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奏,讀音是yì zòu,漢語辭彙,意思是討論後將處理意見向皇帝奏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奏
- 拼音:yì zòu
- 注音:ㄧˋ ㄗㄡˋ
- 解釋:討論後將處理意見向皇帝奏聞
議奏,讀音是yì zòu,漢語辭彙,意思是討論後將處理意見向皇帝奏聞。
議奏,讀音是yì zòu,漢語辭彙,意思是討論後將處理意見向皇帝奏聞。解釋 謂討論後將處理意見向皇帝奏聞。出處 《漢書·宣帝紀》:“﹝ 孝武皇帝 ﹞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其議奏。”《魏書·元孝友傳》:“詔付有...
源賴朝在鎌倉建立起自己的武家政權後,為了得到朝廷支持,遂於1185(文治1)年推舉親幕公卿11人並為他們設立該職位,其職責是合議重要政務。源賴朝在鎌倉建立起自己的武家政權後,為了得到朝廷支持,遂於1185(文治1)年推舉親幕公卿...
夫陰陽之氣,相扶而行,發動用事,各有時節。若不當其時,則物隨而傷。王者雖質文不同,而茲道無變,四時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據皆夏之時也。其變者,唯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已。夫陰陽之...
定朔請從李淳風議奏 伏見李淳風表稱: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勘得今歲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欲苟異張胄元法,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用乖天正。又南宮子明、薛頤等並云:子初及半,日月未離。淳風子午之...
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燕王者,可皆上平。(案,此當有誤,《通典》作「皆雲上」字,亦當疑。)其非宗廟助祭之事,皆不得稱王名,奏事、上書、文書及吏民皆不稱觸王諱,以彰殊禮,加於群後。上遵正典尊祖之制,...
皇太后喪服議奏 案故事:中書門下翰林學士在朝文武百官內諸司使供奉官已下,從成服三日。每日赴長壽宮朝臨,自後不臨。其服以日易月,三十日除。至小祥合釋服。每至月朔、月望、小祥、大祥釋服日,未除服者縗服臨。已除服...
祖己 以為遠人將有來者,說《尚書》家謂雉凶,議駁不同。”《光緒政要》:“﹝二年,﹞特派 胡瑞瀾 提訊。嗣據該侍郎仍照原擬具奏,經刑部以情節岐異議駁。”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否則交部議奏時,我必議駁。”
石渠講論的奏疏經過匯集,輯成《石渠議奏》一書。又名《石渠論》。所輯奏議共一百五十五篇,今俱佚。唐杜佑的《通典》中保存有若干片斷。經過這次會議,博士員中《易》增立“梁丘”,《書》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
陛下無十室之資,奮振於匹夫,除殘去賊,興復祖宗,集就天下,海內治平,夷狄慕義,功德盛於高宗、武王。宜封禪為百姓祈福,親定刻石紀號文,太常奏儀制。(《續漢·祭祀志上》注引《東觀書》,「博士充等議奏」)
嘉靖二十七年(1547年)正月初六,兵部將此前商議好的方案上奏給皇帝。明世宗收到後,表達了對復套一事能否成功的懷疑。首輔夏言不敢決斷,請求上命。皇帝把之前的條議刊印下發兵部,命大臣們進一步討論。嚴嵩見皇帝不再支持復套,...
得旨交會議政務處議奏,該處復奏都察院為獨立衙門,不可輕議更張。寶忠此議未被採納。或視其人素能直正建言,稱道他“立朝謇謇諤諤,持大體,遇事敢言,無少隱諱” 。歷史評價 寶忠有吸食鴉片積習,朝命嚴飭戒斷,三十四年...
是吾憂也。”(《後漢書·章帝紀》)乃詔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
交議檔 檔冊名。清代軍機處檔冊,其內容是記載奉朱批交各衙門議奏之折件目錄,並按件註明交某部議奏之批旨, 已辦者上蓋木戳“議覆”二字。
鄉議是中國古代基層行政組織鄉的主要職能之一。始於西周,盛行於秦漢。鄉官們的評議奏折對朝宮的升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漢宣帝寸,京兆尹王尊治績卓著,受到鄉三老公乘興等人的稱讚,並書奏皇帝。王尊因此受到宣帝器重。封建時代的...
著王文韶、張之洞、盛宣懷悉心核議,究竟官設銀行利弊若何,徹始徹終,詳細議奏。並將該御史所奏,逐條聲復,以憑核辦。另片奏盧漢鐵路息借洋款,國家不宜代商作保等語。昨據王文韶等會奏籌辦幹路,請飭發準借官款,現尚未據戶部...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中所錄《尚書》類有議奏四十二篇,《禮》類有議奏三十八篇,《春秋》類有議奏三十九篇,《論語》類有議奏十八篇等,這些“議奏”,均屬石渠論,不屬本篇所說的奏、議,故曰“闕而不纂”。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