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明朝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和,祖籍福建省漳浦縣十八都衡山馬口南馬場。明嘉靖二十四年,由福建省漳浦縣十八都衡山馬口南馬場徙遷至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鄉謝寨村開基,至今約四百六十餘載,繁衍二十二世。其子孫遍布海內外。據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二月二十二日所立謝和墓碑記:“公謂和謙字,前明人,和公至孫輩已十餘世孫……。”知其名‘和’,字‘謙’。

基本介紹

  • 本名:謝和
  • 字號:謙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福建省漳浦縣
  • 主要成就:明朝文學家
  • 祖籍:福建省漳浦縣
河南省內鄉縣開基,世系圖,《宛西謝氏宗史》,

河南省內鄉縣開基

其源,自遠古后羿氏,下傳至上古炎帝神農氏歷63世下傳至周申伯公(周宣王之元舅,佐宣王治天下,有功於周室,於宣王庚辰公元前821年賜封於古謝國,治邑於謝國,其子孫以謝為姓。謝氏子孫遂改遵申佰為受姓之始祖。)
傳36世於晉衡公開基於會稽,其子鯤公、裔公,孫安公,曾孫玄公,有功於晉室,其子孫封將相之位者達35人之多。衣冠之盛,甲明於天下。

世系圖

傳至晉文華殿大學士拜征討大都督贈太傅封建昌公謝安公下傳22世孫唐惟茂公(生於公元863年,兄弟三人:惟榮配嚴氏、惟華、惟茂配金氏)因躲避唐乾符二年王仙芝、黃巢之亂(公元875年——885年),由湖南光州(光州者,為豫南重鎮,春申君黃歇故地。始稱光國,繼為黃國,漢謂弋陽,唐定名光州,民國以來名曰潢川,今沿襲之)固始縣遷福建泉州,繼遷建寧唐石山躲避戰亂。
傳至唐惟茂公孫有功公,遷泉州玉佛寺東,西塔邊。傳二子,因遭兵燹敵,長移龍巖,幼移漳浦縣十八都衡山(今橫山)馬口南馬場(又名洗馬池)。生3子傳9孫,諸後輩以該地磽瘠不堪,欲擇膏腴之區,以資發展。乃於屋後卜葬數墳,由此分散於霞浦、平潭、鎮海、澄海、長泰,龐狸,銅砰等處。
傳至唐惟茂公下傳10世孫元光啟公(為泉州貢元,有功於元朝,授封洗馬司)以軍籍入季於粵州,駐驛於漳浦東區17都赤水堡清水岩邊,來幾,又攜子武慶、承慶、元慶同入15都錦湖城堡西謝,建居立祠(祠堂名為吉春社),聚族而居,傳子繼孫,創立世系。承慶後裔徙居洋尾石、烏墩、東蔡、茂林、下墟,武慶後裔徙居後雄,元慶後裔徙居廣東陸豐、澄海。然何者本為,何者為之,何為同繩,何為共貫,後世豈可知哉!故續立昭穆,昭穆後世。其昭穆為:恩慶為才良,東山久萬錦,文錫世道永,汝時孔敏達,寶樹成瑞連,共25世。明初四海寧溢,奈地方多故,復散四方,未能共慶泉州,殊有所憾。
傳至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二十四年前後明光啟公十二世孫和公徙遷至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鄉謝寨村開基,至今約四百六十餘載,繁衍二十二世,三千餘口。
傳至清同治元年壬戌歲恩科補辛酉正科登舉人次房霞晶17世孫敦元公又續修20世。其照穆為:江佐聲名遠,南邦德澤長,丕基承繼紹,百代盛流芳。總計45世。
傳至清光緒拾捌年壬辰公元1892年梅月望日由玖房19世孫成周公再次拜訂族譜,使族譜得以留傳保存於今世。

