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建國初期,譚天度擔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東南(時屬廣東)、海南(時屬廣東)的民族工作基礎。
譚天度: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員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統一戰線工作者,廣東省政協副主席,1999年巳卯年,5月30日逝世,終年107歲。
譚天度生於1893年4月,1920年參加革命,是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是一位世
他曾引導一大批優秀青年走向革命道路,其中就有著名的革命
任政治保衛處秘書,為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後來,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活動於香港、上海等地,堅持
地下鬥爭。抗日戰爭時期,他是廣東省委的機關刊物———《
新華南》半月刊的主編,同時任省委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並
參加了抗日武裝鬥爭,先後任中共惠陽前線工委書記、東江軍
政委員會委員、惠陽大隊政委、東寶行政督導處主任等職,參
切合作,參與護送大批民主人士北上出席
新政協,為迎接新中
國的誕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5月,譚天度撤離香
港,重返東江參加人民解放戰爭,任粵贛湘邊區東江人民行政
委員會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譚天度在廣東長期從事民族事務和統戰工
作,先後任西江專員,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省委
統戰部副部長,省華僑投資公司董事長,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
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省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黨組成員等
職務,為廣東的民族工作、統戰工作和其他建設發展作出了重
要的貢獻。
進步青年
譚天度於1893年4月出生在廣東省高明縣。在青少年時代,他目睹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的硝煙,經歷了
大清帝國的衰亡和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中國百年來的局面,促使譚天度這個青年人不斷認真思考:中國到底應向何處去?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1913年,譚天度在
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繼而在高師附中、附小、南武中校、
坤維女中、潮州八邑旅省中學等多間中國小任教。1915年,中國興起了提倡民主與科學的
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解放。1917年,俄國爆發
十月革命,更使人們認識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一時期的譚天度與許多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如饑似渴地汲取新思想和新文化。
1917年,譚天度的族叔
譚平山、族侄
譚植棠到北京大學讀書,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陳獨秀就是他們的文科學長。在北大讀書的數年間,譚平山和譚植棠不斷地寫信給譚天度,熱情介紹陳獨秀、
李大釗等人的政治主張,介紹北京學生的思想動態,在來信中總是寄上大量報刊書籍如《新青年》、《
每周評論》、《新潮》等。
那時,廣州也出現了一些進步報刊,這些報刊同北京的新刊物遙相呼應,極力鼓吹新文化和新思想。譚天度經常在上課時趁機宣傳,並和學生們討論時政。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反帝愛國學潮。訊息傳來,群情激憤,譚天度和學生們一道走向街頭遊行,聲討賣國賊。運動深入開展後,
廣東軍政府直接參與鎮壓,他們逮捕學生、開除學生領袖、解聘進步教職員工,激起學生們的強烈抗議。運動進行到7月,許多工人和市民也加入到鬥爭的行列中來。
正是在這艱難的時局中,一群有覺悟的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僅靠學生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他們開始走到工人隊伍。譚天度就是其中一員。“我們當時對工人階級的認識是很膚淺的。但是隨著運動的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開始得到廣泛傳播,此後我們才在思想上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譚天度在自己的文章《我所走過的五四道路》中這樣回憶道。
