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成分理論

認知成分理論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000)從主體信息加工的角度出發首次提出了一個心理理論模型,社會認知成分理論包括兩個成分:一個是社會知覺成分,一個是社會認知成分。心理理論的兩種成分有不同的神經-認知機制和不同的發展時間表,社會知覺和認知能力一起建構了心理理論。在日常生活中,這兩種成分緊密聯繫,存在著互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認知成分
  • 心理學:社會認知
社會知覺成分,社會認知成分,

社會知覺成分

社會知覺成分屬於人的知覺範疇,包括區分人和客體、對人們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所反映的心理狀態進行線上的迅速的判斷,這可能是一種內隱化的推論他人心理狀態的過程。它可能主要和情緒系統有關,與語言等認知功能相關很低。那些要求被試從他人的面部表情、聲音和行為動作等信息迅速判斷其意圖、情緒等心理狀態的任務可能會用到社會知覺成分,例如,被試從眼睛照片中判斷人物的情緒。社會知覺成分出現得較早,甚至新生兒對社會性刺激,尤其是人的面孔和聲音,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在快滿1歲時,嬰兒可以使用眼睛注視來推斷他人想乾什麼。

社會認知成分

社會認知成分主要和認知加工系統有關,與語言等能力關係密切,需要在頭腦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表征和推理加工。錯誤信念任務就是一個典型的社會認知任務。社會認知成分在兒童3歲左右出現,兒童開始談論和推論意識狀態;在4歲時已經很牢固了,此時他們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和其它表征性的心理理論任務。和該成分有關的腦區可能在前額葉皮層。孤獨症和WMS病人在這個成分上都有缺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