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復州郡中正及掾屬佐理折》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復州郡中正及掾屬佐理折
- 作者:宋恕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奏為科舉奉停,學務益重,時艱日甚,內治宜先,敬於欽遵諭旨“整頓一切”之外,別擬變通辦法兩條,懇準臣于山東試辦,以振學務而修內治,恭折具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自蒙恩命,權撫山東,持節以來,冰淵在抱,封疆積習,不敢稍沿。日與大小屬員及此土士夫、四方勝流等講求軍政、學務、外交、內治諸要端。區區之見,以為軍政之本必在學務,外交之本必在內治,先臣如、、等之論皆征遠識,故夙夜孜孜,尤以學務不振、內治不修為患。每念膠灣之形勝,睹白種之經營,四顧慨然,拔劍斫地,常懼仰無以報答聖朝,俯無以保全齊魯,是用不揣冒昧,敬於欽遵前後諭旨“整頓一切”之外,別擬變通辦法兩條:一曰請復州郡中正之制,一曰請復掾屬佐理之制,懇準臣于山東試辦,冀於學務、內治顯有一分之進步,即于軍政、外交隱有一分之進步,敬將所擬辦法先陳其概,惟聖慈垂聽焉!【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書主要選錄了宋恕1887年到上海後,直至1910年逝世前,思想日漸成熟時期的著述,對其早年撰述亦酌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為專著、雜著、函牘、日記等類。專著中收錄宋恕最重要的作品《六字課齋卑議》的初稿、印本,《六字課齋津談》等;雜著中收錄各篇,可以充分了解宋恕在文學、哲學、經史之學、經世之學和西學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對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守正不守舊、求是不求新”的批判繼承的態度;函牘、日記,可以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宋恕的交遊、生活環境及其思想發展演變的軌跡。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宋恕(1862—1910),浙江平陽人,原名存禮,字燕生,後改名恕,字平子,號六齋,晚年改名衡。清末著名思想家,被譽為“海內奇才”、“曠世之大儒”、“偉大革命學者”。光緒八年(1882年)與陳虬等創辦求志社。十二年移居瑞安,次年到上海,“頻年浪跡江海”,任教於上海龍門書院、金陵鐘山書院、上海求志書院等處,博覽四部籍及近譯歐美人所著書。十五年居杭州,肄業詁經精舍。十七年居上海,開始撰寫《六字課齋卑議》,抨擊程朱理學,揭露社會黑暗,主張廣立學會和圖書館,仿英、德、法、美、日等國章程,設立議院、報館和學校。次年赴京,上書李鴻章,陳“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之策。二十三年在杭州主編《經世報》,宣傳西學與新知,支持變法維新。二十七年任教杭州求是書院,與陳黻宸、陳虬並稱“浙東三傑”。二十九年遊歷日本,廣交日本政、學各界名流,歸國後任山東學務處議員。晚年思想仍持議會立憲主張。編者簡介邱濤,四川自貢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曾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出版《鹹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等學術專著3部、合著4部,在《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