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歐洲聯邦口號

《論歐洲聯邦口號》是蘇聯革命家列寧創作的政治著作,創作於1915年。

該文第一次提出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論斷,是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勝利論”的補充和發展,為經濟文化落後國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歐洲聯邦口號
  • 外文名:On the Slogan for a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 作者:列寧
  • 字數:約5000
  • 創作時間:1915年8月10日
  • 類別:政治著作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歐洲聯邦”它宣傳的是帝國主義大國之間可能消除競爭和軍事衝突而在和平基礎上進行聯合即結成“和平聯盟”的思想。該文認為,它是一個欺騙性的、毫無意義的口號,並揭示出其經濟內容。資本家以及它們的政府之間,只能締結暫時的協定,以保衛他們已搶到的東西,按勢力、按資本的多寡瓜分殖民地;他們只能結成反動的聯盟來共同反對民主和社會主義。因此,歐洲聯邦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是無法實現的,便是反動的。

創作背景

“歐洲聯邦”口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以各種形式多次提出過,在戰爭年代得到廣泛的傳播。列寧在1914年89月寫的《革命的社會民主黨在歐洲大戰中的任務》、1914年11月寫的《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等文中曾經提出通過革命推翻奧、德、俄三國的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歐洲聯邦”的口號。此文闡述列寧反對歐洲聯邦口號和主張“一國勝利論”。闡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一國勝利和世界革命的關係。

作品思想

該書主要觀點是:(1)從政治方面看建立“共和制的歐洲聯邦”主張具有合理性。“共和制的歐洲聯邦”作為政治口號,如果與推翻德、奧、俄三國的君主制度聯繫起來看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真正民主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革命,無論在何種情形下都不會削弱社會主義革命口號,它們總是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同時,政治革命在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免的。它充滿政治上經濟上巨大震動,是極其尖銳的階級鬥爭。
(2)從帝國主義經濟條件來看,歐洲聯邦的口號具有反動性。資本已經具有國際性和壟斷性。世界已經被少數幾個大國即依靠大規模掠奪和壓迫其他民族而強盛起來的國家瓜分完畢。亞洲的中國、土耳其、波斯,正遭到日、俄、英、法四國野蠻的分割。這些帝國主義強國占有大量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通過資本輸出和設立殖民統治機構,對世界上將近10億人口的地區進行掠奪和殖民統治。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建立歐洲聯邦,就等於締結瓜分殖民地的協定。
(3)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帝國主義強國是按照實力作為瓜分殖民地的基礎和原則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國家實力隨著經濟發展進程而變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除工業中的危機和政治中的戰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恢復經常遭到破壞的均勢。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加強的速度要大大快於歐洲。建立歐洲聯邦,作為歐洲資本家相互之間的協定,它只能是共同鎮壓歐洲社會主義運動,反對日本和美國,共同保護老牌帝國主義已經搶得的殖民地。
(4)提出“世界聯邦”構想,這是一種同社會主義相聯繫的各民族聯合和自由的國家形式,直到共產主義的完全勝利使一切國家包括民主國家完全消失為止。但把世界聯邦口號當作一個獨立的口號未必是正確的。

作品影響

該書第一次提出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論斷,是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勝利論”的補充和發展,為經濟文化落後國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支持。

出版信息

該書寫於一戰初期的1915年8月10日,列寧首提“一國勝利論”的短文。載於1915年8月23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44號。中譯文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26卷。

作者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