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釋義有二:1.具有精神作用之身體,即身與心。本事經卷五(大一七·六八六上):‘由此定故,於有識身,及外一切所緣相中,(中略)善伏善斷。’[雜阿含經卷三十五]2.指認識作用之種類。身,集、種類之意。雜阿含經卷十二(大二·八五上):‘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中略)意識身。’
佛學術語,釋義有二:1.具有精神作用之身體,即身與心。本事經卷五(大一七·六八六上):‘由此定故,於有識身,及外一切所緣相中,(中略)善伏善斷。’[雜阿含...
佛學術語,成唯識論五卷十頁雲:論曰:次中思量能變識後,應辯了境能變識相。此識差別、總有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名,具五...
六足論:六足論是《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阿毗達磨法蘊足論》、《阿毗達磨施設足論》、《阿毗達磨識身足論》、《阿毗達磨品類足論》、《阿毗達磨...
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為識身,如是識身如實知。云何識集如實知?謂名色集是名識集,如是識集如實知。云何識味如實知?識因緣生...
在佛學中,人有九層意識,前八層意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而大家廣為所知意識層是人的第九層意識阿摩羅識。...
此分共有十七地,即: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
第七章 軀幹識人術:身隨心動,從姿態動作看透人心 第一節 從體型來識人 第二節 肩膀訴說的語言 第三節 軀幹:真實信息的主要顯露 第四節 腿部動作反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