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譯師
- 拼音:yì shī
- 注音:ㄧˋ ㄕㄧ
- 解釋:翻譯佛經的僧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佛書初來,首有《遺教經》、《四十二章》、《楞伽經》,譯師 漢人,故文亦簡古。”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
漢傳佛教四大譯師,指漢傳佛教歷史上的四位在翻譯方面貢獻最大的翻譯家:玄奘、鳩摩羅什、真諦、不空 。其中尤以玄奘、鳩摩羅什最為著名。...
熱譯師,全名“熱羅·多吉扎”,又稱“熱羅雜瓦”,簡稱“熱羅”,是藏傳佛教偉大的佛學家、高僧、大成就者,享年182歲,被稱為藏傳佛教史上“威力無比的神通王”。...
巴日譯師(BariLotsawa),11世紀到12世紀藏傳佛教薩迦派人物。仁欽扎出生於康區地方,幼年時到印度學法,翻譯事續及五護等一百餘種。...
管譯師·薰努貝,中國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歷史學家。後藏達納普地方(今西藏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境內)人,出身於吐蕃貴族管氏家族。從噶舉派僧人出家後習佛典和梵文,為...
吐蕃譯師毗盧遮那大師事跡 編輯 毗盧遮那從印度回到桑耶寺以後,就遭到兩派人的反對,一派是寺里的印度僧人。因為住在桑耶寺的印僧主要是學顯宗的。寺院堪布寂護是學...
小譯師查久喜饒,吐蕃佛教後宏期譯師。又名俄列巴喜饒或列巴喜饒。因其聲望功德僅次於大譯師仁欽桑布,故稱小譯師。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與其他26名少年赴...
鄂洛譯師師徒,中國藏傳佛教譯師鄂洛·雷必喜饒(rngog-lo-legs-pavi-shes-rab)與鄂洛·羅丹喜饒(rngog-lo-blo-ldan-shes-rab)叔侄兩人之合稱。2 ...
《18世紀班禪喇嘛源流——桂譯師唐卡》是清代畫家所創作的一幅畫。...... 《18世紀班禪喇嘛源流——桂譯師唐卡》是清代畫家所創作的一幅畫。中文名 18世紀班禪...
地婆訶羅(約),華言日照,武周時譯師之一,中印度人。宋《高僧傳》卷二《地婆訶羅傳》說他"洞明八藏,博曉五明",由此可見其知識淵博,學通內外。...
《熱譯師傳》,藏傳佛教傳記。熱·益西桑格著。熱譯師(1016—1128),名多吉扎,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初年的著名譯師,前後兩次雲遊尼泊爾、印度等地,拜高僧名師學法,...
敏珠林大譯師達瑪師利,藏傳佛教寧瑪派僧人,學者。生於西藏扎囊縣達吉曲林地方。寧瑪派主寺之一敏珠林寺創建者帝日達嶺巴(gter-bdag-glin-pa)之弟。十三歲受...
並規定了翻譯佛經的三條原則、四種方法和注意事項,對佛的名號等進行詳細解釋,並對般若十度等宗教名詞進行了詳略不同的多種解釋,由堪布和譯師們審定,由贊普批准...
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亦譯林親桑坡、仁欽桑波、仁欽藏卜,或稱‘寶賢譯師’。生於阿里古格的恰汪熱那(gu-ge'i-sa'i-char snyung-vam-ratna)。十三...
的大翻譯家之一,他在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初期階段,翻譯了不少重要新密續,為藏傳佛教新密續的建立,作出過巨大貢獻故在藏傳佛教史書中一般稱其為卓彌譯師。尤其是卓...
噶舉派(白教)形成於藏傳佛教“後弘期”,是由瑪爾巴譯師開創。噶舉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語“噶舉”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語,而“舉”字則意為傳承。...
第二部分為描述各教派歷史及傳承,包括舊譯密乘(寧瑪派),大譯師瑪爾巴及著名的噶舉派,新密乘及其隨來的《道果》等法類(薩迦派),阿底峽尊者及其傳承(噶當派),...
1042年,在尼泊爾王與大臣貴族及由藏地前來迎請的譯師們的簇擁護送下,阿底峽尊者終於進入了阿里,受到民眾熱烈的歡迎。一個月後至托林寺,會見了阿里國王絳曲沃。...
譯師嘉華巴支早歲已被蓮師認定為印度大班智達之轉世,發願降生藏土,以翻譯傳播佛法。生於拉薩以北之啤布,為寂護訓練顯教七菩薩之一,亦為桑耶寺三大譯師之一。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