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形成概述 計算機套用 到一個組織的管理中,一般要經歷從初級到不斷成熟的成長過程,
諾蘭 (NOLAN)1973年總結了這一規律,並於1980年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謂的諾蘭階段模型。
諾蘭在其《數據處理過程》中的風險管理一文中指出,數據處理的發展包括技術和套用的發展、計畫和控制的戰略變化以及用戶的參與程度變化。在數據處理髮展的階段中,他描述了一條不可逾越的學習曲線。諾蘭認為,組織有必要了解與每一發展階段相關的成長特點。由於每個發展階段都與某一學習過程相互關聯,因而是不可逾越的,了解這種曲線有利於幫助組織有效的實施
信息化建設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里查德.諾蘭(R.Nolan)在1973年首先提出了
信息系統 發展的4階段論,之後經過實踐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又於1979年將其調整為6階段論。
在諾蘭的信息系統發展4階段論中,諾蘭按時間順序將時間橫軸劃分成4個區間,即:開發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他把這些區間稱為信息系統的發展階段,同時用縱軸來表示與信息系統相關聯的
費用支出 。當時計算機主要用於促進組織的業務合理化和省力化,與信息系統相關的支出額與效果之間的關係比較明確。
發展階段 諾蘭 認為,任何組織由手工
信息系統 向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發展時,都存在著一條客觀的發展道路和規律。數據處理的發展涉及到技術的進步、套用的拓展、計畫和控制策略的變化以及用戶的狀況四個方面。1979年,諾蘭將
計算機信息系統 的發展道路劃分為六個階段。諾蘭強調,任何組織在實現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時都必須從一個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不能實現跳躍式發展。
諾蘭模型的六個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
數據管理 階段和成熟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始階段
組織引入了像管理
應收賬款 和工資這樣的
數據處理系統 ,各個職能部門(如財務)的專家致力於發展他們自己的系統。人們對數據處理費用缺乏控制,
信息系統 的建立往往不講究經濟效益。用戶對信息系統也是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第二階段普及階段
信息技術套用開始擴散,數據處理專家開始在組織內部鼓吹自動化的作用。這時,組織管理者開始關注信息系統方面投資的經濟效益,但是實質的控制還不存在。
第三階段控制階段
出於控制數據處理費用的需要,
管理者 開始召集來自不同部門的用戶組成委員會,以共同規劃信息系統的發展。
管理信息系統 成為一個正式部門,以控制其內部活動,啟動了
項目管理計畫 和系統發展方法。目前的套用開始走向正規,並為將來的
信息系統 發展打下基礎。
第四階段集成階段
這時,組織從管理計算機轉向管理
信息資源 ,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通常產生了很多獨立的實體。在第四階段,組織開始使用資料庫和遠程通信技術,努力整合現有的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開始從支持單項套用發展到在邏輯資料庫支持下的綜合套用。組織開始全面考察和評估信息系統建設的各種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決信息系統投資中各個領域的平衡與協調問題。
第六階段成熟階段
逐一條
學習曲線 ,深入地理解這條曲線,將會有助於組織更有效地管理這個進化過程。
諾蘭
階段模型 總結了已開發國家
信息系統 發展的經驗和規律。一般認為模型中的各階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無論在確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當前處於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徵來指導MIS建設。
其他信息 增長要素 (1)計算機硬軟資源:從早期的
磁帶 向最新的分散式計算機發展;
(3)計畫控制:從短期的、隨機的計畫到長期的、戰略的計畫;
(4)MIS在組織中的地位:從附屬於別的部門發展為獨立的部門;
(5)領導模式:開始時,技術領導是主要的,隨著用戶和上層管理人員越來越了解MIS,上層管理部門開始與MIS部門一起決定發展戰略;
(6)用戶意識:從
作業管理 級的用戶發展到中、上層管理級。
意義 它總結出了西方已開發國家國家信息發展的實踐,提出了某些 客觀發展規律。一般認為模型中的各階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其原因是組織機構在準備進行下的一階段工作之前需要一定的經驗。儘管這些階段含有某些自然生長過程,但是這些生長過程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計畫協調和管理的,因此,每一階段也都代表著 計畫與管理工作的變動次序。所以
諾蘭 模型既可以用於診斷當前所處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向什麼方向前進,怎樣管理對開發最有效,也可以用於對各種變動的安排,進而以一種可行方式轉至下一發展階段,在制定系統規劃的過程 中,科學合理地制定系統開發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