《宛西謝氏宗史》

傳至公元1944年和公第15世孫廷瑞公提出自願獨資承擔修譜之事,次年因中日戰爭波及豫西,使修譜之事被迫擱淺,緊接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世事多變,使修譜之事無望。
傳至公元1964年和公第15世孫廷棟公再次向和公第18世孫義恆公提出修譜之事,並將自己所收集和公有關資料口傳給義恆公。義恆公自願承擔修譜事宜。歷時30餘載三易手稿,使修譜之事有望。
傳至公元1994年義恆公與和公第16世孫仁聰公共同倡議組建宛西謝氏祖譜編纂委員會。歷時三年,多次召開宗親聯誼活動,三上三下,對義恆公手稿反覆研究論證。經過廣大宗親共同努力於公元1996年12月,終於將宛西謝氏宗史撰寫成冊,名為《宛西謝氏宗史》,分發族內密存。然因多故,未能續修昭穆。將使後世族內宗親名派不祥,輩分不清,給相互間往來、稱呼、相互接濟、生存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故而須重修宗史,昭穆後世。
以上輩分銜接為:始祖源自后羿氏傳至——炎帝神農氏傳63世——至周申伯傳36世至——晉一世衡公(配尤李呂三氏,號仲權,西晉太康七年公元287年為國子祭酒遷越會稽始祖)——二世裒公(兄弟二人:鯤、裒又作魮公元282-346年,字幼儒,又字幼裒。父謝衡。妻孫氏、周氏、焦氏、張氏、辜氏、王氏。公元317年,晉建武元年為晉琅琊王司馬睿府掾吏,拜參軍,轉郡尉;公元322年,永昌元年升太常卿;?年,吏部尚書、福祿伯)——三世安公(公元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生於浙江紹興,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兄弟六人:弈、據、安、萬、石、鐵)——四世琰公(兄弟二人:瑤、琰。謝安次子。子謝肇、謝峻、謝混。淝水之戰時任輔國將軍,與謝玄以謝俯八千精兵渡淝水,大敗前秦苻堅,有功封望蔡公。鎮守會稽。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孫恩率眾登入浹口今鎮海口,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自號征東將軍,徒眾自命“長生人”。受朝廷差遣與都督吳郡軍事劉牢之前往平亂,隆安四年公元400年5月,孫恩部出浹口今浙江鎮海,攻餘姚,破上虞,抵山陰縣北之邢浦,晉軍在河塘之間的窄路行軍,為孫恩軍重創,謝琰兵敗,被部下張猛殺害。二子謝肇和謝峻同時遇害)——五世混公(兄弟三人峻、肇、混。字叔源,小字益壽,東晉文學家。陳郡陽夏人。謝安之孫,謝琰第三子,兄長為謝肇、謝峻。少有美譽,善屬文。尚晉孝武帝之女晉陵公主,歷任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領選。襲父爵,為望蔡公。因與劉毅關係密切,晉安帝義熙八年公元412年,為劉裕所殺。時人稱為“風華江左第一”原有詩集五卷,已佚。今存詩三首,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六世漣公(配吳氏)——七世有寧公(兄弟三人:有文、有武、有寧配宋氏)——八世洪高公(兄弟二人:洪高配楊氏、洪陛配楊氏)——九世仕綸公(兄弟三人:仕綸配朱氏、仕統配鄭氏、仕續配龍氏)——十世永良公(兄弟二人:永良配何氏、永善配鄭氏)——十一世瑞義公(兄弟二人:瑞仁、瑞義配周氏)——十二世達從公(兄弟二人:達從配徐氏、達德配楊氏)——十三世遵金公(兄弟三人:鳳金配梁氏子文元、遵金配藍氏、達金)——十四世光元公(兄弟二人:光元配闕氏、華元配余氏)——十五世章玉公(兄弟二人:章玉配李氏、章良配楊氏)——十六世叔元公配楊氏——十七世侍禧公配熊氏——十八世安邦公配聞氏——十九世沌公(兄弟二人:沌配黃氏、江)——二十世真玉公配劉氏——二十一世天禎公配韓氏——二十二世君禮公配廖氏——二十三世紀綱公(兄弟三人:紀統、紀續、紀綱配孟氏)——二十四世師周公配鄔氏——二十五世惟茂公(生於公元863年,兄弟三人:惟榮配嚴氏、惟華、惟茂配金氏,因躲避乾符二年公元875年——885年王仙芝、黃巢之亂由湖南光州(光州者,為豫南重鎮,春申君黃歇故地。始稱光國,繼為黃國,漢謂弋陽,唐定名光州,民國以來名曰潢川,今沿襲之)固始縣始遷福建泉州,繼遷建寧唐石山躲避戰亂)——二十六世登雲公(兄弟三人:聯雲、登雲配何氏、發雲配趙氏)——二十七世大有公(兄弟三人:有俊配鐘氏、大有、有傑配梁氏)——二十八世定公——二十九世景公——三十世德公——三十一世模公——三十二世公公——三十三世伯公——三十四世文公——三十五世光啟公(元始祖,泉州貢元,授洗馬司,兄弟二人,兄遷龍巖。其墓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重修)——三十六世武慶公(兄弟三人:武慶後裔居住後雄、承慶後裔居住洋尾石、烏墩、東蔡、茂林、下墟,元慶後裔徙遷廣東陸豐、澄海。)——三十七世為號公——三十八世四才公(兄弟四人:長、二才、天錫、四才)——三十九世必良公——四十世長居山內(兄弟六人:長居山內、居霞晶、居城邊、居霞晶、居磚堆、居鹽墩)——四十一世梓公(兄弟三人:梓、和衙、九使)——四十二世萬鐘公(兄弟六人:長、三台、四皓、五鼎、六卿、萬鐘)——四十三世(居三溪)——四十四世文皓公(兄弟四人:文皓、文才、文潔、文庭)——四十五世國信公(兄弟二人:國記、國信)——四十六世和公(生於公元1453年,卒於1531年,終年79歲,鄉間有聲譽,為人敦厚孝順,兄弟二人:兄和、弟安)於明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二十四年前後徙遷至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鄉謝寨村開基,至今約四百六十餘載,繁衍二十二世,三千餘口。遍布海內外,十七世孫謝海洋現任河南省信訪局副局長,十七世孫謝先瑩現任中共河南省南陽市紀委常委,十七世孫謝先鋒現任河南省南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