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慈禧

說慈禧

書籍名。慈禧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曾經三次簾的政,*控清末政權,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 作為一個女人,在勾心鬥角、殺機四伏的皇宮,她憑著自己的聰明機巧,終達權力巔峰;作為人妻、人母,她權傾一時卻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令人扼腕吧息;作為皇太后,她工於心計,在男人的權力世界裡縱橫捭闔,*權柄於股掌之中;作為晚清王朝最高統治者,她不僅要面對世界列強的欺凌,更要應付國內日薄西山、搖搖欲墜的局面,她百般掙扎,卻難挽頹勢。慈禧到底經歷了怎樣不同尋常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說慈禧
  • 作者隋麗娟
  • ISBN:9787101054668
  • 類別:歷史.地理 -> 歷史 -> 傳記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相關搜尋,作者簡介,圖書導語,圖書目錄,結語後記,

基本信息

頁 數:256
出版日期:2007-01-01
第1版 第3次印刷

相關搜尋

戲說慈禧 細說慈禧 正說慈禧 百家講壇-說慈禧 自家講壇《說慈禧》 晚清女主細說慈禧 慈禧新說 慈禧之說

作者簡介

隋麗娟,哈爾濱人,1985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後就讀于吉林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史學碩士深閏。現會哈爾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晚清巨人傳·曾國藩》等三部學術著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圖書導語

隋麗娟教授傾情奉獻,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慈禧。 慈禧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曾經三次簾的政,*控清末政權,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 慈禧經歷了怎樣不同尋常的一生?她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數千年未見之變局”?《說慈禧》以人性化的視角,帶你走進慈禧的內心世界,探尋歷史背後的人生。 第一講 選秀入宮
說慈禧說慈禧

圖書目錄

第一講 選秀入宮
第二講 榮為貴妃
第三講 暗爭皇權
第四講 叔嫂聯手
第五講 實施政變
第六講 垂簾聽政
第七講 整飭吏治
第八講 壓制奕訢
第九講 初興洋務
第十講 別樣舐犢
第十一講 歸政同治
第十二講 同治之死
第十三講 二次垂簾
第十四講 君臣母子
第十五講慈安之死
第十六講 置換軍機
第十七講 蝟集後黨
第十八講 曲折親政
第十九講 光緒大婚
第二十講 六旬慶曲
第二十一講 釜底抽薪
第二十二講 “規範”變法
第二十三講 “互子”反目
第二十四講 廢帝風波
第二十五講 珍妃之死
第二十六章 光緒賓天
第二十七講 慈禧大葬

