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解文,男,1950年11月5日生,湖南嶽陽人。 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院中文系,分配至原岳陽師專中文系工作。在從教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主講過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當代學術史、中學語文教學論、大學語文等多門課程,其所講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多次被評為學校優質課,2004至2006年連續三年獲得學院課堂教學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解文
-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5日
- 性別:男
- 籍貫:湖南嶽陽人
簡介,科研成果目錄,著作,論文,
簡介
履任: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院中文系,分配至原岳陽師專中文系工作。在從教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主講過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當代學術史、中學語文教學論、大學語文等多門課程,其所講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多次被評為學校優質課,2004至2006年連續三年獲得學院課堂教學優秀獎。譚解文曾先後擔任岳陽師專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系總支書記、系主任,岳陽師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旅遊系系主任兼總支書記,湖南理工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學生遍於省內外。
在教學之餘,譚解文潛心於學術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兩部,參與撰寫文學史等各類著作5部,在國家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有一批文章被《新華文摘》、《文摘報》和《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有影響的刊物轉載或摘要。前期主要研究方向為新時期小說,曾在《當代作家評論》、《當代文壇》、《文藝爭鳴》、《求索》、《博覽群書》、《理論與創作》、《社會科學戰線》、《中國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有影響的論文。著作《呼喚現實主義》是這一時期成果的體現。90年代末開始,譚解文將主要精力轉向文革文學和當代學術史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著作《文壇文革十年史略》較為完整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文藝界的狀況,記述了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文學家的慘痛遭遇,分析了文革期間出現的各種文藝思潮和創作現象,是一本系統地展示十年文革期間文壇歷史的著作,填補了國內文革研究的某些空白。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文藝批評家陳美蘭先生稱該書“在同類著作中顯示出其特有的價值”,“不僅幫助人們將這場災難的個人記憶擴展成為一種全面的歷史記憶,也為後人將這段‘原始的歷史’通過反思和自省提升為‘哲學的歷史’提供了可能。”譚解文有關文革文學研究的一組論文先後在《文藝報》、《文藝理論與批評》、《文學自由談》、《當代文壇》、《湘潭大學學報》、《雲夢學刊》、《韻文學刊》等報刊上發表,從不同的側面對文革文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思考,構成了關於“文革文學”研究的一個比較完整的論文系列。論文《三十年來是與非——“樣板戲”三十周年祭》在《文藝理論與批評》上發表後,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戲劇戲曲研究》全文複印,《新華文摘》1999年11期摘要,並被多家網站採用,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文學自由談》2001年3期和5期上發表了一組文章,就上述系列論文展開討論,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在當代學術史研究方面,譚解文側重於十七年時期的一些專題研究,其中有關郭沫若的一組研究文章,對學術界有關郭沫若的爭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反響,《文摘報》曾將論點予以摘要。
科研成果目錄
著作
(一)專著
1、《文壇文革十年史略》,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呼喚現實主義》,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版
(二)參編作品
3、《中國新文學簡史》第三章四、五、六節,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4、《新中國文學史》第十一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
5、《新中國文學》第九章一、二、三節,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版
6、《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遍第六章一、二節,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版
