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上

《論上》是唐代李宗閔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上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宗閔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上
客有問宗閔曰:“孟軻稱齊王由反手,謂管仲為不足為。若是則功業存乎人,不存乎時,不亦信乎?”宗閔曰:非也。可以王而王,可以霸而霸,非人之所能為也,皆此時也。人皆奉時以行道者也,不能由道以作時者也;能因變以建功者也,不能由功以反變者也。昔時紂為無道,以流毒於群邦,天下器然,不待文王之仁人,然後忻戴之也。苟有息肩之所,則民莫不疾乎奔走,如逃其水火焉。當此之時,有能扶義陵戎棕催墊迎,除去大憝,則民莫不爭被矢石,以報其父兄之仇。故太公相武王,起而革滅獨夫,以成王業,宜建其國。雖無大惠於群邦,天下順焉。雖文王之仁,且欲招而懷之也。苟微虐殺之害,則諸侯孰肯忘國從亂,而違其天子焉?當此之時,有能匡飭暴強,夾輔王室,則諸侯孰肯不爭奉盟誓,以休其戰伐之勤?故管仲相桓公,從而撫之,藩衛宗周,以立乎霸功,亦宜也。誠使太公居管仲之勢,而能以周王天下乎?吾有以知其不能也。太公、管仲,並時而起,則吾未知孰前焉。故仲尼稱管仲曰“如其仁”,稱桓公“正而不譎”。豈有非其道也。而仲尼稱之?且曰聖人之門,無道桓、文之事。吾不信也。
客曰:“然則古人為天下者,亦如是乎?”宗閔曰:固也。所由曰道,道之不可易,禮樂仁義之謂矣。所遭曰時,時之不可常,應天順民之謂矣。昔者陶唐氏之為天下也。法天而則地,授時以任民,垂其衣裳而天下無為,推其誠心而刑罰不用。當此之時,各順其情性,樂其習俗,保其奉命,故謂之至(闕一字)時一大變。及有虞之為天下也,始放四凶以除民害,是故勤而不德,時又一變焉。及夏後氏之為天下也。始用肉刑,以寒民心,是故威而不能懷,時又大變焉。及湯武之為天下也。始及干戈,放殺昏虐,是故勇而不能善,時又大變焉。及桓、文之為天下也,始合諸侯,以匡王室,是故順而不能革。彼三王二公,皆元德也,夫豈樂為相反哉?勢異則事殊,時遷則俗易,執一不可以通變,循古不可以制變。是故觀時而立功,論肯奔謎墊世而創業。唐虞各以其道而自帝,三代各以其變而自王,二公各以其時而自霸,不其大哉。吾故曰禮以因人,苟有以因之,不必法乎古也;樂以和人,苟有以和之,不必法乎古也;兵者除亂,苟有以除之,不必法乎古也。為政者平理天下,必法乎古人也。況古之行法豈有常,亦有從其舟刪習宜,當其道,天下隨時而已矣。然膠柱鼓瑟,惡能成其音聲哉!若乃誦前聖之言,守已行之制,遭變而不通,得時而不隨,夫如是,可謂王莽宋襄公之言,不足為有道者也己地協。昔者王墓辯霉莽嘗為德化矣,不問可否,語必援經,不量人心,動必據古,於是天下煩潰,從而喪之。此不知變之禍也。昔者宋襄公嘗為仁義矣,楚人尚詐我必信,彼兵尚奇我必正,用欲以興商道,霸諸侯,一戰而為敵所執,再戰而身死國削,為天下僇笑。此不知時之禍也。《易》曰:功業見乎變。又曰:隨之時義大矣。非天下之至明,孰能通乎變?非天下之至聖,孰能通乎時?且軻之所言,前王之遺蹟矣,君子亦云道而已矣,何必履其故跡耶?嗚呼!自周室下衰,諸侯放恣,仁義之道,隨沒於干戈。微管仲,中國幾為戎矣。而曰不足為也,孰可為之哉!

作者簡介

李宗閔(?—846),字損之。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皇族宗室。唐代官吏。貞元進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賢良方正對策,因抨擊時政觸怒宰相李吉甫,久不被用。嘗姜訂後任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和牛僧孺結為一派,與李德裕一派相互攻訐傾軋,形成牛、李之爭。長慶元估擊年(公元821年),因科舉舞弊,被李德裕、李紳及元稹等人揭發,貶任劍州刺史。文宗時復得勢,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任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牛僧孺共同輔政,凡與李德裕相善者一律貶斥。武宗時,李德裕再次為相,其被逐流封州,再貶為郴州司馬。卒於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