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鎔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衡陽市
- 職業:企業家
- 畢業院校:湘潭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華夏高科技產業特別創新獎
- 性別:男
人物評價,電動公交,
人物評價
他是一個極具領導者魅力的人。從2000年初開創新能源汽車事業以來,歷經10餘載風雨艱辛,他的草根團隊從來不離不棄,並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因為大家認同他的夢想,信任他的人格,甘願與他一起同甘共苦,為共同的理想而戰。
在跨越新年後的一個傍晚,我們有幸採訪到了這位致力於打造新能源城市公交的開拓者,聽他講述這10餘年來的風風雨雨。
電動公交
從1886年世界上誕生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至今,人類已經有了126年的汽車發展史。在這100多年中,汽車從車型、技術到理念等各個層面的內容,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時至今日,汽車仍然以汽油、柴油為主要動力來源。
在氣候日益變糟的現實面前,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汽車尾氣在大氣污染中所起到的“輔助”作用,也開始不斷尋找、探索能夠替代燃油成為汽車主動力的新能源。
謝鎔安就屬於這部分人中的一個,而他鐘情的是電動公交。
從一開始瞄準電容這個方向,謝鎔安就沒再轉過彎。凡知道他的人,對他的了解就是“這個人就是做電容汽車的”。曾經也有很多人問過謝鎔安,為什麼會進入電動車行業?而每次的回答中,都必然會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謝鎔安的父親,一個曾被毛主席稱為“活魯班”的技術專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
對謝鎔安來說,父親對他的影響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強國夢,那是一種從小就有的使命感。謝鎔安說,國小時看過一本叫《劍》的書,更加深了他對國家的感情,“只有擁有強國夢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你才會去思考一些問題,什麼才是國家所需要的,什麼事情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最有利,也才會想要為國家做點什麼。”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不斷興起、車輛的不斷增加,油氣資源的使用就像一個被越撕越大的口子,難以癒合。國家能源供給也從自給自足走到了56%靠進口的局面,而幾乎有一半的石油是被飛馳的車輪“轉”掉了。
老革命家陳雲之子陳元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令謝鎔安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感:“未來20年,中國會面臨產業低效無序擴展引發資源的無限需求和國家資源短缺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資源、能源的日益匱乏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能源安全問題是影響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謝鎔安認為國家最需要的就是防範這一風險。
能不能開發出一種不需要使用燃油、天然氣這樣的能源的交通工具?謝鎔安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由於所學專業是機電一體化,他很自然地便想到了“電力”。然而,當謝鎔安的電動公交構想出來之後,遭到的是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是嘲笑,這其中的花絮非常多。
“儘管有人不理解,但也得到了能夠理解我這個想法的人的幫助。”謝鎔安對上海交大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在那段一無所有的日子裡,上海交大很看重他的構想,並為他提供了實驗室和研發團隊,這對謝鎔安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2004年,他選擇將第一個產業化公司定在煙臺,謝鎔安給它取名為“中上”,取“中華崛起”之意。他率領在上海組建起的草根團隊,帶著幾千萬元義無反顧地扎身到汽車產業中。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上很快就生產出了第一代電動公車,並在2005年9月運營了第一條電動公交示範線。為此,中上獲得“山東省2006自主創新重大科技攻關成果”。
至此,謝鎔安的新能源汽車夢想雖然實現了,但阻礙他繼續前進的問題也接踵而來,那就是汽車生產資質。早在2005年,在了解到這群草根為實現新能源汽車夢而艱難前進時,多位院士親臨中上進行考察,其中就有中國第一位研究汽車方向的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原中國環境科學院院長劉鴻亮、兩院院士何祚庥、徐壽波等。
他們在充分了解謝鎔安的項目後,多次聯名上書黨中央和國務院,要求中央支持中上的電動車項目。這一事件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新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科技中國、第一財經等媒體紛紛進行報導,新華社還為此發了內參,為中上汽車的生產資質問題呼籲:《山東一項重大戰略性節能減排汽車項目因國家汽車產業政策受阻》。
這樣的呼籲和支持力度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國家發改委專門派相關領導和專家兩次親臨煙臺,實地調研中上的電動公交項目。得益於多方的努力,2008年中上終於進入了客車類製造行列,擁有了提交新能源汽車樣車檢測的資格。
“當時為了儘早拿到目錄,我在北京奔波了近一年,為了省油省錢,自己的車都沒有開動過,每天拎著幾十斤的公文包,坐3個多小時的捷運、公車,吃的是速食麵和麵包。”謝鎔安感慨萬千地向我們講述著他那段百感交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