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實驗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諸城實驗中學是由山東省諸城師範學校和原諸城實驗中學(國中)於2001年8月合併而成的一所融高中、國中、幼教於一體的完全中學,前身是民國時期創建的原省立第十三中,有國中部、高中部、兩個校區,占地170餘畝,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現有116個教學班, 8200多名學生, 600名教職工。學校設有高標準的辦公樓、教學樓、藝術樓、體育館、圖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餐廳等。是諸城辦學歷史最悠久、教師平均學歷最高、教職工人數、學生人數最多、規模最大、資產最多、辦學條件最好的副縣級學校。是省級規範化學校、濰坊市重點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城實驗中學
  • 簡稱:諸城實中
  • 校訓:用心思考未來
  • 創辦時間:2001年
  • 類別:中學
  • 現任校長:李研祥
  • 所屬地區:山東諸城
  • 校風:成功=熱情+遠見+行動
  • 官方貼吧:諸城實驗中學吧
歷史沿革,優秀教師,基本介紹,師資力量,教育理念,學校榮譽,辦學理念,目標思路,辦學特色,學校地址,

歷史沿革

1950年7月濱北中學在膠縣的前師部更名為諸城師範學校並遷來諸城。
2001年8月23日,經諸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諸城師範學校與原實驗中學(國中)正式合併,成立諸城市實驗中學。
2015年6北校區建成新教學樓,同年8月國中部與高中部分離,國中部全部在北校區,高中部高一高二在南校區,高三在北校區。

優秀教師

語文:董瑞萍 隋本吉 物理:張世鋒
數學:侯文麗 化學:王雲輝
英語:王 輝 生物:王文娟 蔣繼奎

基本介紹

諸城實驗中學是一所融高中、國中、幼教於一體的完全中學,有校本部和南校區兩個校區。學校是山東省規範化學校、濰坊市重點中學。學校創建於1931年,歷經省立第十三中學、濱北中學、諸城師範學校、實驗中學等重要歷史發展階段,遷徙分合,春華秋實,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
學校現有山東省特級教師4人,省級教學能手3人,濰坊市優秀教師12人,濰坊市級以上教學能手68人,濰坊市特級教師1人,諸城市特級教師9人,諸城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諸城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和骨幹教師131人;擁有中學高級教師105人,碩士研究生140人,專(兼)職心理諮詢師135人。
學校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基礎上,積極探索多樣化、特色辦學新模式,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文化立校、主題德育、科技教育、學科拓展四大辦學特色。實施文化立校方略,構築學校的核心內容,積極錘鍊學生的寫作水平,鍛造學生過硬的基本功。在國家、省、市等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學生作文大賽中屢獲大獎。在同類學校中樹立了品牌;開展“主題德育”工作,創新德育方法,構建德育工作主題化、主題德育活動化、德育活動系列化新模式;創新“科技教育”,將科技創新、電腦製作、電腦機器人競賽、信息學奧賽四個創新項目作為學生校本課程選修的亮點,引導學生向更高一級的競賽衝擊金牌;將課堂教學改革特色納入“學科拓展”,並依託特色工作室,進一步突出學科能力辦學特色。
學校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山東省教科所實驗學校,是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先後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名校、全國德育實驗先進學校、全國創新教育示範校、全國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和山東省文明單位、規範化學校、中國小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等省級榮譽稱號。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師資力量

學校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優秀教師4人,山東省特級教師2人,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濰坊市優秀教師12人,濰坊市特級教師1人,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濰坊市級以上教學能手39人,諸城市特級教師5人,諸城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諸城市十佳青年教師5人,十佳教師2人,諸城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和骨幹教師131人。擁有中學高級教師105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2人。學校常年聘請多名美籍教師執教英語。

教育理念

多年來,學校秉承“用心思考未來”校訓,遵循“學習生活的常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和“今天送我一個學生,明天還您一個棟樑”、“創辦優質教育,創造成功人生”的教育理念、堅持實施“文化立校”方略,追求高標準、高品位、高質量,努力打造全國教育品牌,“引入ISO9001國際標準化管理體系,創辦實驗性、示範性、現代化品牌學校”,將學校文化融入到管理的各個環節,用文化提升教師、學生的素養和管理的品位,開拓出一條超常規、高速度、跨躍式發展的特色之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學校榮譽

