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是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反對以S-R聯結和對動物的行為習得的研究來解釋人類的學習活動,而是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內部認知過程和教師如何組織課堂以促進學生“發現”知識的問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 類別: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
  • 代表人物: 布魯納
  • 起源:歐洲
提出背景,理論內容,

提出背景

認知--發現學習是當代認知派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所謂認知結構,就是指個體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況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它的主要成分是類別編碼系統。認知結構既是在先前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又是理解和學習新知識的重要的內部因素和基礎。因此,布魯納非常強調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對學生現有認知結構的了解在知識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學生必須對學習材料所揭示的規則、現象,事物正確地類別化(概括化),以便在具體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一般編碼系統,促進知識的獲得和認知結構的形成。所以,布魯納認為,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類別化的過程。
認知生長和表征理論,布魯納認為智慧生長和認知生長是同義詞,是形成表征系 統的過程。人類智慧生長期間,經歷了三種表征系統階段,即動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號性表征。同時,還要對刺激進行分類,對類別進行推理,形成編碼系統。

理論內容

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學習就是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獲得一套概況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發現學習。所謂發現學習是指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他注重內部學習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他認為,所有學生幾乎都具有學習新知識的內在願望,如好奇,成功感等。外部動機的激勵作用,如獎勵與懲罰等對知識的學習可能是有作用的,但不宜過分重視。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連串的新知識,每個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這三個認知學習過程。布魯納曾經指出:"學習一間學科,看來包含著3個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程。"學習便是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