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義證析論》,2013年1月由萬卷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顯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文解字義證析論
- 作者:馬顯慈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出版社:萬卷樓
- 頁數:314 頁
- ISBN:9789577397850
- 裝幀:平裝
《說文解字義證析論》,2013年1月由萬卷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顯慈。
《說文解字義證析論》,2013年1月由萬卷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顯慈。內容介紹桂馥,清.山東曲阜人,與段玉裁、王筠、朱駿聲並稱為「《說文》四大家」。桂氏一生最偉大而又高質量之學術著作是《說文解字義證》。此書除大量引用書證...
清代《說文解字》之學,可分為四類:其一,是校勘和考證工作,如嚴可均的《說文校議》 、錢坫的《說文解字斠詮》等;其二,對《說文解字》進行匡正,如孔廣居的《說文疑疑》 、俞樾的《兒笘錄》等;其三,對《說文解字》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的《說...
與《說文解字·注》同列為《說文》四大家的,有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的最大優點是材料豐富,經史子集無所不包,我們可以從中翻檢古書中的例證。王筠的《說文句讀》是作為初學者的普及讀物來寫作的,書中刪...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先激切(xī)破木也,一曰折也。從木從斤。〖注釋〗①折:直破叫析,橫破叫折。②“從木”句:桂馥《說文解字義證》:“謂以斤(斧頭)分木為析也。”說文解字注 “破木也”註:斯下雲析也。柀下雲一曰析也。《詩》多言析薪。“一曰折也”註:以斤破木,以斤...
說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許慎《說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聲。其主要著作分別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段玉裁 人物介紹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懋堂,亦作茂堂。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
“文”字的本義是“文身”。在這個意義上,後人増加了偏旁“糹”,產生了新的形聲字“紋”,表示花紋之義。也就是說,“文”是“紋”的古字。而“文”字的本義並沒有始終保持下來,而是不斷地被引申出其他含義。因為“文身”是在身上刺花,所以引申為“花紋”“紋理”。現代漢語中“水文”“天文”的“文”字...
”古代論體文的範疇十分廣泛。劉勰《文心雕龍.論說》指出論說文的文體特徵:“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研精一理”、“論如析薪,貴能破理。”但他所說的“論”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文類概念。近代學者林紓在劉勰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申說:“論之為體,包括彌廣。”他將唐宋人的贈序、文集詩集序,甚至於歐陽修...
《說文》文字材料來源與說解依據 《說文》體例述要 淺議《說文》的價值與局限 清代以前《說文》流傳與研究述略 《說文》兼用三家《詩》凡例說略 論《說文段注》因聲求義 《說文段注》詞義考釋論略 “何苦而不平”新解 《莊子·秋水》“兩渙渚崖”注商 “圍”字釋義辨正 說“角弓 魏晉南北朝常用詞語考釋...
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聲符兼義”探析 《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聲符兼義”探析》是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偉成
五 漢代的字書 第三節 三國至隋唐時期的漢字研究 一 “《蒼》《雅》學”與“《說文》學”的發展 二 字樣學與字原學 三 音韻學的創立與韻書的編纂 四 汲冢竹書與石鼓文的發現 第四節 兩宋時期的漢字研究 一 大小徐對《說文解字》的勘正與研究 二 漢字結構的研究 三 古文資料的匯集 四 金石學的建立 ...
事實上,大多數論說文(特別是千字文)都只回答(或主要回答)一兩方面的問題。答疑解難 要使人懂,使人信,必須講究科學性,闡述的必須是真理。手裡有了真理,也不見得就能“使人懂,使人信,使人行”,這裡還需要學會論說的方法和技巧。論說的基本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但事實要“擺”得有力量,...
《說文系傳》是南唐徐鍇撰字書。四庫提要 《說文系傳》·四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鍇字楚金,廣陵人。官至右內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於圍城之中。事跡具《南唐書》本傳。是書凡八篇。首《通釋》三十卷,以許慎《說文解字》十五篇,篇析為二。凡鍇所發明及徵引經傳者,悉加“臣鍇曰”及“臣鍇案...
義符在字義結構中的關係,只體現在義符構形時凝結在字形中的意義。《說文解字》分析的字形、探求的字義,正是義符系統形成階段的漢字的字形和字義,因而我們把《說文》.的釋義,作為義符研究所依據的語言材料。第二章漢字義符 首先界定義符。從表意形式上看,義符由獨立的漢字充當,它用字義來表意;從表意功能...
說文解字 【卷三】【丵部】魚怯切(yè)業(𢄁),大版也。所以飾縣鐘鼓。捷業如鋸齒,以白畫之。象其鉏鋙相承也。從丵從巾。巾象版。《詩》曰:“巨業維樅。”𤑽,古文業。【注釋】①飾: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飾下有闕文,當為‘飾栒’。”栒(sǔn):樂器架上的橫木。②捷業:王筠...
