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達那

謙達那

謙達那,出生於1950年,奧修桑雅生,台灣人,翻譯了很多奧修作品,成立了奧修出版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謙達那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0
  • 主要成就:最早翻譯奧修作品,成立了奧修出版社。
經歷,奧修出版社的誕生,翻譯作品,

經歷

謙達那,生於台灣,奧修門徒,從事奧修著作翻譯20餘年,也是國內第一位奧修著作的翻譯者。其翻譯的內容,涉獵眾多,從道、催眠、愛與靜心、瑜伽、譚崔、禪卡... ...無所不包,創立奧修出版社後,專門從事相關著作的翻譯、出版、發行工作。
他說奧修的門徒有三種,一流的是可以獻身的(devotee),二流的是與奧修的心有連結的,三流的則是透過書和奧修心靈連結的,他笑稱自己只是奧修的三流門徒,只想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奧修的智慧里活得更豐盛。
小時候,媽媽希望他成為博士,他考取的中學、大學都是台灣一流的好學校,但最後唯讀到碩士。那時候對現在也沒有預期什麼,只是想賺錢,讓家人過比較好的物質生活,但賺錢始終不是第一位的選擇。
17歲他上高一,患了胃出血,從“為什麼我會生病”這樣的疑惑開始,一直探求到心理學,心理分析,凡是涉及到人生哲學和態度的書籍,都會去看。
大二一時極端到想自殺,“年輕時,欲望和理想一時沒辦法達到,頭腦又走極端,因此感到很挫折,內心極度不平衡,想想快樂是正的,不快樂是負的,死亡是零,與其要成為負的,倒不如走向那個零。現在看當時真的是塞翁失馬,有過這樣的思想波動和經歷,反而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和了解。”
24歲時,他說:“孔子40歲不惑,我現在就能不惑。”
29歲時,他和奧修相遇,“讀了他的書,使我深深覺得以前那種無知的驕傲實在是不成熟。”
30歲,赴美國讀MBA,回台灣之後踏入職場,讓修行進入生活。
33歲,他第一次著手翻譯《道之門》時,已看過30本奧修的書,奧修的思想體系,已經潛移默化地重構了他的世界。
34歲,1984年他第一次到奧修在美國的奧勒岡社區,擁有了奧修門徒的名字,謙達那,意為神聖的人,從此走上奧修之路。
20多年的時光,奧修的思想在字裡行間和靈感迸發的瞬間裡,緩緩流經他身體的每個脈絡。愛情來來走走,只有奧修是他思想的永恆伴侶,從面容上很難看出謙達那老師已有60歲,網路上幾乎找不到關於他本人的經歷、圖片,他說只想活得低調些。

奧修出版社的誕生

一股積極追求向上的力量使我成為一個走極端的人。對我來講,走極端意味著頭腦的過度使用,因此而導致身心的失衡。高中一年級,我的身體就開始抗議了,我得了胃出血,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改善,怎么辦呢?我只能去看書來尋求答桉,一開始看有關胃病的書,得知胃病其實跟心理有關,所以接著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然後進入心理分析,同時也涉入一些人生哲學,我所看的書都是當時頂尖人物的書,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進入所謂內在的探討。
大學二年級,我一度崩潰,對我來講,崩潰意味著內在的大轉變,我不想活、不想用頭腦、不想用意志力,我否定自己原來的模式,因為我不快樂。太用頭腦真的會不快樂,而且會產生一股內在的壓力。同學建議我去參加晨曦佛學社,接觸到佛學,也許當時還不得其門而入,也沒有辦法有太多的收穫,只學到了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比較不會痛苦,但是我的內在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是要擇善固執嗎?
尋尋覓覓,赴美求學,當時覺得美國出版的書有台灣的十倍,資料琳琅滿目,極為豐富。我首度接觸到一個新的觀念,那就是有些事要聽身體的語言,而不是聽頭腦的語言。比方說,就吃東西來講,與其說是要定時定量,倒不如說要覺知自己身體的狀態,聽當下胃的情況,和身體的感覺,來決定要吃什麼,以及要吃多少。這個新觀念對當時的我來講是一個突破,讓我從以頭腦為主宰的思維進入到也要聽身體的感覺。
然後碰到了我的一個經濟老師,我覺得他的教學方式非常好,極富啟發性,而且思路非常清晰,我很喜歡他。他是奧修的門徒。從他那裡我開始接觸到了奧修的思想。一開始,我覺得奧修的思想有一些跟我原來的系統有衝突,但是沒有衝突的部分我覺得他講得非常好,等到我看完了第一本書“譚崔經典”之後,我就覺得他所講的是對的,我是無知的。常常在看書當中會有極震撼的句子出現,我會關起書來,閉起眼睛,去感覺和享受那個衝擊。
孔子四十而不惑,我覺得我二十四歲的時候就不惑了,但是當我在三十歲的時候碰到奧修的思想,我覺得我是無知的。
奧修的所謂心靈學對當時當我來講是新的,我也不想只執著在他的思想,所以我也涉獵了很多其他宗派的思想,比方說當時也很有名的克利虛納姆提(J. Krishnamurti),還有其他的。但是在搜尋之後,我還是覺得跟奧修比較有緣,所以變成去書店,只要有奧修的書,只要那個書的作者是奧修,我就買,不論是什麼書名。就這樣,看了大約三十本奧修的書之後,我覺得坊間雜七雜八的書那么多,像奧修這種我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書應該出版,所以我就是開始研究翻譯他的書。
第一本是“道之門”,從一九八三年五月開始翻譯,一九八七年一月出版。我找過很多家出版社都不想出這本書,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歸類,它不像心理學,也不像哲學。後來由“武陵出版社”出版,將它歸類在陰陽五行裡面。接著在“武陵出版社”出版了大約12本之後,我自己在一九九二成立了“奧修出版社”,專門翻譯和出版奧修的書。

翻譯作品

《與奧修交融》
《老子道德經》
《莊子心解》
等大約60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