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又博覽《詩經》,《尚書》,《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諸葛瑾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侍奉繼母也恭敬謹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200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
曲阿弘咨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諸葛瑾與
步騭、
嚴畯關係親密。建安六年(201年)三人一起遊歷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諸葛瑾其後又擔任過
海鹽縣長。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功勳卓著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
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談私事。最後雙方以分界結束。
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吳郡太守朱治,是舉薦孫權為孝廉的將領,孫權曾對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時對他很敬重,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這樣他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迴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難料。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人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么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生靈滅絕。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賤人中,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責砥礪,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惡之中。為臣認罪尚來不及,確實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為傷感,於是說:“我特為您而赦免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跟從呂蒙討
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直方敢諫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東伐吳,
孫權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道:“陛下老遠來至
白帝,恐怕是因為吳王侵取荊州,危害關羽,怨念頗深。不應該講和,您這是小人物之心,不肯著眼於大處。我試著為陛下論其輕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可以馬上決定下來,不用再諮詢各位將領。陛下和
關羽之親密和諸漢先帝如何相比?荊州大小與海內各州又如何相比?這些仇恨,誰當先後?如果仔細思考,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
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同年
曹真、
夏侯尚等圍
朱然於
江陵,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時被夏侯尚火燒船隻,水陸同時進攻所擊退。
潘璋未知前來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絕,並說:“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夏侯尚、曹真等退走;雖無大功,也用保全師順利入境為功。
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敦仁厚義,效法上天救活生靈,近來承蒙他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無奈我積怨過多犯罪過深,深為陛下所忌恨,雖有祁奚之類的人相救,而我卻無羊舌氏那樣的德行,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諸葛瑾儀表堂堂又溫文大方,當時的人們都佩服他的高雅氣質。孫權也對他甚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徵詢他的意見。
數攻襄陽
黃武五年(226年),孫權得知曹丕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
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西南)。孫權一路為
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
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
驃騎將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嘉禾五年(236年),大帝北征,派右都督陸遜與中司馬諸葛瑾攻襄陽。陸遜派親戚韓扁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魏軍,魏軍抓獲了韓扁。諸葛瑾聽後,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大駕已還,敵人得到韓扁,將我們的虛實全部打聽清楚了。而且河水快幹了,最好是趕快離去。”陸遜接報後並未作答覆,卻催促人種葑豆(一種蔬菜),與眾將領下棋射箭遊戲,一如平常。諸葛瑾知道後說:“陸伯言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自有考慮。” 於是親自來見
陸遜。陸遜說:“魏軍知道大駕已還,再不用為此籌謀,便專心對付我們。如今魏軍已經守衛了要害之處,兵將已經出動,我們自己應當首先鎮定自如以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魏軍表明我們要走,魏軍會以為我們害怕了,必然會來威逼我們,那就是必敗之勢了。” 於是二人秘密定計,令諸葛瑾坐鎮舟船,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見陸遜要攻襄陽,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魏軍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陸遜全軍安然退出。
朝政風波
嘉禾七年(238年),弄政大臣
呂壹遭處死。先前,諸葛瑾、
呂岱、
朱然、
步騭以自己為武官,未有干涉呂壹一事,呂壹死後,
孫權派遣
中書郎袁禮斥責四人,指自己與四人恩猶骨肉,榮福喜戚,相與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錯,理應上奏勸告,不應置身事外。
赤烏四年(241年) 四月,孫權分兵四路攻魏:
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
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
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
南漳蠻河流域)。 五月,
全琮入侵
芍陂,
朱然、
孫倫圍攻
樊城,諸葛瑾、
步騭侵掠柤中,
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
同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軼事典故
生死不易
同“生死不渝”,用來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劉備討吳時諸葛瑾身在南郡,當時有人進讒言詆毀諸葛瑾,稱其與劉備互通信息,流言甚盛。陸遜上表力保諸葛瑾絕無此意。孫權回覆說:“我和子瑜在一起很多年了,有生死不易的誓言。他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當初孔明出訪吳國,我讓子瑜留下他。子瑜對我說:‘弟弟已經跟隨他人,義無二心。弟弟不會留下,就像我不會離去一樣。’他的言行是如此英明。論世上君臣大義,我和子瑜,可以說是‘神交’了,不是旁人可以離間的。我已知你的心意,表函會再遞交給子瑜,讓他也了解你的良苦用心。”
人物評價
孫權:①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②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③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虞翻: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孫登: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陳壽:①瑾為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②諸葛瑾、步騭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傅玄:有張子布以為腹心,有陸議、諸葛瑾、步騭以為股肱,有呂范、朱然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少敗而江南安。
周昭:急論議則傷人,爭名勢則敗友,重朋黨則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諸葛使君、步丞相、嚴衛尉、張奮威之為美也。
陸機:風雅則諸葛瑾、張承、步騭以聲名光國。
袁宏:子瑜都長,體性純懿。諫而不犯,正而不毅。將命公庭,退忘私位。豈無鶺鴒,固慎名器。
《吳書》:初,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妻死不改娶,有所愛妾,生子不舉,其篤慎皆如此。
《世說新語》:(諸葛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諸葛亮),吳得其虎(諸葛瑾),魏得其狗(諸葛誕)。
郝經:諸葛瑾才猷蘊借,顓面上將以功名終,亦其次也。”“侃侃相臣,濟威以仁。震霆收聲,澤國生春。元嘆徳度,沉深穆逺。澄淵不波,龍盤蛟轉。子山純懿,子瑜共肅。贊元將命,共安坤軸。
李贄:周瑜、魯肅、諸葛瑾、張紘、顧雍,彼比引薦,真君子也。
余嘉錫: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繼以瞻、恪、靚,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猶以王、葛並稱。
黎東方:沒有周瑜、魯肅,便不會有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沒有諸葛瑾,也不會有猇亭之役以後的吳、蜀言歸於好。
墓址
諸葛瑾墓在常州市郊北港鄉
連江橋下塘。墓為土墩,占地約五畝。高4-5米,墓前原分左右兩墩,一為印墩,一為劍墩,清道光年間,曾在墩下鋤得篆文"諸葛子瑜之墓"小玉碑,出土漢代玉鎖、玉豬及銅鏡、陶瓷器皿等。今墓已不存,土地為北港磚瓦廠使用。
家族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先祖 | | |
父親 | 諸葛珪 | 東漢末年為泰山郡丞,於諸葛亮幼年已死。 |
叔父 | | |
平輩 | 弟弟 | | 蜀漢官員,官至丞相。 |
| |
妹妹 | 諸葛氏 | |
諸葛氏 | 嫁蒯氏。 |
堂弟 | | 曹魏大臣、重要將領,官至征東大將軍,後因反抗司馬昭,兵敗被殺。 |
子輩 | 長子 | | 東吳權臣,官至丞相,後被誅。 |
次子 | | 後成為諸葛亮養子,蜀漢官員,官至翊武將軍,早逝。 |
三子 | | 在父兄中特別奢侈,諸葛恪被誅後飲藥而死。 |
女兒 | 諸葛氏 | 嫁張承 |
後代子嗣 | 孫子 | | 諸葛恪長子,東吳官員,官至騎都尉,後被諸葛恪鴆殺。 |
| 諸葛恪次子,東吳官員,官至長水校尉,後被誅。 |
| |
| 諸葛喬之子,諸葛恪被殺後恢復諸葛瑾之後。 |
曾孫 | | 蜀漢滅亡後與 諸葛京一同定居河東郡,成為諸葛瑾一脈唯一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