如自己記別的方便。我嘗見胡適之先生有一個時期,出門時常常攜一兩本線裝書,在舟車上或其他場合忙裡偷閒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作記號。我想他回家後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續。我記得有一部筆記,說王漁洋讀書時,遇到新雋的典故或詞句。就用紙條抄出,貼在書齋壁上,時時覽讀,熟了就揭去,換上新得的,所以他記得很多。這雖是文學上的把戲,但科學上何嘗不可以仿呢?我因從來懶得動筆,所以沒有成就。
我的讀書的短處,我已經經驗了許多的不方便,特地寫出來望讀者鑒於我的短處,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
二、吳晗談讀書
吳晗( 1909-1969),史學家。清華大學畢業以後,曾在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對明史的研究尤有成就。著有《朱元璋傳》、《史事與人物》等。
經常有些青年人,也有些中年人,其中有學生、教師,也有編輯工作者等等,他們提出問題,怎樣做才能讀好書,作好學術研究工作?特別是當前各個高等學校學生都在奮發讀書的氣氛中,這個問題也就顯得很突出。
要具體地談各個學科、各個年級的學生該讀什麼書,或者研究什麼題目,該讀什麼書,這是各個教研組和研究導師所應該答覆的。這裡只能談一點基本的經驗。
首先是方法問題,有老話說,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尋章摘句式的,讀得很細心,鑽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為了一個字,有的經師寫了多少萬字的研究論文。其缺點是見樹木而不見森林,揀了芝麻、綠豆卻丟了西瓜,對所讀書的主要觀點、思想卻忽略了。另—種是觀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這種人讀書抓住了書里的主要東西,吸收了並豐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尋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經對這兩種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說前一種人擁有一層子散錢,卻缺少一根繩子把錢拴起來。後一種呢,恰好相反,縣有一根繩子,缺少拴的錢。用現代的話說,這根繩子就是一條紅線。這兩種方法都有所偏,正確的方法是把兩種統一起來,對個別的關鍵性的章節、詞句要深入鑽研,同時也必須領會書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觀點、立場,既要有數量極多的錢,也要有一條色彩鮮明的繩子。
在學習理論的時候,還必須聯繫實際,才能學得深,學得透。
其次是先後問題,先讀什麼,後讀什麼。是先讀基礎的書呢,還是先讀專業的書昵?例如學習中國歷史,是先學好中國通史,還是先學斷代史或專門史呢?有不少人在這個問題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後次序顛倒了,不善於讀書。其實道理極簡單,要修一所房子,不打好基礎,這房子怎么蓋呢?你能把高樓大廈建築在沙灘上嗎?因此,要讀好書,必須先打好基礎,讀好了基礎書,才能在這基礎上作個別問題的鑽研,基礎要求廣,鑽研則要求深,廣和深也是統一的,只有廣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更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是有道理的。有的書必須多讀,特別是學習古典文學,那些範文最好是能夠讀到可以背誦的程度。除了多讀之外,還得多抄,把重點、關鍵性的詞句抄下來,時時翻閱,這樣便可以記得牢靠,成為自己的東西了。多讀多抄,這個“二多”是必須保證的。
第三是工具問題,認識了字並不等於完全了解這個那個名詞的具體意義,有些專閂術語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具有不同的意義,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容易理解的。解決的方法是善於利用工具書,也以學習歷史作例,不懂得使用《辭源》、歷史人名辭典、歷史地名辭典、歷史地圖、歷史年表和歷史目錄學,在研究歷史科學的康莊大道上,也還是寸步難行的。
要多讀書,用功讀書,但是還得善於讀書。

作者簡介

杜成凡,陝西子洲縣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一九七〇年七月走上工作崗位,在榆林市、縣黨政機關就職36年,曾任榆林市體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現任榆林市體改研究會會長、榆林市決策諮詢委員。兼任國家體改研究會理事、陝西省發展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員。
2005年離崗,潛心讀書、寫作,做人文講座。著有《閱讀人生》、《品讀生活》、《讀書的學問》 (均為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讀書的藝術》、《讀書與思考》(均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講座有“關於做人的學問”、“關於生活的學問”、“構建和諧家庭的思考”、 “關於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關於機關幹部道德作風建設的思考”、“關於讀書學習的幾個問題”、“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企業家”、“關於精神財富的思考”。
讀書思考之餘,喜好弈棋、交友、旅行。

基本信息

作 者: 杜成凡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 涵
封面設計:翟 競
印 刷: 中煤地西安地圖制印有限公司
開 本: 787×1092mm1/16
字 數: 143千字
印 張: 13.25
版 次: 2013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36.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