7、《中國歷代文學精華譯註》上冊“庾信詩”506-508頁,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8、《中國散文鑑賞文庫》(古代卷):孟子《齊桓晉文之事》66頁、夏侯湛《東方朔畫贊》375頁、楊炫之《洛陽伽藍記》528頁、歐陽修《答吳充秀才書》772頁,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9、《教育文藝作品賞析》:《想起那一年》229頁、《遍地黃金》259頁、《瓦片》267頁、《從羅丹得到的啟示》408頁、《黑幫上的解剖圖》421頁、《最好的介紹性》422頁、《想像和拼湊》424頁,華夏文藝出版社1996年7月版
10、《岳陽文學作品精選》(散文詩歌評論卷),(《三十年來是與非》611頁)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10月
11、《新世紀文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年8月
12、《當代學術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
論文
(一)1985-1998年
1、《要引導學生老老實實讀書》,《中學語文》1985年2期(武漢)
2、《淺談中學語文課的問答教學》,《岳陽師專報》1985年4期
3、《幻造的沙漠中的綠洲——關於〈綠化樹〉的思考》,《岳陽師專學報》1985年3期
4、《人生識字糊塗始》,《朋友》(又名《主人翁》)1985年1期
5、《遠山裡有一支歌——評彭見明創作的現實主義追求》,《當代作家評論》1986年4期
6、《葉公的冤案》《湖南文化報》1986年12月25日3版
7、《宗璞對西方現代派的現實主義改造》,《雲夢學刊》1987年1期
8、《傳統文化與文學尋根——與李書磊同志商榷》,《文藝爭鳴》1987年2期
9、《文學尋根綜論》,《中國文學研究》1988年3期
10、《一生風雨入此書——李六如和他的〈六十年的變遷〉》,《湖南文化報》1988年7月28日3版
11、《作家李六如》,《岳陽晚報》1988年5月16日
12、《廣袤土地上的一代精靈——論新時期小說里的農村新女性形象》,《中國文學研究》1989年3期
13、《劉心武〈私人照相簿〉觀感——兼及對一種新文體的思考》,《中國文學研究》1989年增刊
14、《新時期傳記文學創作回視》,《雲夢學刊》,1990年2期
15、《新時期傳記文學創作漫評》,《當代文壇》1990年6期
16、《也談女性文學——與吳黛英同志商榷》,《中國文學研究》1990年3期,《雲夢學刊》1987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0年11期》轉載》
17、《是自我超越,還是自我迷失——王安憶創作歷程透視》,《求索》1991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年1期轉載)
18、《孫犁新時期散文創作漫評》,《雲夢學刊》1991年4期
19、《藝術的魅力是怎樣產生的—讀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漫筆》,載《呼喚現實主義》,當代世界出版社
20、《來自山野的報告與呼喚——讀〈走過山莊原野〉致彭見明》,載《呼喚現實主義》,當代世界出版社
21、《揮手之間顯真情——讀方紀〈揮手之間〉新悟》,載《呼喚現實主義》,當代世界出版社
22、《文學的社會學批評談片》,《雲夢學刊》1992年4期
23、《非長歌何以騁其情——簡論〈詩品序〉對詩歌情感問題的認識》,《雲夢學刊》1994年4期
24、《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雲夢學刊》1994年1期(與徐新啟合作)
25、《文壇喜識岳家軍——評餘三定〈文壇岳家軍新論〉》,《岳陽作家》1995年1期,《雲夢學刊》1995年增刊
26、《倜儻新詩慷慨吟——讀詩集〈春和吟草〉》,《岳陽晚報》1996年1月12日
27、《應和時代腳步,吐納人民心聲——報告文學20年回眸》,《雲夢學刊1998年3期
(二)1999年——
28、《三十年來是與非——“樣板戲”三十周年祭》,《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年4期,《新華文摘》1999年11期摘要,《人大複印資料戲曲研究》1999年第9期轉載
29、《〈金光大道〉三題》(《雲夢學刊》2000年第6期)
30、《文學家的寂寞與輝煌——寫在李準逝世一周年之際》,《岳陽晚報》2000年9月11日
31、《樣板戲:橫看成嶺側成峰》,《文藝報》2001年3月17日
32、《樣板戲恐懼症與政治偏執病》,《文學自由談》2001年第5期
33、《現實主義道路上的新探索——讀李準的〈黃河東流去〉》,《理論與創作》2001年2期
34、《立此存照——文革中文藝工作者抄家述略》,《湖南文史》2001年第6期
35、《中國文藝工作者在文化大革中的抗爭——兼與葛紅兵辯論》,《雲夢學刊》2001年第6期
36、《寫家國之痛,發黍離之音——中國作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寫作》,《湘潭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摘卡2002年第3期轉載
37、《論毛澤東的詩學觀》,《韻文學刊》2002年第1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毛澤東思想》2003年第2期轉載
38、《“潛在寫作”與當代文學史的客觀性》,《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2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6期轉載
39、《關於〈金光大道〉的幾點思考》,《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1期
40、《桃紅陌上,燕築堂東——讀孫犁新時期的散文》,《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1期
41、《不負凌雲一寸心——校園詩歌雜談》,《當代文壇》2002年第2期
42、《一頁沉重的歷史記錄——五·七幹校里的中國文藝家》,《雲夢學刊》2002年第3期
43、《〈李白與杜甫〉三題》,《湘潭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44、《讀顧驤〈晚年周揚〉斷想》,《雲夢學刊》2004年4期,《長江日報》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