學校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山東省教科所實驗學校,是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全國首批二十家“中華少年寫作園”之一,全國普通高中發展性評估首批三所試點學校之一,全國知名教研室主任聯誼會秘書處、全國中語會課堂教學研究中心及秘書處、山東省青語會研究中心及秘書處、山東省教育學會教育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高中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山東省教育學會基礎教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山東省當代文學院濰坊分院、省教育廳《基礎教育改革論壇》編輯部均設在該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名校、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德育實驗先進學校,全國百所社會公認特色育人成功學校,中國特色學校、全國創新教育示範校、全國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全國學習方法研究名校、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教學示範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十佳學習方法研究名校、心理健康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被濰坊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諸城市教育系統唯一的濰坊市文明單位標兵,2009年12月被表彰為山東省文明單位。2009年9月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全市唯一山東省中國小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10月20日、2005年4月15日和2006年12月15日,山東省校本教研工作會議、山東省學校文化建設現場研討會議、全國現代學校文化建設與新時期師生關係論壇分別在我校舉行。2005年3月,國家教育部專家組對我校(全省僅三家)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題教研。2007年11月,山東省教育廳專家評估組對我校(在全省僅選取濰坊一中和我校)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試評估。2009年9月在“2009'山東素質教育論壇”上我校代表濰坊市作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全面推行高中新課改》的演講。2009年11月我校代表濰坊市迎接山東省教育廳高中新課程改革檢查。2009年12月在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上我校作為全省六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典型,作了《在選課走班上破冰前行》的經驗介紹。2009年12月,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頒獎典禮暨中國教育創新論壇上,我校作了《在選課走班上破冰前行》的典型發言。
2008年學校榮獲10項濰坊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列濰坊市所有高中第四位。被確定為山東省教育廳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省級定點聯繫學校濰坊市三校之一,濰坊市普通高中科學發展評價試點學校諸城市兩校之一。2009年9月我校在濰坊市普通高中創建五星級學校活動中成為首獲三星的九校之一,總成績位居諸城市第一名,濰坊市第二名。2009年我校在濰坊市普通高中新課改示範校創建活動中列濰坊市第二名。
2010年學校被確定為北京大學青少年素質教育與才能培養基地、清華大學社會實踐基地、國家教育部教育精品課建設實驗校山東省三校之一,成為山東省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學校及秘書處。被評為濰坊市10所普通高中實施新課程示範校(位居第三)。

辦學理念

校訓:用心思考未來
校風:成功=熱情+遠見+行動。
教風:
抓常規、抓末端、抓細節,將落實進行到底;
抓學習、抓團隊、抓科研,靠創新贏得領先。
學風:
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一滴不漏的學習要求,始終如一的學習習慣。
奮鬥目標:
實施文化立校,打造精品實中,創建中華名校。
培養目標:
做群體3%的人——志向高遠,目標明晰,意志堅強,全面發展。
教育追求:
教師“三做”:內修師德,外樹師風,做有口碑的教師;善於學習,用心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師;努力工作,不找藉口,做有責任的教師。
學生“三做”:立誠立德,慎獨明理,做有素養的學生;志向高遠,勤學善思,做有智慧的學生;學會感恩,樂於奉獻,做有擔當的學生。
教育理念:
學習生活的常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
保護天性,張揚個性,完美人生。
今天送我一個學生,明天還您一個棟樑。
創辦優質教育,創造成功人生。
核心教育理念:
實施文化立校方略——人本化管理、研究性教師、創新式學生、學習型校園,把學校建設成富有人文情懷、師生共享的精神家園。

