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

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

《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鞠實兒。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 
  • 作者:鞠實兒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1日
  • 頁數:26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7346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論證是一種具有說理功能的話語序列。在科學研究中,它具有演繹和歸納兩種形式。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由於涉及不同的語境(包括文化傳統),論證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為了滿足人與人以及人與機器之間日常交流的需求,《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採用兩種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程式和機器學習,從具體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習得不同語境下論證模式、論證元素及結構。進一步,為形式化論證理論——抽象論辯理論具有更廣泛的適用範圍,《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將這兩種自下而上的論證挖掘方法與抽象論辯理論提供的形式方法相結合,符號化處理上述挖掘所得結果,對論證進行合理重建。論證研究對於推動論證科學和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篇論證的社會文化結構——廣義論證理論
第1章廣義論證的理論與方法3
1.1引言3
1.2論證研究的社會文化解釋途徑4
1.2.1論證形式系統的同質性4
1.2.2自然語言論證的異質性6
1.3廣義論證概念8
1.3.1廣義論證概念的內涵8
1.3.2三種論證概念的比較10
1.3.3廣義論證概念的外延11
1.4廣義論證的分層結構理論12
1.4.1廣義論證的規則12
1.4.2廣義論證的分層結構14
1.4.3廣義論證分層結構的適用性16
1.5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方法論18
1.5.1廣義論證研究的基本問題與原則18
1.5.2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程式19
1.5.3論證研究方法比較22
1.6結論25
第2章廣式早茶說理的功能結構分析——以“詏”為例27
2.1引言27
2.2問題與方法28
2.2.1常人方法學與會話分析28
2.2.2互動社會語言學28
2.2.3廣義論證與功能分析法29
2.3廣式早茶“詏”式論證功能結構分析30
2.3.1廣式早茶“詏”的背景知識30
2.3.2“詏”案例分析與功能結構提取31
2.3.3功能結構和規則的合理性說明36
2.4結論36
第3章明代“大禮議”論證規則研究——以“爭帝”環節為例38
3.1引言38
3.2廣義論證及其研究方法38
3.3“大禮議”的文化背景40
3.3.1宗法傳統40
3.3.2孝道傳統41
3.3.3明代的皇帝、內閣及禮部41
3.3.4《皇明祖訓》42
3.4“大禮議”的基本情況42
3.4.1議禮緣起42
3.4.2三種解決方案43
3.4.3主要過程44
3.5“爭帝”環節的論證45
3.5.1“爭帝”環節45
3.5.2論證規則的合理性49
3.5.3規則驗證50
3.6結論51
第二篇論證的語言結構——機器學習視角下的論辯挖掘研究
第4章論辯計算分析的發展與現狀55
4.1引言55
4.2論辯研究傳統回顧與論辯理論的現代復興56
4.3論辯挖掘的主要研究與方法57
4.3.1論證成分檢測58
4.3.2論辯元素的分類61
4.3.3論辯元素之間關係的識別和論辯結構的預測62
4.3.4論辯語料庫的建設64
4.3.5主流論辯挖掘方法的特點66
4.3.6深度學習與論辯挖掘67
4.4論辯挖掘其他擴展研究69
4.5結論71
第5章機器學習的模型和特徵選擇73
5.1引言73
5.2論辯挖掘與特徵選擇方法75
5.3模型的評估和選擇77
5.3.1實驗評估方法77
5.3.2性能評估78
5.3.3比較檢驗79
5.4論證挖掘中特徵選擇的比較研究81
5.4.1實驗設定81
5.4.2實驗結果與討論83
5.4.3特徵選擇方法在論證挖掘和文本分類中對比101
5.5論證挖掘中的模型選擇102
5.5.1實驗設定103
5.5.2實驗結果與討論103
5.6結論105
第6章哲學文本論辯元素挖掘——基於統計學習的方法108
6.1引言108
6.2論辯挖掘模型與實踐108
6.2.1論辯挖掘的主要流程108
6.2.2語料庫標註109
6.2.3研究方法114
6.2.4實驗結果118
6.3結論120
第7章法庭判例摘要的論證成分與結構解析122
7.1引言122
7.2論辯中的圖爾明模型簡介122
7.3基於圖爾明模型標註的判例摘要語料庫124
7.3.1判例摘要125
7.3.2預處理127
7.3.3基於圖爾明模型的標註128
7.3.4標註工作的執行130
7.3.5標註文本示例131
7.3.6統計學分析132
7.4論辯挖掘的深度學習模型132
7.4.1模型框架及算法細節133
7.4.2模型整體損失函式137
7.4.3模型評價指標137
7.4.4模型實現細節138
7.5實驗結果和模型評估139
7.5.1基線模型139
7.5.2隨機初始化詞向量和預訓練詞向量的對比實驗140
7.5.3有無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141
7.5.4單向循環神經網路與雙向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142
7.5.5不同種類的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143
7.5.6本節模型與類似論辯挖掘工作的實驗結果對比分析143
7.5.7模型預測結果可視化145
7.6結論146
第8章融合邏輯與外部知識的自然語言推理148
8.1引言148
8.2自然語言推理工作150
8.2.1基於一階經典邏輯的自然語言推理方法150
8.2.2基於神經網路的自然語言推理方法151
8.2.3結合外部知識的方法151
8.3知識稠密互動推理網路153
8.3.1基礎模型153
8.3.2語義知識154
8.3.3依存關係知識157
8.3.4邏輯規則159
8.3.5模型訓練161
8.4實驗161
8.4.1數據162
8.4.2實驗配置162
8.4.3MultiNLI數據集163
8.4.4預設實驗163
8.5結論164
第9章中文論辯語料庫的建設與網路論辯文本標註166
9.1引言166
9.2網路論辯文本標註方法166
9.3網路論辯文本標註軟體的安裝環境168
9.3.1標註軟體的安裝方法168
9.3.2BRAT使用說明和案例169
9.4標註的評價標準171
9.4.1卡帕係數172
9.4.2卡方檢驗172
9.5結論173
第三篇論證的形式結構——抽象論辯理論
第10章抽象論辯理論及其拓展理論177
10.1引言177
10.2抽象論辯理論概述177
10.2.1論證180
10.2.2論證間的衝突181
10.2.3論證間的擊敗182
10.2.4論證的辯證地位183
10.3抽象論辯框架183
10.3.1基本概念184
10.3.2抽象論辯語義187
10.4結論196
第11章結構化的抽象論辯框架198
11.1引言198
11.2ASPIC+框架的基本設定198
11.3理性公設203
11.4ASPIC+框架的特點及一些變體/擴展205
11.5廣式早茶說理“家吵屋閉”案例的刻畫205
11.6法庭判例摘要文本的刻畫207
11.7其他結構化論證形式體系簡述——ABA與DeLP209
11.7.1ABA框架209
11.7.2DeLP系統211
11.8結論213
第12章基於抽象論辯框架的堅實可接受性214
12.1引言214
12.2基礎知識216
12.2.1抽象論辯216
12.2.2分級可接受性217
12.3堅實可接受性218
12.4堅實語義220
12.4.1堅實可相容外延221
12.4.2堅實完全外延223
12.4.3堅實穩定外延225
12.4.4堅實基外延226
12.4.5示例227
12.5相關工作227
12.6結論228
第13章基於語境、規範和價值的論證系統230
13.1引言230
13.2系統構建232
13.3結論239
參考文獻241
後記2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