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生活》是在共產黨領導的"左聯"和"社聯"的革命文化工作者的影響和推動下,由李公朴等愛國人士於20世紀30年代創辦的進步刊物·<讀書生活>中別具特色的欄目內容,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讀書生活》
- 作者:李公僕主編
- 類別:民國期刊
- 語種:漢語
- 出版社:上海雜誌公司
- 開本:16
- 出版時間:1935年
- 裝幀:平裝
簡介
創辦背景
李公朴和許多愛國民主人士一樣,在焦急、苦悶、彷徨中尋求著抗日救亡的道路。 他和高士其在南京籌辦《全球通訊社》,準備把歐美留學生聯合起來,報導各國新聞,但由於當局的種種限制,未能辦成。又與南京文化界知名人士發起組織中國國際合作協會,聯絡各國文化界人士,呼籲國際社會制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參加上海廢止內戰大同盟成立大會,報告出席國際和平大會情況,呼籲停止內戰,團結禦敵。1932年春天,李公朴又在上海與鄒韜奮、胡愈之、戈公振、杜重遠、畢雲程等發動籌辦《生活日報》,國民黨政府百般刁難,出版後被迫停刊。“所以我當時有了新啟蒙運動的概念,而且預備做一點啟蒙工作的時候——團結全國各黨各派的力量,共赴國難,為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而奮鬥到底——也就是解決與自己有同樣痛苦——只有學習脫離生活的責任,為自己的主要目標之一了”,他在以後回憶剛回國時的思想時這樣寫道。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在外患內憂中身受其苦的社會底層的人民民眾,要“使他們能得到一點讀書機會,灌輸他們以種種常識,以增進其生活技能和對社會服務的效率。”
申報流通圖書館隸屬於申報館,購置各種進步的和社會生活中實用的書刊,面向上海廣大學徒、店員、工人、職員和青年學生。其內部設總務、編審、流通、讀者指導四部,李公朴任館長。尤其是讀者指導編著自學入門、讀書問答等指導刊物,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明示各學科的書目、研究方法和要籍提要,使讀者能有目的的有系統地按照需要開展讀書活動。
報館創辦流通圖書館,並面對社會廣大民眾,這是一個創舉。它在形式上雖與其它公立私立圖書館沒有多大區別,但在組織、內容和性質上有其顯殊特點。李公朴創辦的流通圖書館,是站在教育的立場上,用新教育觀點對讀者進行思想和業務知識教育,使圖書館“教育化”。同時流通圖書館不像學校和其它圖書館那樣,僅僅是研究和讀書的場所,而是使圖書館“學校化”了,不僅借書給人看,而且指導人讀書,幫助人讀書,告訴人在空前的國難時代,應該讀些什麼收,必須讀些什麼書。這“教育化”、“學校化”的工作,李公朴是通過讀者指導部與廣大讀者的聯繫來完成的。流通圖書館每天要收到四十五封讀者的來信,反映各自在思想、讀書、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苦悶”,李公朴聘請艾思奇、廖庶謙、夏征農、柳湜等民主進步人士給予讀者解答,對來信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李公朴還在《申報》辟《讀書問答》欄目,每日給予公開答覆。
李公朴對社會和讀者負有強烈的使命和責任感。只有發現一個讀者一個月不來借書,圖書館就會寫信問他為什麼不來借書,在讀書、生活遇到了什麼困難。流通圖書館成了廣大讀者最知心的朋友。至1936年底李公朴被捕止,流通圖書館藏書由兩千多冊增加至三萬多冊,擁有讀者兩萬多人。
1933年前後,國民黨當局為了加緊推行獨裁賣國政策,對進步文化的“圍剿”達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們唆使特務、流氓搗毀進步書店,搜捕殺害進步文化人士,禁止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著作和所有進步書籍出版。由史量才領導的《申報》,堅持抗日救國立場,爭取政治民主,反對專制主義,引起了蔣介石的不安和仇恨。 1934年11月,史量才在杭州調養胃病後返回上海,當車子行駛到浙江海鹽縣境內時,被戴笠布置的特務殺害。國民黨的文化特務也滲進了申報館內時。申報在高壓政策下被迫轉向,由黎烈文主編、經常登載魯迅、沈雁冰文章的副刊《自由談》和由李公朴主編的《讀書問答》欄目也不得不停刊。李公朴有計畫地從申報館撤退了進步文化人(不少是共產黨員),另創《讀書生活》半月刊,繼續普及文化知識,宣傳進步思想,從事救亡工作。1936年4月,由於積累的材料越來越多,正式創辦了《讀書生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