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今人之無廉恥由於社會之無毀譽

《論今人之無廉恥由於社會之無毀譽》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今人之無廉恥由於社會之無毀譽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人之所畏,莫大於死,故欲得人之死,必先示以死而不死之途,而後人乃不以生為急。佛教之設西方淨土,耶教之設永福天國,皆由此義,即至波斯火教、婆羅門教、摩西教、回教,其精不及佛與耶,要皆不背斯旨。蓋非此不可以立宗而禦侮也。而惟孔教不然。孔子謂季路曰:“未知生,焉知死。”謂樊遲曰:“敬鬼神而遠之。”是鬼神之理,非孔子之雅言,而其所一再言之者,則在“命”。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夫無鬼,則善惡皆無所報,餘慶餘殃之說必難實驗,不足以取信於天下。信命,則窮通得失,在我皆無自致之由,而智愚賢不肖初無所別,如是則激勸之途窮矣。故中國人之寡廉鮮恥,不學無術,而惟富貴之是騖,虛無之是信,命相堪輿,謂之虛無。以至於今日之局,非不幸也,理之所必至也。
雖然,孔教之原理,雖不免於貪生畏死,然尚有一義可以挽救於萬一,則立名是也。名為孔教所極重之事,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孟子曰:“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故其教謂之名教,惟名為空文,死為實事,以實事易空文,智者不為,愚者亦不為,惟中間一種非愚非智至少數之人為焉。其術較西方諸教瞠乎後矣,但當其盛時,亦可以誘人於死。漢之黨錮,書名三府,禁錮終身,宗親賓客皆坐罷免,而諸人慷慨就獄,初無難色,四方豪傑,至有恥名不與,而上書以自訟者。明之東林,備極楚毒,填屍獄戶,其慘酷為漢所未有,而前者糜爛,後者繼進,相率於死而不悔。此之二代與前後數千年中國人之性情判然大異者,其社會之情有以激之也。至於今日,則並此而失之,而人事遂愈不可問。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