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歌

談歌

談歌,原名譚同占。1954年出生於河北龍煙鐵礦,祖籍河北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作家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河北省龍煙鐵礦西二區國小、河北宣化第四中學就讀。1970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做過鍋爐工、修理工、車間主任、地質隊長、機關秘書、宣傳幹部、報社記者、政府副市長等職務。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發表長篇小說19部,中短篇小說千餘篇,計有150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譯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紹到國外。曾獲《當代》《十月》《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獎。1984年考入河北師範大學。1986年畢業,曾在《冶金報》《冶金地質報》任記者。1996年調入河北作家協會至今。現任河北作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同占
  • 別名:談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龍煙鐵礦
  • 出生日期:1954年3月
  • 職業:作家,記者
  • 畢業院校:河北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小說創作
  • 代表作品:《天下荒年》《票兒》《家園筆記》等
  • 職務:河北作家協會副主席
  • 獲獎情況:《人民文學》特別獎
創作年表,重要短篇小說:,獲得主要獎項,作品改編,作品評價,人物影響,作品欣賞,

創作年表

1978年開始業餘文學創作。
著名作家談歌   劉文韜 攝著名作家談歌 劉文韜 攝
1979年曾在《工人日報》發表獨幕話劇《歡迎檢查團》等作品。至1989年十年間,在工作之餘,曾在《蓮池》、《箇舊文藝》、《北京晚報》、《河北日報》、《保定文藝》、《東海》、《北京文學》、《小說林》、《四川文學》、《廣州文藝》、《作品》、《天津文學》、《工人日報》、《健康報》、《青年作家》等幾十種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300餘篇、詩歌百餘首。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總工程師與賣大碗茶的兒子》(《河北日報》責編:韓曉春)、《你有多少聚M烯我都要》(《現代作家》責編:楊泥)、《水滸知識智力競賽側記》(《廣州文藝》責編:岑之京)、《假如你第一次扛槍打兔子》(《小說林》責編:陳明)、《四十歲的大學生》(《工人日報》責編:趙亦冬)等。曾獲《工人日報》《河北日報》《天津文學》等一些報刊的徵文獎或年度獎。
1990年起,專注於小說創作。一些中短篇小說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作家文摘》等轉載。如《年底》、《大廠》、《絕品》、《天下荒年》、《野民嶺》、《單刀赴會》、《天香醬菜》等。出版並發表長篇小說《家園筆記》《票兒》《白玉堂之曲之殺》等19部。
重要文學活動:
1981年參加了河北省文聯舉辦的第二屆文學講習班(為期半年)。
1994年被河北省文學院聘為專業作家(為期兩年)。1994年參加了河北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
談歌
1996年參加了河北省作家代表大會。
199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1998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
2001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02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一屆高級研討班。
200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12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主要作品集或主要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集《大廠》(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談歌
中篇小說集《城市熱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城市守望》(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家園筆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短篇小說集《絕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雜文隨筆集《一吐為快》(遠方出版社2001年)
中篇小說集《天下故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篇小說集《英雄傳說》(台灣知本家出版社2005)
隨筆集《品讀水滸人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談歌
長篇小說《票兒》(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2》(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
隨筆集《燈下閒讀》(地震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曲之殺》(江蘇文藝出版2010年)
1990年以來部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存目:
《山毛櫸》(中篇)《崑崙》1990年5期
《那一陣我活得沒滋味》(中篇)《小說家》1991年6期
談歌
《空槐》(中篇)《長城》1993年5期