結語後記

受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邀請,在《百家講壇》大型系列節目中,全面系統地講述慈禧,隋麗娟教授是第一人。她的電視講稿,經過整理、充實、推敲、完善,以《說慈禧》為書名,由中華書局出版,同廣大讀者見面了。
我和隋麗娟教授雖說是清史界的同行,但在《百家講壇》之前,各忙各的,從未謀面。《說慈禧》在《百家講壇》播出後,我們只見過一次面,通過一次電話。一天我和隋麗娟教授在同一個現場錄像,我在前,她在後,我剛錄完在休息室里,隋教授匆忙到休息室向我打個招呼問候,便走向她的錄像現場;電視台《隋麗娟說慈禧》第一講剛播完,隋教授打長途電話給我,虛心地徵求意見,我說我剛看過,這一講講得很精彩!不久,有的觀眾告訴我“演講精彩”,也有的觀眾對我說“好評如潮”! 《說慈禧》出版之際,我想起了歷史學高雅與通俗的關係。我做學術研究,也寫通俗讀物,還在電視台做系列講座。我的體驗是:為學術難,為通俗不易,為電視通俗更不易。同樣,學術說慈禧難,通俗說慈禧很難,電視說慈禧更難。為什麼呢?因為:一則,慈禧是皇太后,她的後宮生活,大多不見於正史記載,難於尋覓其真實蹤跡;二則,慈禧是女人又是*家,執掌權力時間太長,既突顯作為女人慈禧的特點,又恰如其分地評述她的*生涯,錯綜複雜,很難拿捏;三則,太平天國烽火,燃遍大半中國,局勢紛亂,民生維艱,不大便於評述;四則,慈禧處於特殊的國際變局中,西方列強,威逼清朝,屢次侵略,割地賠款,國難當頭,辱莫大焉;五則,清官史料,浩如煙海,外文資料,多如牛毛,窮畢生精力,難窺萬一;六則,電視時間緊促,語言亦須精練,不容口囉嗦拖沓;七則,客群面寬,士農工商,童叟婦孺,眾口難調;八則,對慈禧的評價,學界分歧大,民間爭議多,眾說紛紜,分寸難定。因此,既全面系統又綱舉目張,既嚴謹高雅又生動通俗,這樣來講述慈禧皇太后的一生,實在是一件很難,很難,很難的事情。
隋麗娟教授講述慈禧,首重全面系統。她把慈禧的一生,按照紀事本末與通鑑編年的歷史體裁,向廣大觀眾和讀者,全面鋪展,娓娓道來。《說慈禧》全書列為二十七個題目:選秀入宮/榮為貴妃/暗爭皇權/叔*聯手/實施政變/垂簾聽政/整飭吏治/壓制奕訴/初興洋務/別樣舐犢/歸政同治/同治之死/二次垂簾/“君臣”*/慈安之死/置換軍機/蝟集後黨/曲折親政/光緒大婚/六旬慶典/釜底抽薪/“規範”變法/“*”反目/廢帝風波/珍妃之死/光緒賓天/慈禧大葬。從以上綱目可以看出,從慈禧被選作秀女入宮,到光緒帝死亡,總述慈禧一生的*與生活、性格與本色。體大思精,邏輯嚴謹,語言流暢,敘事生動,編排得體,實屬不易。
清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清朝十二帝中,孝莊皇太后身歷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順治朝和康熙朝;慈禧皇太后則關係後四朝—— 成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和宣統朝。經常有人問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之異同,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的相同點:她們都是大清國的皇太后,都年輕守寡,都輔佐年幼的兒子為君——順治八歲繼位,同治六歲繼位,也都高壽 孝莊太后享年七十五歲,慈禧太后享年七十四歲。但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又不同:孝莊太后所處的清朝如日東升,慈禧太后所處的清朝則如日昏落;孝莊太后在後台參與朝政,慈禧太后則在前台御政;孝莊太后輔佐兩代幼主,慈禧太后則掌控兩代幼主;孝莊皇太后在皇位繼承上按大清家法辦事,慈禧皇太后則在皇位繼承上過多考慮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後世對慈禧太后微詞多,而對孝莊皇太后肯定多,等等。
在進行歷史通俗化講述時,應注意正史與野史的關係。其一,正史不一定全可信,野史也不一定全不可信。對正吏與野史的資料都應當甄別、篩選、考據、分析,特別在引用野史資料時,應當慎重,特別說明。其二,應注意史實與傳聞的關係。市井野聞,坊間俚語,道聽途說,難以置信。如莊妃勸降洪承疇的故事,源於野史,純屬戲說。其三,應注意史實與戲說的關係。戲說是戲文,歷史要真實,應分清戲說與歷史,千萬不可把戲說當歷史。
史學學術化與史學大眾化,其思維與表述的路徑不同:史學的學術化主要是提出問題、蒐集史料、審慎考據、分析論證、科學表述、做出新論,是一個求實求是的邏輯過程。而史學的大眾化主要考慮對象的十個不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文化、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國籍,其關注熱點,其知識需求,既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又要有豐厚紮實的史實,應儘量地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準確表述,滿足廣大客群的願望與要求。然而,吏學學術化與史學大眾化也有共性,這就是求實求是,向大眾準確地傳遞歷史信息。
一本書像一個人一樣,總在不斷地完善。《論語·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Ⅲ頁,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是說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一本書的流傳歷程,也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如果每十年算一段.十年修訂一次,經過三五次修訂,雖不敢說是爐火純青,卻可以說是減少遺憾。願以此同著書人共勉。
是為序。
閻崇年 2007年1月1日 四合書屋 2006年5月,應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之邀,我去錄製了二十七集系列節目《慈禧》。該系列節目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於2006 年7月17日至30日的周一至周六播出;下部分則於2007年1月15日至 31日的周一至周五播出。
《慈禧》播出以後,很多人都問我:清朝歷史上有那么多人物可講,為什麼單單選中慈禧?回答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簡而言之,當我們面對著歷史長河中數不清的人物進行思考的
時候,就會發現,有些人是“爾曹身與名俱滅”,永遠地被後人遺忘;而有些人則雖死猶生,他們就像幽靈一樣飄忽於我們的生活舞台,不時現身,甚而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樣的歷史人物就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並對他們的人生軌跡進行追蹤和思考。慈禧即應歸屬於後者。
從鹹豐十一年(1861)慈禧通過辛酉政變走上清朝的*舞台,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死去,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作為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幾乎沒有片刻離開過她視之為生命的權力。在她的統治下,古老的中國更深地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伴隨著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人不得不接受喪權辱國的事實,並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一切依然是今天中國人心中的隱痛。人們有理由痛恨她、指責她。然而,義憤無法代替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汲取;謾罵也無法取代我們的理性分析和批判。她的存在作為一個歷史現象,有太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慈禧何以在中國幾千年男人統治的世界裡,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她又是憑藉著什麼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股掌之上,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熟諳權力場上帝王術的她,卻為什麼昧於世界潮流,在險象環生的時局面前,反應遲鈍,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是如何面對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沉重打擊?頤指氣使的背後,她是否也有著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這些都是今天的我們無法迴避的思考,當然,這也是我們力圖接走進慈禧的世界,去解讀一個接近歷史真實的慈禧的原因所在。
《說慈禧》一書是以我的電視講稿為基礎加工而成。《百家講壇》的表現形式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其實很複雜。每集四十五分鐘,除去一些必要的過渡,實際講演只有三十分鐘左右,但錄製時每集要講五六十分鐘。
雖然觀眾朋友們有時還是覺得有些地方不夠從容。在這本書里,對這些地方做了必要的加工。
希望這本書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慈禧。
編導已經對我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的種種缺憾進行了儘可能的彌補,但依然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好在有許多熱心的觀眾朋友們通過網路、電話、信件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已經逐一採納。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還有,《說慈禧》借鑑並吸收了其他相關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藉此機會對他們表示感謝。當然,書中不恰當的觀點以及在所難免的錯誤,完全由我負責。
衷心感謝《百家講壇》欄目給我這次與其說是展示不如說是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感謝中華書局這一學界推崇的出版社能夠在短時間內促成拙著的編輯、出版,更要感謝閻崇年先生在百忙當中獎掖後學慨然作序,感謝哈爾濱師範大學校、系領導和同仁們一如既往的關注、理解、支持和鼓勵。
最後,衷心期望讀者朋友們不吝賜教,如果這本書還能再版,我一定會再做完善,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隋麗娟 2007年1月15日於哈爾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