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章節目錄
第一章導言
第一節譚嗣同其人其行
第二節從氣論到心論
第三節早期的氣學
第四節後期的心學
第二章論仁學
第一節“仁為天地萬物之源”
第二節“以心挽劫”
第三節仁學的近代特徵和訴求
第四節仁學的獨特氣質和神韻
第三章論以太
第一節以太說
第二節以太說與仁學
第三節以太觀
第四章論格致
第一節格致與算學
第二節格致之用
第三節格致觀
第四節自然科學情結及其誤區
第五章論生滅
第一節不生不滅與“仁之體”
第二節不生不滅與萬物之微生滅
第三節不生不滅與人生之無我
第四節不生不滅與“貴知,不貴行”
第六章論認識
第一節認識的目的和器官
第二節認識的途徑和過程
第三節認識的結果和旨歸
第四節譚嗣同認識哲學的時代訴求和哲學變革
第七章論無我
第一節無我的執著
第二節無我的論證
第三節無我的途徑
第四節無我的心學意趣和救世宗旨
第五節無我的理論側重和個性風采
第八章論大同
第一節大同的理論來源
第二節大同的思想前提
第三節大同的價值訴求
第四節大同的世界主義
第五節大同的近代形態
第九章論平等
第一節平等的宣傳和論證
第二節平等的武器和途徑
第三節啟蒙意義和現實回應
第四節歷史局限和理論誤區
第十章論三綱
第一節對三綱五倫的整體批判
第二節對“君為臣綱”的猛烈批判
第三節對“父為子綱”的批判
第四節對“夫為妻綱”的批判
第五節民主啟蒙的勇士
第十一章論變易
第一節“地球之變”
第二節基於尚動的變法主張
第三節由日新走向“融化為一”
第十二章論教學
第一節“酷好談教”
第二節對教之探究
第三節教與政、學
第四節教與專門之學
第十三章論孔學
第一節孔學的傳承、分支和內容
第二節孔學的宗旨和特徵
第三節孔學與仁學
第四節孔學與宗教
第五節孔學與中學
第十四章論經典
第一節《周易》解密
第二節《春秋》發微
第三節《大學》釋義
第四節經典解讀的獨特性
第十五章論諸子
第一節推崇、闡揚的人物
第二節抨擊、拒斥的人物
第三節諸子觀與中學觀
第十六章結語
第一節日新宗旨與一以貫之
第二節最具革命精神的戊戌啟蒙思想家
第三節處於戊戌啟蒙的早期階段
第四節在戊戌啟蒙四大家中的位置
第五節譚嗣同思想的影響和評價
第六節譚嗣同哲學的爭議和定性
第七節譚嗣同哲學研究在路上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精彩片斷
譚嗣同是戊戌時期維新派中的激進分子。正如梁啓超所說,在維新派諸思想家中,譚“尤為悍勇”,其“懷疑之精神”“解放之勇氣”“掃蕩廓清之力”,皆“莫與京焉”。對於譚嗣同以至近代的激進,近年來有的學者頗有微詞。這裡,我想談一點個人看法。首先,譚嗣同等人的激進,是那時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逼”出來的。試想,在1897、1898年之交的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德占膠州灣,俄占旅大,英占威海衛,法占廣州灣,中國已“國將不國”。面對這種危局,有愛國心、責任感,有血性的志士能不激憤嗎?再有,我們尚應看到,近代的一度激進,對於打破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千年堅冰,衝破中國社會變革、社會進步的重重阻力和中國人巨大的歷史惰性,激發國人的批判創新精神,也是有貢獻的。自然,激情壓倒理性是不可取的,一旦激情壓倒了理性,勢必會帶來種種負面影響。但這些都應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做客觀的分析、說明,使人理解,那種輕薄的嘲諷同樣也是不可取的。
魏義霞教授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哲學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哲學史,積累豐厚,成就斐然。加之她有常人難及、持之以恆的勤奮,因此,她是一位堪稱高產的學者。《譚嗣同哲學思想研究》的問世,使她的學術成果更加豐碩,這是值得慶賀的。義霞文字清新明快,時有雋語,且善於從細處著眼,由小知大,故時有新見。這部新著依然保持了這些特色。
一百多年來,研究、評介譚嗣同及其思想的論著甚多,魏義霞教授的新著自有其特色。比如,全書的體例不同於他著,這種分專題論述的方式對於更全面地認識、了解譚嗣同的哲學思想是有助益的。此外,對於譚嗣同是否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譚嗣同哲學的性質與定位、譚嗣同哲學的自然科學情結及其複雜影響、譚的“仁學”與康有為“仁學”的異同等一些有爭議的或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這部新著多有新見,給人以新鮮之感。這些是我粗讀《譚嗣同哲學思想研究》書稿所產生的一些感想,貢獻給此書的讀者。
張錫勤
2015年4月8日於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