《狗頭金》(中篇)《荷花澱》1994年1期
《我曾讓你傻半天》(中篇)《天津文學》1994年1期
《大忙年》(中篇)《北京文學》1994年7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猴兒的故事》(中篇)《小說創作》1994年12期
《山問》(中篇)《長城》1995年1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年底》(中篇)《中國作家》1995年3期
《天下大事》(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6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野民嶺》(中篇)《小說林》1995年4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談歌
《天下無忌》(中篇)《珠海》1995年4期
《天下荒年》(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10期
《黑日》(中篇)《長城》1995年5期
《高山流水》(中篇)《當代作家》1995年6期
《廁觴》(中篇)《天津文學》1995年11期
《大廠》(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1期
談歌
《天下書生》(中篇)《小說家》1996年1期
《城市警察》(中篇)《小說林》1996年2期
《天下濤濤》(中篇)《芙蓉》1996年3期
《城市行為》(中篇)《作品爭鳴》1996年12期
《城市熱風》(中篇)《北京文學》1996年7期
《雪崩》(中篇)《當代》1996年4期
《熱風》(中篇)《十月》1996年4期
《天下匆匆》(中篇)《百花洲》1996年4期
《大廠續》(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8期
談歌
《官司》(中篇)《東海》1996年10期
《車間》(中篇)《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西天路上》(中篇)《海峽》1996年5期
《警察的故事》(中篇)《啄木鳥》1997年3期
《危礦》(中篇)《春風》1997年3期
《天下憂年》(中篇)《北京文學》1997年3期
談歌
《下崗》(中篇)《百花洲》1997年4期
《長河落日圖》(中篇)《今古傳奇》1997年4期
《污染》(中篇)《芳草》1997年8期
《小廠》(中篇)《時代文學》1997年3期
《年初》(中篇)《中國作家》1997年5期
《城市》(中篇)《人民文學》1997年10期
《風波》(中篇)《作品》1997年11期
談歌
《陽光里的股東們》(中篇)《北京文學》1998年1期
《絕士》(中篇)《十月》1998年2期
《山草謠》(中篇)《東海》1998年4期
《年前秧歌》(中篇)《山花》1998年4期
《城市劇團》(中篇)《時代文學》1998年3期
《鄉關何處》(中篇)《特區文學》1998年3期
《大地無垠》(中篇)《春風》1998年10期
《的爺》(中篇)《人民文學》1998年10期
《猴事》(中篇)《小說家》1998年4期
《天絕》(中篇)《十月》1999年2期
《無處告別》(中篇)《長城)1999年2期
《家園筆記》(長篇節選)《當代》1999年5期
《逍遙樓》(長篇小說)《今古傳奇》1999年6期
《城市檢查官》(中篇)《啄木鳥》2000年第1期
《意外》(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3期
《遭遇背景》(中篇)《江南》2000年第1期
《豪氣沖天》(中篇)《十月》2000年2期
《你千萬別往心裡去》(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2期
《陽光下發生的事情》(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楊志賣刀》(中篇)《十月》2001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商敵》(中篇)《青春閱讀》2001年10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陽光下的衝突》(中篇)2001年3期
《不服氣你去試一試》(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大雨到來之前》(中篇)《長江文藝》2002年9期
《神探白玉堂》(長篇小說)《小說月報原創版創刊號》2002年
《城市傳說》(中篇)《十月》2002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城市秧歌》(中篇)《上海小說》2002年1期(作品爭鳴轉載)
《城市遷徙》(中篇)《當代》2004年3期(作品爭鳴轉載)
《火車提速》(中篇)《上海小說》2003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血色黃金》(長篇小說)《小說月報》2003年2期
《旁觀者迷》(中篇)《啄木鳥》2005期1期
《廣陵散》(長篇小說)《十月長篇小說》2005年增刊
《黑幕重重》(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6年1期
《老樂的執迷不悟》(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4期(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轉載)
《核磁共振》(中篇)《當代》2006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玄武門小說(節選)》(長篇)《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2期
《明天有暴雨》(長篇小說)《長江文藝長篇小說卷》2008年
《升國旗奏國歌》(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年3期
《人物筆記二題》(中篇)《天津文學》2008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鳳凰令》(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9年3期
《局中局》(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10年6期
《票兒》(長篇小說節選)《小說界》2009年5期

