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意志自由

《論意志自由》是賀麟所著作品,出自於《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意志自由
  • 作者:賀麟
  • 作品出處: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意志自由不僅是哲學上——特別西洋近代哲學上的重要問題,而且是個最足以代表西洋近代精神的問題。西洋自文藝復興以來之所以能漸漸從教權與君權里解放出來,都是種種爭自由的運動的收穫。宗教改革、法國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與為解放黑奴而起的南北戰爭,以及歐美其他的許多革新運動,不論其經濟背景如何,但理論方面總是以爭自由為目標。試讀西洋近代的許多戲劇小說,甚或看他們比較有深刻意思的電影,不論其內容如何曲折複雜,差不多結尾總常寓有爭自由的意思。至於西洋人的新宗教、新信仰,不是崇拜自由之神嗎?西洋新詩人所謳歌的,不是撞自由之鐘、擊自由之鼓嗎?葛德在他《瞿支》(Goetz von Berlinchingen)一劇里形容主人公瞿支之維護他自己的自由,好像一個獅子,是的,近代西人之爭自由,其猛烈的程度真好像獸王獅子。說到哲學方面,若果有一哲學家能夠組織一系統,建立一學說,證明人的意思是自由的,是不受命運、環境或科學定律的支配的,那么,他就可算是有功世道人心的哲人。所以當費希德讀了康德的書後,從他過去相信的決定論里驚醒轉來,恍然覺悟到人生的意志的自由,他差不多喜歡得發狂。他寫信給家人說:“我現在知道人是自由的了。我發現我的真我了。我覺得我的神力量增加了。我認為無法證明的意志自由問題,現在康德給我證明了!”因此他由嚮往感激之餘,不辭辛苦跋涉,而去拜訪康德以求親炙,而後來自由觀念便成為費希德的中心思想。其實意志自由一問題之在西洋近代哲學史上,其重要幾不亞於知識論,其足以代表西洋的近代精神亦不亞於知識論。(其實有許多哲學家之對於知識加以批評的研究,其目的也就在為意志的自由預留地步。)因為自伽里留、牛頓以來科學的新知驟然增進,因而引起哲學家的特別的注意與追問,他們要追問知識所以成立的道理,追問知識何以可能,欲為知識建築一形上學的基礎。其答案,簡單的說,因為人有先天的知性範疇,所以知識可能。因為西洋近代爭政治自由的熱烈,而引起哲學家去為政治論自由尋求道德自由的基礎,並進而追求道德自由何以可能,以為道德的自由建築一形上學的基礎。其簡單的答案可以說是這樣:因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所以道德自由可能,所以道德可能。所以知的方面,西洋近代哲學之注重知識論,是西洋科學精神的表現;行的方面,西洋近代哲學之注意自由意志問題,是西洋爭個人自由的精神的表現。政治思想家、人權論者,所鼓吹的是政治的自由,而哲學家、倫理學家所發揮的便是道德的自由。道德自由是政治自由的根本,而政治自由可以說是道德自由的組織與實現。政治自由是向外去奮鬥爭奪而得,道德自由便出於內心的學養與自主。就大體上看來,政治自由的消長可以說是與道德自由的消長成正比例:一個社會裡,有政治自由的公民多,則有道德自由的個人亦必多;反之,有道德自由的個人多,則有政治自由的公民亦隨之多。但就個別情形而論,有道德上自由自主之豪傑,如印度的甘地,而在政治上有時反無有自由;有政治上享受充分自由的公民,而道德上為情慾或環境的奴隸,並不自由。但就價值而論,道德的自由比政治的自由較根本、較重要是無可否認的。而西洋的近代之政治自由實有道德自由的基礎,而西洋人之談道德自由又有極深厚的形上學的基礎,也是很彰明較著,值得我們注意的事實。
回看我們中國自以來,也走上西洋近代爭自由的大道,而其猛烈的程度,與所爭的自由的多方面,和犧牲之大、代價之高,比起開明時代的西洋來,實有過之無不及。西洋人幾百年才爭到手的東西,我們恨不得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全部如願以償。但是我們須注意:爭自由不是容易的事,自由既不是抄襲模仿可得,亦非徒虛驕咆哮所能收功;尤其須注意的就是政治自由須有道德自由的基礎,而道德自由又須有形上學的基礎。所以為道德自由建立形上的基礎以充實政治自由的根本,使爭政治自由不致流入蔑視法律綱紀的無政府主義和淺薄的理知主義與狹義的個人主義;使爭道德自由不致成為反科學、反理性的神秘主義;同時爭近代西人所共爭的自由,但又不要忘記了我們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拋棄中國幾千年相傳下來的中心倫理思想。這就是我們研究自由問題所欲達到的理想,也就是我們提出意志自由問題來商榷的旨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先生,字自昭,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並以研究與翻譯斯賓諾莎、黑格爾哲學著稱於世。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後留學於美國(奧柏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抗戰前夕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等學府。賀麟治學凡六十餘年,中西會通、古今會通,在諸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尤其是早年力求“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自創“新心學”,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融匯歐陸唯心論,發揚陸王心學之菁華,自成一個體系,與馮友蘭、金岳霖、熊十力等人的新儒學,鼎足而立,一起構成了一代中國儒家思想的新圖景,對後世中國思想之發皇,影響深遠。編者簡介高全喜,賀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62年生,江蘇省徐州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員。現任教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法理學和憲政理論。有《休謨的政治哲學》(2004)、《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2005)、《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2009)、《立憲時刻:論〈清帝遜位詔書〉》(2011)等多部著作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