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庚

請庚,古代婚姻儀式六禮之一,即男家與女家,互相留下對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是否相合後留下的憑證。而“男家與女家,互相留下對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是否相合後留下的憑證”則是請人測算、挑選適宜舉行各項結婚儀式的吉日良辰和規矩、禁忌。其內容一般也要寫在紅紙上,並由男家告知女家,稱作“喜課”或“彩課”。這個算得上當時的訂婚協定,看得出古人很看重緣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請庚
  • 類型:古代婚姻儀式
  • 概述:請人測算男女是否相合後留的憑證
  • 早見於:《禮記·昏義》
含義,演變,

含義

傳統婚姻儀式歷來講究“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清代“六禮”衍化為“請庚、探問、報期、行盤、妝奩、迎娶”六道程式。其中,需要落在紙上的,是“請庚”和“報期”(“請期”)。“請庚”即男家與女家互相告知結婚雙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雙方八字是“相合”還是“相剋”,如八字相合就算過了婚姻程式的第一關。由測算人寫下“相合”男女雙方八字的紅紙,就是“庚帖”。“庚帖”常被雙方作為婚姻的憑據之一。“請期”即請人測算、挑選適宜舉行各項結婚儀式的吉日良辰和規矩、禁忌。其內容一般也要寫在紅紙上,並由男家告知女家,稱作“喜課”或“彩課”。

演變

古代婚姻儀式中的“六禮”就是指: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此為六禮 六禮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制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而從東漢至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卺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徵。《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