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姆三世(謝利姆三世)

塞利姆三世

謝利姆三世一般指本詞條

塞利姆三世奧斯曼土耳其語سليم ثالث‎;1761年12月24日-1808年1月28/29日)是奧斯曼帝國蘇丹(1789年-1807年在位),穆斯塔法三世之子,生於伊斯坦堡,繼其叔父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為蘇丹。1807年因改革引起土耳其禁衛軍暴亂而被廢黜,其堂弟穆斯塔法四世繼位,塞利姆三世和後來的馬哈茂德二世一同被幽禁於托普卡帕宮。期間曾多次試圖自殺未果。1808年,禁衛軍再次暴亂,企圖擁護塞利姆三世復位。穆斯塔法四世為保住皇位,於7月28日將塞利姆三世殺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利姆三世
  • 外文名:Shaleam III
  • 別名:謝利姆
  • 國籍:奧斯曼帝國
  • 民族:土耳其人
  • 出生地伊斯坦堡
  • 出生日期:1761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808年1月28/29日
  • 信仰伊斯蘭教
詳細信息,奧斯曼帝國蘇丹簡介,死於劍下的蘇丹,

詳細信息

奧斯曼帝國第二十八任素丹(1789~1807在位)。又譯“謝利姆”、“色里姆”等。全名賽利姆·本·穆斯塔法·本·艾哈邁德。自幼接受傳統的伊斯蘭教教育,信奉遜尼派教義。博學多識,擅長吟詩作賦,兼通古典音樂。1789年其叔父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1774~1789在位)死後即位。受其父穆斯塔法三世(1757~1774在位)影響,立志革新。但俄國奧地利的壓迫不容許他實施改革,直到1792年雅西條約的簽訂使奧斯曼帝國得以喘息。在位期間,他為了重振帝國,曾以西方國家為模式,在內政、外交和軍事制度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從而成為帝國歷史上最早實行大規模“歐化”改革的蘇丹。在內政方面,他首先改組了帝國國務會議,規定一切重要決議均須經過他所領導的改革委員會討論、通過後方可實施;制定、頒布新的行政法規;鼓勵創設民辦學校,提倡發展出版印刷事業;改革各級行政機關,改軍事采邑為國家土地,並代之以包租制。在外交方面,他在英、法、德、奧等各主要歐洲國家首都設立正規的、常駐的奧斯曼帝國大使館,派遣年輕的使節去研究駐在國的社會、外交及各項制度,藉以改進帝國的對外政策。在軍事方面,他創辦了陸軍和海軍等各種新的軍事學校,聘請法國教官任教;仿效歐洲軍制,組建忠於蘇丹的新的常備軍,並委派曾在沙皇俄國陸軍中服過役的軍官,按照歐洲的戰術和演習方法訓練新的步兵團。在對外關係方面,賽利姆主張和平共處。為停止與鄰國之間的戰爭,1791年他與奧地利簽訂斯維什托夫條約,翌年又與俄國簽訂雅西條約。1798年拿破崙入侵奧斯曼帝國屬地埃及,賽利姆被迫同英、俄兩國結盟,對法宣戰。後鑒於拿破崙在歐洲的權勢日益增長,又於1804年與法國締結和約。賽利姆在治國方面的一系列革新行動,不斷遭到大封建主耶尼塞里軍團的強烈反對和攻擊。
賽里木三世在托普卡帕宮門接見官員賽里木三世在托普卡帕宮門接見官員

奧斯曼帝國蘇丹簡介

死於劍下的蘇丹

1807年5月,伊斯蘭教長下達對抗變革的指令,他被王室復舊派以“軍事改革導致了暴亂”、“執政7年多未立子嗣”等罪名而廢黜,讓穆斯塔法四世繼位。在魯塞奧斯曼帝國將軍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是變革派的重要人物,他起兵四萬前往君士坦丁堡,要讓塞利姆三世復辟,可是他來的太晚了,塞利姆三世在後宮被宦官刺殺,他是唯一死於劍下的蘇丹,阿朗達爾遂廢黜穆斯塔法四世馬哈茂德二世繼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