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革命的幾個問題》是蘇聯革命家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發表於1927年5月。
該文是史達林回復馬爾秋林關於中國革命不同看法的文章,史達林指出馬爾秋林誤引、錯引列寧的話,同時圍繞“在中國要不要成立工農蘇維埃”“在什麼時機下中國成立工農兵蘇維埃”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中國革命的幾個問題
- 外文名:К вопросам китай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 作者: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
- 發表時間:1927年5月
- 類別:政治著作
- 字數:約27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文著重批評了當時企圖在國民黨“左派”掌握政權的武漢地區立即成立工農兵蘇維埃的作法,認為這“就是號召起義以反對革命的國民黨政權”,“顯然是不適當的”。史達林提出,現在要使中國的土地革命擴大和深入。要成立並鞏固種種工農民眾組織,從工會委員會和罷工委員會到農民協會和農民革命委員會,以便隨著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勝利,把這些組織變為將來工農兵代表蘇維埃的組織上和政治上的基礎。
創作背景
1927年4月21日,史達林在《真理報》第90號上發表《中國革命問題》一文,批判了反對派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觀點,指出在目前的中國“立即成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是不恰當的。馬爾秋林對此持有不同看法,致信《農村共產黨人》雜誌並引用列寧的話反駁史達林的觀點。《農村共產黨人》雜誌編輯部將此信轉給了史達林,史達林以《論中國革命的幾個問題――答馬爾秋林同志》為題回復,指出馬爾秋林誤引、錯引列寧的話,同時圍繞“在中國要不要成立工農蘇維埃”“在什麼時機下中國成立工農兵蘇維埃”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
作品思想
關於馬爾秋林提出的“在目前的中國立即成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問題,史達林明確表示反對,理由如下:首先,馬爾秋林的依據是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提綱和演說。列寧這些提綱和演說只提到農民蘇維埃,並未提到成立“工人代表蘇維埃”。其次,列寧在演說或提綱中指的是“還談不到純粹無產階級運動”“幾乎沒有工業無產階級”的國家,是中亞細亞、波斯那樣“幾乎沒有工業無產階級”的國家,並不包括中國。
關於《補充提綱》的作者問題,史達林指出馬爾秋林混淆了列寧的演說和提綱與羅易的《補充提綱》,錯引了列寧的話。首先,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補充提綱》作者是羅易,而非列寧。其次,列寧的提綱是在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以前就寫成和發表的。大會專門委員會在討論時發現有必要把中國、印度這樣的國家從東方落後殖民地中劃分出來,所以用羅易的《補充提綱》來“補充”列寧的提綱。
關於在中國成立工人代表蘇維埃的條件問題,史達林認為在中國需要成立工人代表蘇維埃,但不是“在任何時候和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成立工人代表蘇維埃”。首先,“工人代表蘇維埃是工人階級和現存政權做鬥爭的機關,是起義機關,是新的革命政權機關,而且只有作為這樣的機關,它們才能發展和鞏固”。其次,成立工人蘇維埃需要具備“反對現存政權的民眾性的直接鬥爭的條件”“反對現存政權的民眾起義的條件”“組織新的革命政權的條件”,不具備這些條件,蘇維埃則“會有腐朽的危險,有變成空談場所的危險”,中國革命也會陷於極端困難的境地。
關於“中國成立工人和農民蘇維埃代表”的時機問題,史達林指出是勝利的土地革命全面展開的時候,作為中國革命民粹派(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聯盟的國民黨開始衰落的時候,還未勝利而且不是很快就會勝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開始顯露其壞的一面的時候,從現今國民黨型的國家組織逐步地進到新的無產階級型的國家組織成為必要的時候。
關於“中國當前的任務”,史達林指出:“要使中國的土地革命擴大和深入。要成立並鞏固種種工農民眾組織,從工會委員會和罷工委員會到農民防會和農民革命委員會,以便隨著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勝利把這些組織變為將來組織上和政治上的基礎。”
作品影響
文中史達林不主張當時的中國革命越過民主革命階段,是基本切合中國實際的,但把”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等同於“中國革命的國民黨階段”,是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的,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出版信息
該文最早載於1927年5月15日《農村共產黨人》雜誌第10期。中譯文被收入《史達林全集》第9卷。
作者簡介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俄語: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英語: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領導人。1922年擔任蘇共總書記。列寧逝世後,史達林成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領導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保衛和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並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