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表現與存在》是200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潘新和。本文主要介紹語文教育不能被動的讓學生接受,而是要順其自然。
語文教育,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應需”,把學生“塑造”成符合成人社會的教育觀念的統一的“人”,將他們“修理”為能根據外部世界的指令行動的機器人,甚至為此不惜專斷地干預、窒息他們的言語稟賦,以求得毫無靈性的工具化的言語操作能力,而要順其自然。這個自然,就是記憶體於人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語欲求和言語天賦。語言教育要喚醒學生固有的言語生命意識和言語潛能,使之得以良好的養護和培植,使他們的言語才能得到積極主動的發揮和張揚,從中感受成功與失敗、滿足與自尊,並最終成為言語上自我實現的人。人的言語欲求、言語意識、言語才情、言語智慧、言語能力、言語抱負和言語信仰,是從每一個人的鮮活自由的內在生命中生長、綻放出來的花朵。這便是與實用主義、行為主義的“應付生活”動力學相反對的人本主義、人文主義的動力學——符號(言語)生命動力學。語文教育能與人(學生)的言語生命特性統一,語文教育的目標能與人的言語生命欲求契合,使言語學習和言語活動成為人的自發的需要和自覺的追求,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育。
上卷:語文教育原理論
緒論 語文:人的確證
第一章 語文教育:走向表現與存在
第二章 語文之蔽:“工具論”和人文論
第三章 陳舊的新陷阱:“語感中心說”
第四章 歸化和異化:尋找語文之途
第五章 言語生命動力學:我寫故我存
第六章 言語人格:超越生存性與功利性
第七章 教學主體論:主體間言語生命的互助
第八章 師生關係:言語生命的存續與默契
第九章 表現論閱讀視界:解釋學之吸納與反思
第十章 讀、寫新觀念:寫人高於閱讀
第十一章 說、寫新觀念:書面語重於口語
第十二章 言語創造力:依存於存在的生命
第十三章 言語想像力:詩意生命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