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式
那么想練語感要做到:
第一,多聽,多聽一些外國的演講,如Nick Vujicic的。語音滿標準,而且十分的勵志。只有多聽,多研究外國的對話。你才能有好的語感。
第二,如果你想報口語班的。你起碼要報小班教學的,最好當然是一對一教學的。因為這樣你才能有足夠的機會去練習口語。當然,那些一個禮拜上一次課的也不會要報。語言這東西,就是工具。一個禮拜才碰一碰,效果不會好的。
第三,那就多讀書。英語方面,大聲朗讀課文多聽聽原聲電影。比如bbc95版的傲慢與偏見 。
教學解讀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深切體會到語感的重要作用,大至一篇文章的誦讀,或驚喜,或抑悶,或悲憤,小至一個字詞的斟酌、比較,無不與語感有密切聯繫。一個句子讀得彆扭,不一定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只知道不順暢;一篇文章寫得很美.不一定都能條分縷析說出道道來,只知道這篇文章讀來酣暢淋漓。這其中靠的就是直覺能力,這種直覺能力,是來自形成的語文習慣。呂叔湘先生認為,人們在分析寫作時,很少是有意識地進行字義、句法的分析,多半是直覺地感覺到這個字不合適,換那個字合適;直覺地感覺到這個說法不合適,換另一種說法才合適。這裡所謂“直覺地”不是出於什麼本能,而是已經養成的語文習慣在那裡起作用。
培養學生了解字詞的情味,形成對語言文字靈敏的感覺,應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語感的形成,是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和積累,這其中包括字詞、句法、修辭、結構等語文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相關的文化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另外,還要有嫻熟的語言技巧和敏銳的直覺思維。這樣,當學生接觸到“語言信息”時,就能從中覺察出語音語調的正誤,得到語音感;判斷出語境中用詞分寸是否準確貼切,得到語義感;體察出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得體,得到語體感;句與旬以及段與段之間銜接是否緊密、連貫,得到語脈感。語感素養的養成,是在不斷學習、實踐中歷練而成的。學生一旦有了感悟能力,不僅了解文學作品中字詞的意義,領略其中的含義,懂得欣賞,而且能夠靈活運用。這樣,他們除了在知識領域中得以擴大與加深外,同時獲得美感與道德教育,這對他們的心智發展與品德修養的陶冶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語文教學中的語感訓練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感情的淨化,是充滿生機的、積極的教育。
精心揣摩,深入理解。一篇優秀文章,人物形象的確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寫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達的精要、貼切、形象。因此,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字義、文句、修辭方法進行比較、歸納。要學會理解文字表達深層的含義。朱自清的《綠》一文,寫梅雨亭的所在位置和氣勢:“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這裡,一個“踞”字把梅雨亭寫活了,突出它的險峻之勢,給我們以凌空突起之感。一個“浮”字,既突出了亭子的動態感,又襯託了亭子的凌空、輕靈的特點。再比如寫瀑流濺出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更像楊花,“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裡,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一個“倏”字,一個“鑽”字,形象地突出了水花細、輕、滑、冷的特點。通過分析名篇,達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的目的。
加強誦讀,認真體味。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要求讀者能馳騁自己的想像力,在反覆吟詠,再三咀嚼中,體會作品的含蓄蘊藉。“語忌直,意忌淺,詠忌露,味忌短”,是文學作品的特點。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作品中辭彙的含義、修辭手法的運用、篇章結構的特點,更重要的是熟讀精思,潛心體味,體會作品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懷。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單是從題材與描寫手法看,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作者通過父親往返鐵道,攀爬月台買桔子的艱難形象,透露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憐與依戀,而兒子的內疚、自責,對父親的感激、哀憐之情,在字裡行間表露無遺了。再加上當時的生活背景、當事人的種種遭遇,更為父子離別增添了一份惆悵。對這類課文,教師應要求學生反覆誦讀,認真體味。
仔細分析,注重形象。在語文教學中,要學生領略到作者的感情,就要注重作品中的形象感染。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往往通過典型的事例、鮮明的形象把它表現出來,因此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例如魯迅的《故鄉》,如果只是講究字詞的理解、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而不通過形象的分析,將三十年前天真活潑的閏土,與三十年後中年的閏土作一個鮮明的對照,那么學生就無法感悟到中年閏土身上所籠罩的那個悲劇時代投下的陰影,從而體味到舊中國農村所以破敗,農民生活所以貧困的根源。用這種方法持之以恆進行訓練,學生的語感能力會相應提高。
發揮聯想,神領意會。藝術創作往往是藏鋒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語三分”。閱該文章,一般可從語言入手,在讀懂詞句含義的繭礎上,進行聯想與想像.對那意義深層的“七分”用意仔細揣摩,從而欣賞文字的精妙之處。比如小說《祝福》,我們首先看到樣林嫂拄著“下端開了裂的”竹竿,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空碗,“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神色”。阻著情節的展開,我們逐慚了解了魯鎮這一環境,祥林嫂的性格以及她的生活經歷;再聯想到舊中國勞動婦女沒有地位.受壓迫凌辱的生活情景,並通過想像自然而然地把它融入到小說所描繪的生活場景和人物性格中去。這樣,祥林嫂的形象、生活的環境以及她的所作所為逐漸明晰、具體、生動起來,學生就可以擺脫泛泛的,即興式的欣賞,從形象中超越出來,對小說的主題進行理性思考,從而認識到祥林嫂之死的悲劇性,加深學生對黑暗社會的憎惡感情。
反覆朗讀,加強語感。對一些典範的文章進行反覆朗誦,有助於對文章的整體形成準確的認識,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而且經過視覺、聽覺的刺激,配合心理活動,產生感知形成表象,對培養語音感、語義感和語法感有很大促進作用。葉聖陶認為“讀文言文時聲調鏗鏘,足以傳出原文的情趣;讀語體文時就同話劇的演員在舞台上念誦劇詞一般,貼合於語言的自然,表情說理,使聽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舉個例子,經過朗讀訓練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念到一定句式的句子時,他們會自然而然按句式的要求一氣呵成,念出聲調,讀出語句的感情色彩。比如念到“難道是……”時,自然會注意反問句式結尾的反問詞,讀時一定會有意識地提高音調,讀出語氣。所以,教師應告訴學生朗誦可以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過聲調的抑揚頓挫、節奏的輕重緩急表達出來,令聽者與讀者都能領略到文章的語感。
快速感悟,增強能力。要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必須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直覺理解能力、精確的領悟能力,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而訓練學生對文章的意會神明,快速感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這種訓練可以由淺入深,由易而難漸次進行。比如讓學生默讀一兩遍原文(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然後指出所給文字的主旨,以及其中的結構條理、重要的字、句等等。要特別提醒學生,在一段語流中,語句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省略和隱含某些意義,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有的先後相承,有的互為補充,有的先定範圍再作闡發,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對相關的字眼熟視無睹,
閱讀理解必定出現脫離語境的偏差。所以,快速感悟,既強調快,更強調準確、完整。一般來說.在讀記敘文時,應注意對有關時間、地點、人物、種情的因果等諸因素綜合掌握;讀闡述事理文章時.應注意作者針對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說等問題,力求全面掌握作者寫作意圖;在讀抒情文章時,應注意掌握作者的傾向、感情的
基調等等。
語感的形成,是語文傳意現象的積用,需要長期的歷練、內化,希望學生從文字上去感受它所代表的全部意義,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語感訓練畢竟是語文教學的方向,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
語感範文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裡(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