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敕停依俗法條表》是唐代玄奘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謝敕停依俗法條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玄奘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謝敕停依俗法條表
沙門玄奘言:伏見敕旨,僧尼等有過,停依俗法之條,還依舊格。非分之澤,忽委緇徒;不訾之恩,復沾元肆。晞陽沐道,實用光華;跼地循躬,唯增震惕。竊以法王既沒,像化空傳,宗紹之規,寄諸明後。
伏惟皇帝陛下寶圖御極,金輪乘正,眷茲釋教,載懷宣闕,以為落飾元門,外異流俗。雖情牽五濁,律行多虧。而體被三衣,福田斯在。削玉條之密網,布以寬仁;信金口之直詞,允茲回向。斯固天祇載悅,應之以休徵,豈止梵侶懷恩,加之以貞確?若有背茲寬貸,自貽伊咎,則違大師之嚴旨,虧聖主之深慈。凡在明靈,自宜譴謫,豈待平反之律,方科奸惡之罪!
玄奘庸昧,猥廁法流,每忝鴻恩,恐懷慚惕,重祗殊獎,彌復兢惶。但以近嬰疾疹,不獲隨例詣闕,無任辣戴之誠。謹遣弟子大乘光先奉表陳謝以聞。
作者簡介
玄奘(600或602~664年)唐初高僧,佛經翻譯家。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13歲出家,玄奘為其法號。苦心研習佛家經典,四處訪師求學。在遊歷及研讀各派理論過程中,他發現疑難甚多,佛經譯本缺乏,屢見舛錯,遂決心西行佛教聖地——天竺求法解惑。於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過玉門關,穿越戰亂不已的邊境,經中亞,進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嶺,荒漠流沙,歷盡艱辛。貞觀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諾吉城)舉行的佛學辯證大會上,他為論主,獲譽甚高。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歷時10餘年,行程5萬里。回國後,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後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譯場,並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經。主持譯經75部、1335卷。授業弟子數千人,成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大唐西域記》一書是他回國後,口述旅行中的豐富見聞,由弟子筆錄而成,是重要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