目標思路

(一)總體目標
目標:全力打造“四個實中”:實力實中、魅力實中、活力實中、合力實中;奮力打造“兩支隊伍”:名師隊伍和名生隊伍;努力實現“三個全面”:全面推進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改革,全面衝擊教育教學質量全市最高峰,全面提升辦學品位和特色。
中期目標:追尋教育的本真與厚重,辦內涵豐富、行為穩鍵、特色彰顯、發展強勁的學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品牌,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長期目標:躍上高端,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培養大批具有民族情感、擔當意識與世界眼光的高層次人才。
(二)具體目標
常規管理:進一步落實崗位責任制,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意識,深入實施科學合理的部門及個人評價、激勵機制;繼續落實精細化管理,強化後勤管理;依託六大工作機制,促進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開展;落實科學管理、人文管理、層次管理,切實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提升領導力、執行力。
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領導幹部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領導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將師德建設定於首位,努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確保實現“零事故、零違規、零投訴”。努力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引導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工程,做細做實各級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德育工作:構建整體德育網路,建立健全德育隊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化全員育人工作制度,全方位落實十二項育人制度,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優秀公民道德素質和健全人格;深入挖掘德育內涵,充實與完善“主題化、課程化、機制化”德育工作體系,突出活動特色。
課程建設: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以學生髮展為主體,尊重、信任、指導學生,發展學生個性,促進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建立完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建設體系,整合、拓展國家課程,開發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教學工作: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大對教學常規、學習常規落實力度;最佳化教學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督查、指導與監控。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科研工作: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機制,認真做好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實效和質量;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和各項培訓工作,確保完成上級部門關於教師素質能力提升的各項指標。
特色工作:繼續探尋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辦學發展模式和渠道,在四大特色方面實現新突破,發揮特色品牌效應,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宣傳正能量,加強家校聯繫,提高學校知名度。
(三)管理思路
以“科學、規範、高效”為總要求,以“嚴、細、實”為工作標準,實施“五大工程”(崗位效益工程、創新時效工程、科研名師工程、自主成長工程、培植沃土工程)和六大工作機制(工作溝通交流機制、工作督查機制、主題德育機制、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後勤管理機制、科研工作機制),向科學管理、精緻管理、人本管理要效益。

