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學純

譚學純

譚學純,男,安徽蕪湖人。1953年生。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博士點學術帶頭人、副院長,先後分管教學、研究生教育和科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學純
  • 出生日期:1953年
  • 職業:教授 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首屆“安徽文學獎”理論獎;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曾憲梓獎三等獎
  • 代表作品:《接受修辭學》
  • 籍貫:安徽蕪湖
  • 性別:男
研究方向,個人作品,學術成果,代表作賞析,

研究方向

文學語言學、修辭學,以打通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界限的跨學科研究體現自己的特色。

個人作品

《接受修辭學》(譚學純、唐躍、朱玲, 1992,增訂本2000),《廣義修辭學》(譚學純、朱玲, 2001、2002、2004、2006、修訂本2008),《人與人的對話》(2000、2002),《修辭:審美與文化》(2002),《文學和語言:廣義修辭學的學術空間》(2008),《修辭研究:走出技巧論》(譚學純、朱玲, 2004),《修辭認知和語用環境》(譚學純、朱玲、肖莉, 2006),《小說語言美學》(唐躍、譚學純, 1995)。
主要論文見於:《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中國比較文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語言文字套用》、《語言教學與研究》、《南大語言學》、《華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戰線》。
出版專著10餘種,發表論文160餘篇。

學術成果

首屆“安徽文學獎”理論獎;
安徽省第二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省政府特殊津貼;
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曾憲梓獎三等獎;
全國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

代表作賞析

代表作《接受修辭學》出版以來,語言學界、文藝學界、美學界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均對此書作出肯定評價: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劉堅研究員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認為本書“主要成就有三:其一,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漢語接受修辭學的思想,闡明了接受修辭學的意義,其二,初步建構了一個漢語接受修辭學的理論體系,其三,從接受角度對許多修辭現象的解析與前此的修辭學著作大相異趣,很有啟發意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58:570)香港中文大學鄭子瑜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宗廷虎教授主編的《中國修辭學通史》認為本書“在中國修辭學發展史上有開拓新領域之功”(該書第五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322)安徽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袁暈教授《二十世紀漢語修辭學》認為:“這是我國第一本從接受者角度論述修辭的著作”、“是以現代修辭學為基點,結合接受美學、符號美學、審美心理學以及文化學等有關理論,建構的接受修辭學理論體系。”(書海出版社,2000:548)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朱良志教授《修辭與審美》認為:本書“為完整意義上的修辭學補上了不該疏漏的一筆”。“作者十分注意打通美學和修辭學的學科界限,……美學的考察成了接受修辭學學科體系的核心。這一研究,大大拓寬了修辭學的視域。”(《人民日報》1993.11.19)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金元浦教授《接受反應文論》認為:本書“從語言學角度研究文學的修辭接受,從總的研究背景上,契合於西方語言論轉向的理論轉換的歷史與現實,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4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