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倫

譚明倫

譚明倫(1880—1960),東營區潭家村人。幼年習唱民間小曲,13歲入同樂班,是呂劇創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明倫
  • 出生地:東營區潭家村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60
經歷,徒弟,

經歷

譚明倫出身寒微,受其父譚立盈影響,自幼愛唱小曲,曾隨父長年漂泊異鄉沿街賣唱。1803年,他加入時殿元(後與譚明倫成為兒女親家)的同樂班,經常活動在廣饒、博興、及膠東地區,最遠曾到過哈爾濱等地演唱。當時他年齡雖小,但聰明伶俐,具有藝術天賦,噪音清脆甜潤,形象清秀俊雅,招人喜愛。同樂班每到一地,就先讓小明倫唱幾個段子,惹得觀眾齊聲叫好。經幾年的跟班學藝,他的演唱技藝大有提高,會唱的書目逐漸增多,成為同樂班的主要演員。1806年春,張蘭田、張志田兄弟從安徽帶回鳳陽歌后。當地藝人都想學唱,但張氏兄弟以此為“絕話”而不輕易傳人。明倫時年16歲,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因與張氏兄弟有點親戚關係,便前往拜師學唱,得鳳陽歌演唱技巧,為其後發展呂劇唱腔奠定了基礎。
譚明倫嗓音純正甜美,唱腔清晰明亮、珠圓玉潤,扮相俊美,表演自然細膩。他的演出深受觀眾喜愛。“聽說譚明倫上了台,顧不得穿那襪子鞋”,在民眾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不僅戲演得好,而且戲路子也寬.生、旦、淨、末、醜皆通,被譽稱為“五頂網子全戴”,但尤以青衣,花旦、小生為最精, 譚明倫一生勤於用功,善於鑽研。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900)冬,在同樂班參加創演化妝揚琴之後,便不斷對化妝揚琴進行改進和發展。1909年,他集多年來在演唱方而的實踐經驗,通過對風陽歌的潛心研究,與時殿元等人共同創設出四平腔。1910年秋,他又將四平腔改為閃板中眼起唱.為呂劇唱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譚明倫又與時殿元武春田等人反覆琢磨試唱,在琴書“垛子板”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二板唱腔。在推動呂劇聲腔由曲牌聯綴體結構向板式變化體過渡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對呂劇音樂發展的一大貢獻。

徒弟

譚明倫在同行中具有較強的傳授能力,一生授徒甚多,其中較著名的有薛金田時克遠譚文章、譚可傳、高安札、黃維范、黃維禎、黃維信等,為呂劇早期的傳播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