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該部專題文集,收入習近平同志關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開發表。

2022年,獲評“自然資源好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07348798 
  • 定價:48 元
  • 裝幀:平裝
主要篇目,出版發行,所獲榮譽,

主要篇目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書,收入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間關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現將這部專題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紹如下。
《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是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大會總結並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話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強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視窗期,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責任已經落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肩上。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講話的一部分。指出,中國現代化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2013年4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海南考察工作結束時講話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替代的。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著力在“增綠”和“護藍”上下功夫,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兼顧、綜合施策,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答問的要點。指出,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關於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和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是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所作的《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的一部分。指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內在要求。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開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落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建立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人職責的體制。要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使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人和國家自然資源管理者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是2013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間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指出,保護生態環境,不僅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採取超常舉措,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這是利國利民利子孫後代的一項重要工作,決不能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是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講話的一部分。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我們強調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是不要發展了,而是要扭轉只要經濟成長不顧其他各項事業發展的思路,扭轉為了經濟成長數字不顧一切、不計後果、最後得不償失的做法。要正確領會中央意圖,從實際出發,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是2014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間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弘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是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我國能源資源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加大力度,促進粗放浪費型用能方式向集約高效型用能方式加快轉變。要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堅定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把節能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是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強調,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成長點。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是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巴黎協定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奉行法治、公平正義,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
《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是2015年12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控制城市開發強度,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講話的要點。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增強系統思維,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是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間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從巴黎到杭州,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是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舉行的中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上的講話。指出,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不斷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創新應對氣候變化路徑,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是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認識到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約束和激勵並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是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的一部分。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要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切實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間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指出,要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同心、齊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是2018年4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關係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不管有多么艱難,我們都要堅定決心,堅決打好打勝這場攻堅戰。要明確目標任務,打幾場標誌性的重大戰役:一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二是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三是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四是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五是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六是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七是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以上七大戰役,都要制定具體作戰方案,明確責任主體、考核辦法,確保三年時間明顯見效。要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不能只顧治污、不顧其餘。要體現差別化,不要一刀切,不能搞運動式治污,避免影響民眾生活。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2018年4月習近平同志所作指示的要點。指出,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和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是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指出,現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係,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是2019年3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講話要點的一部分。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不斷豐富和完善。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這“四個一”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把握,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地位,體現了黨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是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指出,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綠色發展繁榮、熱愛自然情懷、科學治理精神、攜手合作應對,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是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指出,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乾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民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心有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是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同志在陝西考察時講話要點的一部分。指出,要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是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指出,中國力爭於二〇三〇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二〇六〇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是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要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後經濟高質量復甦活力;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是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講話要點的一部分。指出,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是2020年12月12日習近平同志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指出,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要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指出,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持之以恆,不要朝令夕改;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決做到令行禁止,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是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河南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講話的要點。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同志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國際社會要秉持生態文明理念,攜手同行,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係;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是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講話的要點。指出,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要堅持正確政績觀,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關係;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高風險防範和應對能力;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合力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是2021年11月1日習近平同志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的要點。指出,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要維護多邊共識,聚焦務實行動,加速綠色轉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法律遵循。各方應該重信守諾,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願景,並根據國情盡己所能,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舉措落地實施。

出版發行

2022年1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被評為“第二屆自然資源好書薦讀活動的20本自然資源好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