重要短篇小說: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

獲得主要獎項

1、《大廠》獲《人民文學》1996年特別獎。
2、《大廠》獲《小說選刊》1996年獎。
3、《大廠》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4、《年底》獲1995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5、《官司》獲《東海》1996年三十萬文學巨獎銅獎。
6、《筆記小說二題》獲《中國作家》1996年小說獎。
7、《天下荒年》獲《北京文學》1995年中篇小說獎。
8、《筆記三題》獲《天津文學》1994年至1995年小說獎。
9、《城市警察》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
10、《城市警察》獲《啄木鳥》獎。
11、《熱風》獲《十月》1997年文藝獎。
12、《山草謠》獲《東海》1998年銅獎。
13、《燕趙筆記》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4、《老張》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5、《當局者迷》獲公安部偵探推理大賽獎。
16、《張子和》獲《北京文學》獎。
17、《核磁共振》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18、《天香醬菜》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9、《升國旗奏國歌》獲“梁斌文學”獎。
20、《升國旗奏國歌》獲《中篇小說選刊》獎。

作品改編

中篇小說《大廠》被中央電視劇製作中心改編成8集電視連續劇。被西安電影廠改編成電影《大廠》。被改編成一些地方戲。如越劇、話劇、呂劇、廣播劇等。
中篇小說《年底》《年初》被遼寧電視台改編成25集電視連續 劇《選擇》。
獲遼寧省電視劇金獎 中篇小說《大忙年》《雪崩》《城市熱風》等九部中篇被中國電影合拍公司改編成27集電視連續劇《震盪》。
短篇小說《絕人》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夏日情懷》。
獲優秀獎 短篇小說《名流》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小鎮名流》。
獲優秀獎 中篇小說《野民嶺》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成《沉默的山無言的河》。
中篇小說《山問》峨嵋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山問》。
短篇小說《城市票友》被北京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

