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種新的射線》是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一種新的射線
- 作者:倫琴
- 發表日期:1898年12月28日
- 機構: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
《論一種新的射線》是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的一篇論文。
《論一種新的射線》是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的一篇論文。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他的論文《論一種新的射線》。1896年元旦,倫琴將他的論文和第一批X射線照片...
5月18日,貝克勒爾宣布,無論是純鈾金屬還是它的化合物,都是穿透性射線的發射源。他認定了新射線是從元素鈾中發射的,但未明確它是原子作用的結果。通常認為至此放射性發現已經完成。這年11月他發表了“論鈾輻射的各種性質”,第一次引入了“鈾輻射”的概念,提出了鈾射線的名稱。進一步的研究 由於X射線比鈾...
《一種新型軟X射線帶通方法及套用技術》是依託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由曹柱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軟X射線二維時空診斷技術是雷射-X光轉換效率和輻射源空間特性等雷射聚變物理關鍵問題研究的首要工具,目前基於濾片-平面鏡的反射式帶通方式建立的分幅照相技術存在圖像傾斜和反射通道...
放射線(radioactive ray)不穩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核輻射,分甲種射線、乙種射線、丙種射線,其中丙種射線貫穿力最強。另外,放射線對環境和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同一種放射性元素之所以會放射出幾種不同的射線,是因為原子核周圍物質的多層分布。最外層物質受原子核的束縛力最小,最容易逃離...
X射線螢光分析是確定物質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含量的一種方法,又稱X射線次級發射光譜分析,是利用原級X射線光子或其它微觀粒子激發待測物質中的原子,使之產生次級的特徵X射線(X光螢光)而進行物質成分分析和化學態研究。1948年由H.費里德曼(H.Friedmann)和L.S.伯克斯(L.S.Birks)製成第一台波長色散X射線螢光...
一般的認為,宇宙射線的產生可能與超新星爆發有關。對此,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射線產生於超新星大爆發的時刻,“死亡”的恆星在爆發之時放射出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射向宇宙空間;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宇宙射線來自於爆發之後超新星的殘骸。不管最終的定論將會如何,科學家們總是把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宇宙射線的研究中去...
這就是X射線衍射的基本原理。簡介 物質結構的分析儘管可以採用中子衍射、電子衍射、紅外光譜、穆斯堡爾譜等方法,但是X射線衍射是最有效和套用最廣泛的手段,而且X射線衍射是人類用來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第一種方法。X射線衍射的套用範圍非常廣泛,現已滲透到物理、化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等各種工程技術科學中,成為一...
美國軍方發射薇拉(Vela)人造衛星用於探測“核閃光”(nukeflash)(未經授權的核子彈爆破的證據),但是薇拉沒有識別出核閃光,而是發現了來自太空的強烈射線爆發。這一發現最初在五角大樓引起了一陣惶恐:是蘇聯在太空中測試一種新的核武器嗎?稍後這些輻射被判定為均勻地來自空中的各個方向,意味著它們事實上來自...
如果射線的參數方程為r=r(s)(s是沿射線的長度),則 式中n是折射率;r0為射線上的定點,積分沿射線進行。求射線參數方程的過程稱為描跡。總的原則是遵循費馬原理,即從源點r0到達所論場點r的射線應是使達到極值的線,亦即變分問題的解。在漸變媒質中傳播時,上列變分問題的歐拉方程(射線的微分方程)是。在...
本課題研究基於相對論電子片產生相干極紫外和X射線的新型阿秒脈衝源。阿秒脈衝是阿秒科學的主要驅動光源。我們關注的新型阿妙輻射機制包括半周期X射線脈衝產生和相干Thomson散射。四年里,我們利用解析計算和PIC模擬,深入研究了這兩種輻射機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首先我們發現了一種產生一對阿秒脈衝的新方法。兩...
而且,超新星爆發與伽馬射線噴發之間存在時間間隔的原因仍然不明。無論如何,人類追尋來自浩瀚宇宙的神秘能量———伽馬射線暴的勢頭不會因為一系列的疑惑而減少,相反,科學家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作為天文學的基礎研究,這種探索對人們認識宇宙,觀察極端條件下的物理現象並發現新的規律都是很有意義的。[3]
X射線衍射相分析(phase analysis of xray diffraction)利用X射線在晶體物質中的衍射效應進行物質結構分析的技術。簡介 X射線衍射相分析利用X射線在晶體物質中的衍射效應進行物質結構分析的技術。每一種結晶物質,都有其特定的晶體結構,包括點陣類型、晶面間距等參數,用具有足夠能量的x射線照射試樣,試樣中的物質受激發...
射線理想類群(ray ideal class group)一種廣義理想類群.類域論(最初)的基本表述語言.射線理想類群(ray ideal class group)一種廣義理想類群.類域論(最初)的基本表述語言.數域k的一個模(或稱閉鏈)是指其素除子的一個形式積式中 v過k的素除子,整數m(v)0隻對有限個v非0,且當v是實除子時m(v)=0或1...
髓射線的細胞是輻射向的長形薄壁細胞,其在木質部的,細胞壁相當厚並木化,有顯著的紋孔,形成管胞狀者,稱為輻射管胞,常見於蕨類和裸子植物。在雙子葉植物有多種形式。其多列髓射線為大致同性狀的細胞構成的(櫟屬 Quercus)稱為復射線(compound ray)。在髓射線內含有縱行的管胞或纖維的(鵝耳櫪屬Carpinus、...
