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議

論議,漢語辭彙,拼音lùn yì,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議
  • 拼音:lùn yì
  • 釋義: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
拼音,引證解釋,

拼音

lùn yì

引證解釋

1、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
《管子·輕重丁》:父兄相睹樹下,論議玄語,終日不歸。
唐韓愈《與李翱書》:持仆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間,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
2、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見。亦指思想認識、境界等。
《荀子·非相》:然而(桀紂)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後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
《漢書·劉向傳》:論議正直,秉心有常,發憤悃愊,信有憂國之心。顏師古註:悃愊,至誠也。
宋洪邁《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使其羞白心於人前,則不若伏藏其論議,蕩滌穢惡,俾眾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內矅。
3、議論文。
《後漢書·孔融傳》: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
4、即論義。指藉往復問答以闡明法門之義理。參閱“論義”6171。
5、梵名Upades/a 。論議經之略稱。為十二部經之一。音譯優婆提舍、優波提舍、優波替舍。意譯法義、說義、法說。為佛陀與弟子間之論議、分別,以解明經義、辨別法相之一種經典形式。又佛自論議問答而辨理者,或佛弟子論佛語、議法相與佛相應者,亦稱論議。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五(大三○·四一九上):“云何論議?所謂一切摩呾履迦阿毗達磨,研究甚深素呾纜義,宣暢一切契經宗要,是名論議。”參閱“優波提舍”64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