作者於《十二門論析義》中,分析每一門的組織結構,闡釋其內容細節,臚列其辨破論式,並語譯其深邃難解的原文,令讀者聲入心通,明確清晰地理解龍樹《十二門論》的全部涵義,通達“緣生”、“無實自性”的“般若中觀空義”的核心思想而得其可靠的依據。作者簡介 李潤生教授(1936 - ),原籍廣東中山,早年...
在漢《孔和碑》等碑的隸書里也開始出現了“無”,這就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所提到的奇字。許慎說“無”的奇字便是“無”。“無”這個簡體字,應該是由此而來的。上文說到,“無”的“沒有”之義是假借“亡”字得到的。在漢古文獻中,“無”一般都用作“沒有”之義。後來,在假借義“沒有”的基礎...
《中論析義》是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潤生 內容簡介 《中論》乃秉承原始佛教的《阿含》根本教義,發揚大乘佛學畢竟空的“般若”精神。是一部確立中觀思想的重要論著。研讀本論,則對“一切法自性空”的理解與“緣起”學說,將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啟發。龍樹論師的《中論》,基本上在辯破“實有論者”與“...
“方”為方國,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字中像床腿的部分,隸書(圖5、6)中變為兩點。上的一橫後來加上一點,變為“疒”(圖6)。“疒”旁在隸書中還有省略為“廣”的(圖7)。“病”的本義曾被認為是重病,依據是《說文解字》:“病,疾加也。從疒,丙聲。”“疾加”就是加疾,意思是...
《漢字形義分析字典》是199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先擢 / 蘇培成。內容介紹 從字形分析入手,說明字形和字義、字音的聯繫,說明本義和引申義之間的聯繫,舉出例證說明古今字義的傳承和用法的重要變化。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正確掌握和使用漢字。本書是一種新類型的字典,共收《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所列漢字...
用這種方法去整理甲骨文,可以使可識之字增加一倍之多。歷史的考證法重在探求文字發展演變的規律。唐蘭指出:“偏旁分析法研究橫的部分,歷史考證法研究縱的部分。這兩種方法是古文字研究里的最重要部分。”對古文字的分類,唐蘭打破了《說文解字》的540部,提出了“自然分類法”。該法以象形為部首,由象形字...
文心雕龍·論說》:“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記,故抑其經目,稱為論語;蓋群論立名,始於茲矣。”《論語》以後,以“論”名篇的有莊周.《齊物論》、呂不韋《慎行論》等。寫“論”應注意“其義貴圓通,辭忌枝碎,必使心與理合,彌縫莫見其隙”,“論如析薪,貴能破理。”(《文心雕龍·論說》)...
出版專著有《基礎漢字形義釋源》、《甲骨文字學述要》、《傳統音韻學實用教程》、《古漢語入門》、《文字學概要》、《咬文嚼宇紅樓真味》、《解語析言說紅樓》等。主要論文有《論許慎的哲學思想及其在說文解字中的表現》、《從說文解字部首的分類看許慎文字觀》、《說文解字54部首述義》、《從文化學的角度...
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組合為“林、森”,“木”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析、相、采、困”等。因為會意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的會合,所以可以表示許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為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為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
《字本論——漢字基因密碼解讀》是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王業奇,馬遂蓮。內容簡介 《字本論:漢字基因密碼解讀》論述漢字的根本——字形,追溯字形的演變歷史,分析漢字的形義關係,說解漢字的意義發展,破譯漢字基因密碼,求索中華傳統文化與歷久彌新的漢字之間“互釋互證”的深層關聯。作為表意文字,漢字...
《訓詁方法論》是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剛、陸宗達、王寧。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傳統訓詁學理論與方法的總結、整理與提煉,作者總結出以形索義、字根析義、語源考證、假借破讀、排比歸納、連類推勘、歷史分析、結構分析、平行引申、異文比勘、方言參證、語法分析、語用分析等傳統訓詁學的手段與...
他在《說文解字》里利用不同方式解說字義。有根據字形的構造說明造字的本義的:如“理”, 治玉也;“忘”,不識也;“須”,面毛也;“突”,犬從穴中暫出也;“炙”,炮肉也。有根據古訓以說明常用的詞義的:如“慈”,愛也;“勁”,彊也;“ 辟”,法也。其中有許多是字的古義:如“沫”,灑...
而學之既有年,乃輯眾說,考文析義,校注《傷寒論》、《金匱方論》二書,繼以《金匱》論略,因集眾症,釋名狀,立義例,作證原及脈法,繼又以治病在處方,因闡經方作釋例,繼又以處方在辨藥,因《校注神農本草經》。此外解經之作,隨成隨棄,錄其存者,得百餘首,厘為四卷,名曰《研經言》。質之...
沈開木(1983)在《表示“異中有同”的“也”字獨用的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語義關係上的“指向”。我們知道,如果沒有上下文語境,“也”可有“多項指向”。文章總結了“也”字“多項指向”優先順序的規律:“也”字指向前面的比較項而產生的潛在義排在先,指向後面的比較項而產生的潛在義排在後;如果都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