X射線螢光 X射線螢光(X ray fluorescence),物質受原級X射線或其他光子源照射,受激產生次級X射線的現象。它只包含特徵X射線,沒有連續X射線。分別以原級、一級、二級X射線激發,可產生一級、二級、三級X射線螢光。
X射線發射器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3年12月20日啟用。技術指標 光源滿功率:30W;光束半高寬:40m。主要功能 作為新型的X射線發射器,Genix具有光斑尺寸較小(190*190μm2)較高通量(300Mph/s)的優勢,可顯著提高數據採集的效率與信噪比;發射器功率低,可靠,維護成本低,可適用於實驗室...
光線的發射範圍是從右手掌的指尖到右手手肘,是朝著大範圍區域發射的幅度寬廣的光線,能夠一擊粉碎複數的敵人,因此得名“集束射線/廣域射擊(Wide Shot)”。顏色上有金色、白色、藍色、橙色等多種不同的效果。作為賽文最強的必殺光線,集束射線的威力是艾梅利姆光線的數十倍,比奧特曼和傑克奧特曼的斯派修姆光線更強...
射線檢驗英文:radiographic testing,通常簡稱為:RT,是無損檢測方法的一種。基本含義 當強度均勻的射線束透照射物體時,如果物體局部區域存在缺陷或結構存在差異,它將改變物體對射線的衰減,使得不同部位透射射線強度不同。這樣,採用一定的檢測器(例如,射線照相中採用膠片)檢測透射射線強度,就可以判斷物體內部的...
迄今最亮伽馬射線暴GRB 221009A 。研發歷史 1993年李惕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做X射線觀測時,和同事提出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直接解調方法。他們研製的新式硬X射線探測器,搭載高空氣球上天觀測了黑洞,得出了比美國同行好得多的結果。之後,李惕碚院士順理成章地提出,把這個探測器放到太空中去、也就是“硬X射線...
X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約為20~0.06埃)的電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質,並能使螢光物質發光、照相乳膠感光、氣體電離。在用高能電子束轟擊金屬“靶”材產生X射線,它具有與靶中元素相對應的特定波長,稱為特徵(或標識)X射線。考慮到X射線的波長和晶體內部原子面間的距離相近,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M.von ...
智慧型射線 智慧型射線(smart beam)是2020年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定義 提供射線最佳化的硬體及軟體,對頭部和體部採用不同濾波器以得到最有效的X射線。可提高X射線利用率,在維持圖像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輻射劑量。
X射線衍射術 X射線衍射術,利用X射線原理測定分子立體結構的方法。X射線照射到分子整齊排列的晶體上時,會產生一系列的衍射點。從這些衍射點的空間排列規律及強度,可推算出分子在晶體中的排列情況和原子在分子中的立體排列情況。後者就是分子的立體結構。是測定蛋白質和核酸立體結構的重要方法。
一種頻率與入射光相同,另一種則頻率比入射光低。後者隨角度增加偏離增大。康普頓效應發現過程 在1923年5月的《物理評論》上,A.H.康普頓以《X射線受輕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論》為題,發表了他所發現的效應,並用光量子假說作出解釋。他寫道(A.H.Compton,Phys.Rev.,21(1923)p.):“從量子論的觀點看,可以...
1955年夏天,約翰·馮·諾依曼進行X射線檢查,查出患有癌症,但他還是不停的工作,病勢擴展。後來他被安置在輪椅上,繼續思考、演說及參加會議。長期的疾病折磨讓他慢慢地終止了他所有的活動。人物評價 約翰·馮·諾依曼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純粹數學和套用數學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約翰·馮·諾依曼是...
一種頻率與入射光相同,另一種則頻率比入射光低。後者隨角度增加偏離增大。康普頓效應發現過程 在1923年5月的《物理評論》上,A.H.康普頓以《X射線受輕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論》為題,發表了他所發現的效應,並用光量子假說作出解釋。他寫道(A.H.Compton,Phys.Rev.,21(1923)p.):“從量子論的觀點看,可以...
某些元素的原子通過核衰變自發地放出α射線或β射線(有時還放出γ射線)的性質,稱為放射性。按原子核是否穩定,可把核素分為穩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兩類。一種元素的原子核自發地放出某種射線而轉變成別種元素的原子核的現象,稱作放射性衰變。能發生放射性衰變的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或稱放射性同位素)。在已...
1932年,安德森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狄拉克還與費米分別獨立地提出自旋為半整數的粒子所服從的統計分布規律,即費米-狄拉克統計。這一統計已經成為研究基本粒子物理的基礎。針對這個矛盾,1930年狄拉克提出一個理論,被稱為空穴理論。這個理論認為由於電子是費米子,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隨莫里斯作了X射線譜的研究後,德布羅意覺察到“電磁輻射的這種二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研究了力學中的哈密頓-雅可比理論後,德布羅意在其中發現了一種波粒統一的初期理論,而在深入地研究了相對論後,他深信這種統一一定是一切新的假設的基礎。在1922年,德布羅意藉助於熱力學、氣體動力學和電子理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