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守邊疏

《論守邊疏》是西漢政論家晁錯繼《言兵事疏》之後的又一篇上書。它是《言兵事疏》的延續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補充。文章分析形勢深切鮮明,提出措施具體可行,議論富於形象性,充分表現出晁錯奏疏的特色。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代軍事思想家的偉大風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守邊疏
  • 創作年代:西漢文帝時期
  • 作者:晁錯
  • 類型:奏章
  • 性質:《言兵事疏》的延續和發展
名文簡介,作者小傳,原文,相關資料,詞條分類,

名文簡介

作者:晁錯
類型:奏章
成文時間:西漢文帝時期

作者小傳

晁錯(公元前200-前154年),漢潁川郡(今河南禹縣)人,著名的政論家。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足智多謀,時人稱為“智囊”。漢景帝時升至御史大夫。他針對漢王朝面臨的各種社會危機,提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勢力、鞏固邊防和發展農業等一系列建議。由於晁錯主張削減諸侯封地來加強中央權力,遭到諸侯王的反對,吳楚七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叛亂。景帝受袁盎挑唆,殺了晁錯。

原文

論守邊疏
文章指出,匈奴人劫掠成性,和他們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關。他們終年東飄西盪,居無定所,哪裡水草豐美,就到哪裡去放牧。而他們正好有多處的放牧地和漢朝的邊地相鄰,這樣他們就有機會窺探那裡的虛實,一旦有機可乘,就犯邊擾民。所以對此一定要有長遠的打算,不可重蹈秦朝以民戍邊的覆轍。匈奴兵馬來去不定,長期駐兵守御,勢必消耗國力。因此晁錯提出遷徙內地人民充實邊疆、屯墾防禦的建議,讓他們平日發展生產,戰時相互救助,共同禦敵。為了鼓勵人民遷居邊地,晁錯建議政府應該採取相應的獎勵措施,比如賞賜遷居者爵位和田宅,和免除其賦稅和勞役。好處是不但可以加強邊疆的守備力量,使邊境免於匈奴的騷擾,而且耕作的所得也可以自給自足,減少軍費開支。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移民屯墾。它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或者一戰的攻守之議,而是從戰爭的總體性質出發,深入地剖析了敵我雙方形勢、力量消長之後的對策,具有戰略性的意義,見解是十分深刻的。
文章先從秦朝對待匈奴侵襲的對策失誤說起,藉以提醒文帝吸取秦朝的教訓,自然地轉入下文對於匈奴特殊習性的描述,引出遷徙內地居民到邊地屯田的主張,前呼後應,有水到渠成之妙,行文是很有技巧的。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論及面對匈奴侵邊擾民漢廷進退兩難的處境時的一段議論尤其精彩:“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胡復入。”議論風發,令人拍案叫絕。總之,文章分析形勢深切詳明,提出措施具體可行,善於以敘為議,夾敘夾議,而且議論富於形象性,都表現出晁錯奏疏的特色。

相關資料

《晁錯評傳》;《晁錯傳》;《西漢名人傳》;《中國名人百傳》

詞條分類

晁錯;奏章;西漢;文學;思想;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