最早共產黨員
1920年五六月間,
譚平山在上海與
陳獨秀反覆商議建黨問題。7月,他與
陳公博、
譚植棠等人回到廣州。譚天度就將廣州地區五四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知識分子引見給譚平山等人。也是從此時起,譚天度開始參加有組織的建黨活動。
同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
共產主義小組和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致信指示譚平山可以在廣州建黨。在譚平山的領導下,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譚平山策劃的以宣傳新文化為宗旨的《
廣東群報》也於1920年10月20日創刊,譚平山和陳公博任負責人,譚天度擔任組稿和征訂工作。
1920年12月底,被毛澤東譽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陳獨秀從上海抵達廣州。譚天度在《我所走過的五四道路》中回憶道:“那時我經常同
譚平山等人到陳獨秀住處匯報工作並聆聽他的教誨。陳獨秀曾多次對我說:‘廣東是有革命傳統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先進人物,如
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等。廣東人敢想、敢說、敢幹、敢闖,所以在這裡最有條件建立革命的大本營。’”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譚天度成為最早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
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半年,1922年1月12日,香港爆發了海員工人大罷工, 隨後引發了香港工人同盟總罷工。身在廣州的譚天度不但自己積極捐款,還通過演講和做工作,動員他的學生和民眾支援罷工鬥爭。
1925年6月19日至1926年10月,爆發了舉世震驚的
省港大罷工。罷工期間,有10萬名工人離開香港返回廣州和內地。在此期間,譚天度配合
鄧中夏、
蘇兆征等人,動員廣大民眾及各階層人士全力支持罷工鬥爭。這次罷工使繁榮的香港變成死港,沉重地打擊了英帝國主義,20多萬名罷工工人成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強大支柱。
大革命失敗後,譚天度參加了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任政治保衛處秘書長,代行處長職責。他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指揮機關的保衛工作,偵察敵情,制定行軍、作戰計畫,動員民眾,籌糧、籌款,行軍斷後等,他協助周恩來、
賀龍、葉挺、
朱德等領導進行決策。在瑞金,他布置警衛並參加了賀龍的入黨儀式。
轉戰香港進行革命鬥爭
在譚天度的晚年回憶中,曾無數次談到自己的“香港情懷”。解放前,譚天度30年革命生涯中,有8年是在香港度過的;在從事地下工作中曾5次被捕,其中4次就發生在香港。
南昌起義在廣東潮汕失敗後,譚天度與周恩來等人分別在陸豐的甲子港乘船撤退到香港。根據黨組織決定,他留在香港從事地下工作。在此期間,譚天度負責創辦黨內周刊《針鋒》、周刊《正義》和省委機關報《香港小日報》,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宣傳
革命英烈事跡,分析國內外形勢,鼓舞民眾鬥志等。
根據省委宣傳部指示,譚天度於1929年7月開辦了綠波書店,書店以推銷教科書和一般性書刊為門面,同時出售進步書籍,甚至有宣傳共產主義的馬列主義著作。譚天度以此種方式來宣傳和動員廣大青年和民眾,來掩護黨的地下鬥爭。
1929年和1930年,譚天度曾被港英當局兩次投入監獄,並在1930年被判刑一年。刑滿後,1931年8月,港英當局將譚天度驅逐出境,並規定15年之內不得進入香港。
沒等15年的期限到期,譚天度於1941年冬再次來到香港。緊接著,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譚天度被日軍逮捕。但由於那次被逮捕的人數眾多,譚天度在被押解的途中乘機脫逃。以後,他參加了東江游擊戰爭。在與日偽軍的周旋中,常來往於惠陽、寶安、
新界、九龍之間。
抗戰勝利,根據黨中央的指示,1945年9月中下旬,譚天度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與
港督代表進行談判。之後,他被黨組織留在香港從事上層統戰工作,港府還任命他為漁政司官員。
104歲高齡見證香港回歸
1948年秋開始,譚天度協助
潘漢年、連貫、
夏衍等人,將雲聚香港的民主人士秘密輸送至解放區,籌備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蔡廷鍇就是在他家化裝後啟程的。
就在這時,譚天度又一次在香港被逮捕。當時,港英當局已察覺連貫及部分民主人士離港北上,為了破壞香港