作品評價

近些年來,雖有不少文學作品在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讀者群中獲得好評。但像《大廠》(載《人民文學》1996年第l期,作者談歌)這樣,反映工廠生活而能受到普遍歡迎、產生轟動效應的,還沒有過。那盛況,有點兒像17年前《喬廠長上任記》問世時的情景。《大廠》寫的是某市一家有2000職工的國有企業,因前廠長礎吞公款留下虧空,更因面臨諸多難點,陷於窘困境地:外欠的帳要不回來,來討債的賴著不走;老勞模患重病硬撐著不肯住院,小家屬做手術得藉助眾人捐錢;一些工人情緒浮躁,有的偷原材料外賣,有的砸財務科撒氣;總工程師心神不定,發明創造因無資金推不上去,想調離工廠另謀出路;就在年關逼近之時,為跑業務壯門面而留下的唯一一輛高級轎車丟失……作品把工廠方方面面的“窩心事”,像打摺扇似地一瓣瓣鋪展開來,將大大小小的矛盾衝突,如扇骨般都歸結到一廠之長呂建國身上,通過他之所歷所感,描繪了廠內外眾生相,映現了當今的浮世圖。僅從故事情節的設計與安置來看,這部中篇並沒有新奇的內容,也未見曲折的結構;且該廠不夠大,它所遭逢的那些“窩心事”,對於真正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多半可謂小小不言。但是,《大廠》......
1996年3月1日《文藝報》報導:《人民文學》今年第一期發表的反映國營大中型企業當前處境的中篇小說《大廠》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再一次證明了文學緊貼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大廠》十分真實地觸及到當前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困境,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塑造了廠長呂建國等一批在困苦中堅韌奮鬥的企業幹部和工人形象。作品發表後,《人民文學》編輯部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稱讚這是一篇感人的佳作。有的讀者說,讀《大廠》就如同當年讀《喬廠長上任記》一樣,令人振奮;有的讀者反映說,載有《大廠》的《人民文學》在所在單位被爭相傳閱;有的讀者在稱道《大廠》能真正貼近工人的心的同時,也批評目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對現實生活毫不了解,把廠長寫成只會上酒樓、摟女人、偷漏稅的人物。《大廠》也在文藝界引起熱烈反響,《作家文摘》、《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報刊分別予以轉載,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正在籌備改編電視劇,有關單位還有改編電影的意向。
以下摘自《談歌文化小說論》:談歌自《大廠》、《年底》等緊貼現實的小說創作蜚聲文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當代作家,受到大量讀者和批評家的熱烈讚揚,成為“現實主義衝擊波”中勢頭最猛的一股力量。但談歌也因此被批評界永遠定位於只能書寫即時性社會題材的作品。筆者認為,這類作品雖然緊貼現實、目光敏銳,具有較為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和價值,但它們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在藝術上也有失粗糙。而在文化小說中,談歌將目光拉進歷史與文化,試圖用更深沉的人文視角和傳奇性的民間話語來發掘燕趙精神乃至民族文化中的核心。這些小說文化味頗濃,以講述傳奇故事的方式回溯老保定的奇人逸事,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價值,並能代表作家小說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學界對談歌小說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上,對其文化小說的研究很少,集中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著作更是鳳毛麟角。在筆者看來,批評界對談歌整體小說創作的豐富性是認識不足的。為彌補談歌小說研究的缺失,本論文集中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本論文採用歷史美學分析、文本細讀、文化分析等方法,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互支援,各文類之間相互對比,從中突出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個性。筆者從探討談歌個人性格、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和談歌文化小說產生的關係入手,以從審美意蘊到藝術個性為線索分析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這樣就完成了對談歌文化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的系統觀照。著重解析談歌受關注較少的文化小說,既有利於論文創新,也有利於集中解決論文的中心問題。本論文從三個方面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 第一章追溯談歌文化小說出現的淵源:談歌個性豪爽直率,血氣方剛,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也給了他潛在的影響,使他在自己的文化小說中塑造出某些“實驗性自我”,將自己理想中俠肝義膽的生活付諸文學想像中的“實踐”。