辦學特色

我校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立足自身實際,挖掘自身潛能,打造自身特色,以滿足學生多元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努力做到特色立校、特色興校、特色強校,真正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辦促進人民幸福教育的社會需求。
(一)依託文化立校特色,使學生具備良好文化素養
1.實施文化立校方略,建設富有人文情懷、師生共享的精神家園。
圍繞學校發展的戰略目標,我校確立了新的校訓(“用心思考未來”)和教育理念(“學習生活的常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保護天性,張揚個性,完美人生”、“今天送我一個學生,明天還您一個棟樑”、“創辦優質教育,創造成功人生”)一系列發展策略,構成了我校文化的核心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了我校的文化立校方略,最終形成了我校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實施文化立校方略——人本化管理、研究性教師、創新式學生、學習型校園,把學校建設成富有人文情懷、師生共享的精神家園”。
2.打造文學魅力校園,讓文學成為師生心靈的棲息地。我校大力倡導讀書和寫作,成功入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發起,在全國重點中學建立的“中華少年寫作園”,這一殊榮的取得,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品牌,使學校在指導中學生寫作、作文教學上能有更多的經驗交流並及時獲得專家指導,獲得作文教學與少年寫作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作文教學也由此成為學校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山東當代文學院濰坊分院也落戶我校,充實和豐富了學校文化內涵,成為全國首家省級文學分院落戶校園的中學。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廣師生創設了良好的閱讀、寫作軟環境,使文學活動成為常態,校園真正成為了師生遨遊書海、寄情筆墨的精神家園。
(二)依託主題德育特色,使學生具備高尚道德品質
我校逐步建立完善了主題德育機制,進一步深化德育工作主題,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構建德育主題化、主題活動化、活動系列化新模式。以十一個德育主題活動及校本德育課程為載體,將德育上升至操作層面,著力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1.實施主題德育月活動。自2012年起,我校確立了十一個德育主題,內容涵蓋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意志品質、合作意識、審美情趣等多個維度,具體到每月的主題是:一月為“責任·效率”教育月,二月為“親情·美德”教育月,三月為“文明·禮儀”教育月,四月為“傳統·習俗”教育月,五月為“勞動·恩情”教育月,六月為“理想·信念”教育月,七、八月為“實踐·探究”教育月,九月為“習慣·規範”教育月,十月為“感恩·勵志”教育月,十一月為“安全·法制”教育月,十二月為“誠信·慎獨”教育月。
2.著力德育課堂建設,構建校本德育課程。實行主題德育課程化,政教處組織管理人員、一線教師編寫主題德育課程教村,每一個主題一般設定18個課時;協調各級部安排好德育課程計畫,採取班會授課制和分散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傳統德育與校本德育結合,以“十一個德育主題”為基礎,並賦予它們新的內涵,將生命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個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現代科技教育等內容充實其中,以人本主義的理念開創體驗德育、人本德育、實踐德育的工作原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人道主義精神,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
(三)依託科技教育特色,使學生具備創新探究精神
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創新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以全面加強新課程實施、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為依託,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大特長生、名生培養力度,使一大批學有所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在電腦機器人、信息學奧賽、電腦製作、創新發明等方面屢獲佳績,成為普通高中科技創新教育的一面旗幟。
1.機器人足球,“踢” 出創新教育新天地。在電腦機器人活動方面,我校在政策和財力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成立了機器人活動領導小組,建立了機器人實驗室,成立了機器人社團,並定期開展活動,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各個級別的比賽,讓學生在賽場上盡情“馳騁”,不斷磨練提升水平,為取得良好成績奠定基礎。
2.信息學奧賽,“賽”出創新教育的風采。我校高度重視信息學奧賽,從國中階段即開始物色苗子,在培養期間,為他們量身打造培訓方案,做到學習文化課和參加競賽兩不誤。經常組織各種實戰演練,讓學生在有效時間培養實戰經驗,體會大賽氣氛。定期組織各種集訓,給選手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自2009年至今,我校在各級別賽事中共40餘人次獲得大獎。
3.電腦製作,“敲” 開學生智慧之門。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電腦製作活動,指導教師在課堂上發現優秀苗子,並加以培養,成立了動漫製作工作室和電腦製作社團,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時準確掌握全國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動態,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別的比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9年,張靜宜同學的程式設計《網路課程表》獲濰坊市二等獎;2011年,王笑航同學的平面設計《農業園區區徽設計》和丁慧姿同學的平面設計《楊春酒店VI》同獲濰坊市二等獎,張宸華同學的三維動畫《重生》獲省二等獎,臧運霞同學的手機動漫《校訊通方便你我他》獲全國三等獎。2011年我校獲山東省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最佳組織獎。
4.創新發明,“燃”起學生的創造火花。為使科技創新真正走近學生,我校成立了專職創新發明教師隊伍,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並將很多發明實物帶進教室,使學生認識到創造就在身邊,人從都能進行創新。為了鼓勵更多學生進行創新,我校還將學生的專利作品在學校里進行展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創新。每學期徵集學生創意,並對優秀創意進行評比和獎勵,形成深厚的創新氛圍。
(四)依託學科拓展特色,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
我校注重深入挖掘學科內涵,拓展學科知識外沿,通過整合拓展國家課程,開發系列校本課程,加強學科能力培養,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思維含量,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1.整合拓展國家課程,促進校本課程系列化。進一步整合、拓展、深化國家課程。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對國家課程進一步整合、拓展、深化;制定詳細的學校課程計畫和學分認定方案,從課堂表現、平時作業、隨堂檢測、模組考試四個方面,按比例制定每個學段的學分要求,建立補考制度;認真實施選課制和走班制,實施學分制管理,建立新的課程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促進每位學生健康發展;充實完善各個功能教室,為新課程實施提供硬體保障。加大校本課程開發的力度,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開發四大系列校本課程——文化系列,包括學校文化、地方文化;德育系列,即主題德育教育;科技系列,即機器人、信息學、電腦製作等;學科拓展系列。
2.注重學科能力培養,挖掘學科內涵,拓展學科外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積極地、主動地、廣泛地獲取知識與信息,完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從而培養出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校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教的過程,更重視學的過程;既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重視對學生學科素質的開發。
3.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們注重從預習、聽課、閱讀、筆記、作業等方面指導學生,使他們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我們加強了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聽課方法的指導、獨立思考方法指導、整理歸納方法指導和自主學習方法指導。同時注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和教師有的放矢的輔導,使自學和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機結合。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地獨立鑽研和自主實踐的時間、空間和具體條件、教師不僅“精”研教材,而且在“導”字上下功夫。改變過去注重強調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積積極引導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學校地址

北校區:山東省諸城市興華東路43號
南校區:山東省諸城市文化路96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