新政協運動,香港特務機關港府政治部的警察來執行搜查任務。
港工委副書記連貫與統戰委員會委員羅培元住在一起。連貫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護送
郭沫若、
許廣平等民主人士離港北上並向中央匯報工作。12月11日上午,譚天度到連貫家,碰巧港英警察在那裡搜查,於是警察將他當做嫌疑犯押送拘留所,這是譚天度第四次在香港被捕。
1997年,在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之際,譚天度撰文《香港情懷》抒發自己對香港的感情:“我對香港是一往情深的,我曾在那裡工作,在那裡奮鬥,我看到過日本侵略者的失敗,也看到過大英帝國的沒落,我看到過在白色恐怖中的腥風血雨,更看到過我們在鬥爭中取得的勝利。今天,香港主權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我盼望著能再次踏上這片我曾為之奮鬥過的土地。”
這個願望不久後成真。1997年, 104歲的譚天度再次踏上了香港,親眼見證了香港回顧的榮耀時刻。
區夢覺
區夢覺是
陳鐵軍的同學,當時也是譚天度的學生。區夢覺也是很優秀的女孩,是著名的婦女運動領袖,後來曾任廣東省委書記。譚天度與區夢覺已經是確定關係的男女朋友了,區是他的未婚妻。但是後來區夢覺去了延安,譚天度則一直留在華南,兩地相隔遙遠,而且音信不通,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區夢覺一直在等譚天度,始終未嫁。解放後她回到廣東時,譚天度已經重組家庭,所以他們始終無緣結婚,區夢覺也終身不嫁。
妻子子女
譚天度先後有兩任妻子,第一任據說是童養媳,後來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不知還是否健在。第二任妻子是
陳新,是省委黨校的,譚天度50多歲時娶了她,她比譚天度年紀小很多。他們一共育有兩子兩女。據說小兒子還是在美國研究高科技的。
譚天度的兒子譚霆。他早年已經去了美國,並在那裡創業,名片上寫著的頭銜就是“美國聖華菲商貿公司副董事長”。
長壽之道
譚天度以106歲的高齡辭世,被稱為“世紀松”、“百歲革命家”。他的一生其實歷盡磨難,但卻有驚無險,九死一生,能夠活到100多歲,也算一個小小的奇蹟——他的長壽之道也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越是“好東西”越不要多吃
記者向高明區黨史研究專家、原高明史志辦主任陳仕金請教關於譚天度長壽的問題,陳仕金表示,他曾經也向譚老親自問起這個問題,譚天度簡要說了幾條“秘訣”:
1、什麼都要吃,但是什麼都不要多吃;
2、越是“好東西”,越不要多吃;
3、儘量多在家裡吃,少在外邊吃。
陳仕金認為常常在外邊吃快餐,而大魚大肉這樣的“好東西”也常常不離口,這都是與長壽養生的原則相違背的。另據譚天度的貼身保衛員的回憶文章稱,譚天度從60歲開始從不喝頭啖湯,他喝的
骨頭湯是煲第二次、第三次的。吃飯六成飽,並混吃紅薯等雜糧,80歲以後限量飲酒和飲茶。
心胸開闊有容忍之心
當然,除了飲食之外,譚天度還強調長壽就要心胸開闊、豁達,要有容忍之心及將生死置之度外。這對於他這樣一生起伏、歷盡滄桑的世紀老人來講,更是人生真諦的總結。譚天度還曾說過“哪怕別人扒了你的祖墳,你要忍還是得忍著!”沒有這種開闊堅韌的心胸,也難享此高壽。作為革命老前輩,譚天度做地下工作時,5次被捕4次入獄,在獄中度過5年,“文革”中又慘遭迫害,但他卻能做到不悲觀,不生氣,一笑置之,並作詩自娛:“人生何處不是家,地獄天堂任由他。忍看群奸相禍國,寧傾赤血換中華。”
喜好書畫健康益智
書畫藝術家葉遂平還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認為喜好書畫也使譚天度老人長壽。他說譚天度一生酷愛書法,一般來講,喜歡書畫的人健康益智、心胸寬闊,他們或者揮毫作畫,或者切磋技藝,揮灑自如,可以做到“氣定神閒”,對於健康有利。譚天度老人的長壽,也與此分不開。
每天讀報及鍛鍊身體
在1998年,譚天度已105歲高齡時,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自己每天還堅持讀3份報紙,看電視《
新聞聯播》節目,並且還堅持在家中散步鍛鍊身體,並不時完成一些書法作品。因此,堅持鍛鍊身體,堅持用腦,以及保持樂觀精神也是譚老的長壽秘方。
不開後門
譚天度是一位很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有很強的原則性,對自己的兒女也不徇情,不讓走“後門”。
記者在
譚天度故居從譚芳老人手上看到一本《譚天度紀念文集》,裡面有一篇他女兒寫的文章《不走後門不搞特權》,講了一個他不徇私的小故事。當時他的女兒在廣東省拖拉機廠工作,住在單位12平方米的小宿舍里,已經成婚,並且育有兩個兒女,一家四口人擠十平米的房子,其擁擠可想而知。他女兒認識廠里一位領導,於是向他提出困難。那位領導說,只要你的父親譚天度開個條子,廠里就可以安排一間更大一些的房子給你們了。
他的女兒向譚天度請求開條子,但是譚天度卻很嚴肅地說,這件事情辦不到。我們是共產黨員,應該起模範帶頭作用,不能夠徇私。你也同樣應該住,不能搞特殊。他的女兒聽了也很信服,後來在這個12平米的小房子裡一住就是十幾年。這件小事之後,她對自己的父親更理解,也更欽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