另一方面,他用文化小說追憶燕趙風骨的堅韌、奉獻、勇敢、頑強是要將這種精神與當代社會的精神現狀作對照,企盼用它再造理想的精神世界,張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深沉的道義承擔也是談歌寫作文化小說的內在動機之一。第二章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燕趙文化精神是談歌文化小說的核心,具體包括燕趙精神、燕趙文化人格、燕趙民間文化。另一方面,“新的歷史意識”是談歌文化小說的精神旨歸:這些小說以重寫歷史、還原真實歷史為創作旨歸,採用歷史辯證法重寫歷史人物,關注“被歷史記錄所遺忘了的”人的歷史和歷史事件的真相。在第三章里,筆者論述了談歌文化小說獨具的藝術個性,指出這些小說將傳奇性和寫實性相結合使作品具有了極強的藝術張力:既生動,又深邃;戲劇性是談歌文化小說的潛在結構模式,作者擅於製造戲劇衝突,運用各種戲劇性結構方式,採用戲劇的內心獨白手法,人物也具悲劇色彩。談歌文化小說將顯性的話本結構與潛在的戲劇結構相結合,形成了具有無限張力和活力的敘述方式;受古典散文和地方戲詞的影響,談歌文化小說的語言文白相間,古今雜糅,典雅凝練。談歌把口語、文言、書面語以及曲藝語言、評書話本語言神奇地結合起來,使諸多語言元素在他的文化小說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這種話語方式使這些小說的語言呈現出典雅又富有詩韻的魅力。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的“現實主義衝擊波”小說的不足,更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在文化小說的創作過程中,談歌在小說藝術上完成了自我超越。談歌文化小說作為研究界的一塊璞玉,應得到更多的研究和關注。此外,談歌文化小說創作民族化的精神核心和民族化的表達方式對當代文壇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以下摘自《白燁——《97小說風尚:寫實》:談歌在1997年的幾部作品,較之過去更注重直陳現實、直抒胸臆,其中尤以《天下憂年》為最。這部作品中的“我”,真是陷人了內憂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地:先是妻子所在的工廠開不出工資,想調動工作沒有門路;其次是15歲的侄女小麗因學習不好,被弟弟一巴掌打出家門不知去向;接著是67歲的老岳母不慎摔斷了腿,交不起巨額醫療費難以就醫;隨後又是“我”去山西找侄女,人未找到又遭歹人搶劫,同車的旅客竟然無人過問。寫到這裡,作者遏抑不住滿心的痛楚和滿腔的義憤,先以插人社會新聞的方式羅列了道德滑坡造成的世風日下景況,又以引經據典的論說抨擊了人心不古帶來的人情冷漠和血性淡薄。這部作品可以說用一種疊床架屋式的情節結構,對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進行了集束式的掃描,人們既看到了釀就人生悲劇的客觀因素,又看到了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人為因素,從而達到了對於當下現實深刻而大膽地反映。但從閱讀的感覺上看,《天下憂年》已很難說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它的敘事如同報告,語言如同訴狀,幾乎讓人感覺不到虛構與想像的成分,徹頭徹尾的事件記述和觀感描述,使它的紀實性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如果說它是小說,那一定是紀實小說,而與其說是紀實小說,還不如說是社會特寫更為明確。
以下摘自來源:中華文學基金會 2006-4-14 11:56:00 1996年,平靜的中國文壇忽又熱鬧起來。隨著《大廠》、《天下荒年》等作品驚雷般地炸響,談歌也如同一隻衝下山林的猛虎,裹挾著一股颶風騰躍而出。這年,談歌發表長篇小說1部、中篇小說17部、短篇小說23,還有一部25集電視連續劇,總計近200萬字;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幾家文學刊物的頭條幾乎被他占去了大半。這在當代中國文壇上簡直是個奇蹟!無怪乎海內外一些評論家驚呼:文壇上的這一年是“談歌年”。
《當代》雜誌主編汪兆騫說:談歌是文壇上的一個才子,多面手,他有好幾種筆法,好幾種路數,能寫各式各樣的小說,如同武術大師,精通十八般武藝。他的百餘篇“絕字頭”筆記小說便是明證。他的歷史小說《絕土》,寫的是荊柯刺秦王。這是一個幾近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幾千年來,民間的口頭演繹和渲染,已將故事和人物大致確定為一種模式。談歌卻賦故事和人物以全新的神貌:易水河畔寒風怒號萬物蕭殺,荊柯一身縞素,瘦弱得幾乎被一陣風捲去,但他毅然與太子丹絕別,為洗雪自己的名譽而踏上不歸之路。作品淋漓盡致地“潑墨描寫,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撼人魂魄的故事,使你不能不去痛苦地思索。似乎是一種規律,探索者心中沒有絕對權威,頭上沒有“緊箍咒;惟其如此,才能勇探新路,獨闢蹊徑,開一種風氣之先。談歌的長篇小說《家園筆記》,就是一部打破傳統的結構模式,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的力作。著名編輯郭小林說:“讀談歌的小說,總感到人物要跳將出來,涕淚淋漓的對你直抒胸臆,可謂此中真歌哭,情文兩俱備。”

人物影響

1996年中國文壇掀起“現實主義衝擊波”的領軍人物。談歌與關仁山何申被稱為河北三駕馬車。因其許多小說作品在1996年被多家刊物同時刊出,1996年文壇,被一些媒體戲稱為“談歌年”。談歌的短篇小說諸如《城市票友》《穆桂英掛帥》《絕品》等被編入大學教材與中學教輔教材。小小說《橋》被編入國小五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大廠》《絕屠》等十幾篇小說被譯成日文、法文、英文介紹到國外。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