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男家先根據《婚娶周堂圖》選一個吉日,把婚期寫在紅貼上,請媒人送給女方徵求意見。女方認為不犯忌諱,婚期即定。待嫁姑娘在結婚前一、二日要由“全福人”開臉,即用兩條線反覆絞合,把臉上及兩鬢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聰俊漂亮,表示處女生活已經結束,新生活即將開始。結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請期親迎
- 別稱:看日子
- 依據:《婚娶周堂圖》
- 性質:名詞
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男家先根據《婚娶周堂圖》選一個吉日,把婚期寫在紅貼上,請媒人送給女方徵求意見。女方認為不犯忌諱,婚期即定。待嫁姑娘在結婚前一、二日要由“全福人”開臉,即用兩條線反覆絞合,把臉上及兩鬢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聰俊漂亮,表示處女生活已經結束,新生活即將開始。結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
請期親迎具體內容 編輯 其情形頗為壯觀:前面是彩旗招展的儀仗隊,旗上繪有“飛虎”、“青龍”圖象,接著是一群吹鼓手鳴鑼開道,有的挑著燈籠,有的舉著”迎避”...
《禮記·昏義》謂:“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雁。”後禮品從簡,多用紅紙寫迎娶日期時辰,謂請期禮書,或口頭通知,俗稱送日子。也有在行納徵禮的...
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 [...
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這是經典的六禮結構,但後世時有增簡。增則多在“六禮”環節的基礎上添加副儀節及雜俗,如催妝、送妝、鋪房等...
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
由於皇帝的特殊地位,用於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步驟和實施上發生了些許改變。清代皇帝的婚前禮,...
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正婚禮:親迎→共牢合卺→解纓結髮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廟見成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